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2012-04-14刘少华夏悦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发展

刘少华,夏悦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刘少华,夏悦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世界气候面临严重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城镇不能简单以发展经济为目标,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使城镇居民都能真正享受低碳环保的生活。用低碳的理念推进城镇化是中国走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在剖析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新型城镇化;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一、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联系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其核心是转变发展观念,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学者何建坤认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与此同时,浙江、广西、江西、河南、山东、湖南等省相继提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视和肯定,进一步充实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也更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学者们也开始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许多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和信息化为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2]也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3]但是,众多学者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中并没有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重要途径。而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基础,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以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质量内涵,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低碳城镇化网络。

3.低碳经济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4],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市圈,需要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1)全球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要求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城市化时代。当前,为应对全球气温变暖问题,世界各国在创建和应用低碳经济上达成基本共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已先一步实现了从人口转移型向结构转移型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行低碳经济,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多数省份也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创建低碳城镇,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天津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狠抓节能降耗,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方向,推动产业向低碳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5]

(2)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城市能源消耗急剧增加,排放量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意味着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需求,能源总需求势必快速增加。在经过几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持续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正在日益凸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滞缓、经济建设资源瓶颈、传统发展模式惯性存在等等。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结构将经历深度调整,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要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亟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增强经济内循环能力、调整升级传统经济结构、转变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而发展低碳经济、推进城镇化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和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而低碳城镇化将是中国引领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和实现绿色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转型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当今世界在科技方面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新型城镇化强调转变发展方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则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上中国现实国情决定了未来10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必须建立在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基础上,走一条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刻不容缓。

(4)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选择,是走一条可持续道路的路标。2010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7.5%,比“十五”期末提高4.5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将出现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转折点,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1%[6],这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过程。用低碳的理念推进城镇化,既是中国走城镇化和现代化之路的必然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笔者认为,在资源逐渐枯竭、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在科学发展观的倡导下,低碳经济应该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导向。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不到位

传统城镇化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社会文明向现代转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行使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使基层政府转变职能成为必然。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在传统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出现了异位,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考虑,提出过大的发展目标和城镇规划框架,导致城市规划不科学,城市建设效率低下,在“建—拆—建”中恶性循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府片面追求城镇GDP的增长,却忽视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协调,导致资源利用效益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本末倒置”的城镇化模式

现行的城镇化模式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模式存在本末倒置现象:过分关注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而忽视人口城镇化,导致我国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2000年以来,我国城区面积增加了60%多,人口增加了30%多,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几乎以两倍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在增长[7]。土地利用方式向建城区转变,意味着碳排放源增加,尤其大多数城市是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蔓延,大部分建设用地是由城郊农田转变而来。经测算,在现有城镇化模式下,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拉动建设用地增长两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和投资、消费增长,也将引起碳排放增长8-10个百分点[8]。综合来看,碳排放弹性系数大于1,目前的城镇化模式是不利于低碳发展的模式。

3.城镇化过程中的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升级拉动碳排放大幅增长是各国的普遍现象。发达国家的碳排放结构中生产、生活、交通各占1/3。我国正面临着以“住房”升级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碳排放结构也将向发达国家“靠拢”,即交通和生活(主要是住房)的碳排放总量将有大幅上升;交通消费升级拉动碳排放强度上升,交通消费升级的典型特征是私家车的普及,在我国还表现在航空出行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私家车的排放量却是以十几倍的速度增长。同时,居住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碳排放量,我国人均住宅面积正处于迅猛增长的过程中,房地产建筑过程和使用过程是一个高碳排放的过程,房地产的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的能耗和排碳量也非常之高,其中碳排放情况通过建筑业碳排放表现出来,住宅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持续的,而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属于生活排放部分,目前我国的建筑多是耗能量较高的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商业建筑能耗是住宅10~15倍。消费结构升级的联动效应不容小觑,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4.资源过度消耗的发展模式

首先,国内许多城市发展采取了“A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城市低密度蔓延、以私人轿车为主导的机动化、以化石燃料为基础能源、一次性产品泛滥等,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城市低密度蔓延、跳出旧城建新城、过早推动郊区化等。跳出老城再建设新城,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老城区建设密度低、改造进程十分缓慢。同时,中国部分大城市过早大规模推动郊区化,集中建设连片别墅群、高档住宅群,并蔓延至许多中小城市,这种郊区化的直接后果是削弱了市政设施的规模效应,引起家庭轿车大规模增长,并快速拉动城市空间的拓展程度,导致能源资源大规模消耗,也增加了碳排放量;其次,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还表现在城市资源消费水平偏高。按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6亿多城镇人口中包含了人均占有资源量很少的半城镇人口——农民工,其数量已达到1.5亿~2亿人,占全部城镇人口的1/4~1/3。这些人口一旦真正实现了城镇化,其所占用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能源等还会提高10%左右。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城市发展模式,考虑到示范效应,未来半城市化人口实现完全城市化后,人均碳排放量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地方政府经济职能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调整,也是对人们生活观念和文明富裕理念的调整。低碳经济是把人类的生存环境与每个人的行为、每个人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联系在一起。新型城镇化是与传统城镇化相对而言的,新型城镇化是在着眼于城市的均衡、可持续化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地域组织的变化和转型,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必然要求转变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建立起统一的低碳价值观。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布局,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要转变发展理念,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摒弃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努力创建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同时也应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出发,全面分析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人口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科学探索和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结合主体功能区建设,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布局,体现地方差异、形成地方特色,引导城镇化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转变发展模式,走人本、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城市化归根到底,是建造一个宜居环境,让城市人生活得惬意和谐。以高能耗为代价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让中国付出了太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迫切开发新能源,就是要降低能耗,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突出强调人口城镇化在城乡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以物为本”的城镇化模式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模式转变。加快农民工本地化,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使城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步推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增强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让农民能够享受城镇化成果。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提供能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维护群众利益。对在城市已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逐步转为城市居民,在承担应尽义务的同时也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

3.全面规划,大力推动低碳城镇化发展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地,因此,低碳城镇化首先要保证低碳规划先行。规划要明确城乡、城内区域分工,解决工业不集中、居民区和工厂混杂的问题,解决空间格局和社会格局中潜在的巨大浪费环节。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首先,注重对现有城镇空间的高效利用,建设紧凑型城市。盘活城市存量土地,适当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对城市土地进行再开发,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走城市用地内涵式挖潜的发展道路;推进土地市场化进程,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老城区焕发活力;完善现行城镇用地制度,严格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制度,形成由市场决定土地价格的机制,让价格真正反映土地的稀缺程度和成本。其次,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有效减少碳排放,改善城市形态,控制城市无序蔓延。通过空间低碳化、产业低碳化、出行低碳化、住宅低碳化、动力低碳化、生活低碳化6个领域,全面建设低碳城市。

4.加快产业转型,发展低碳产业

产业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城镇低碳化必须优先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应该看到,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钢铁、机械、船舶、石化、建材为代表的具有重化工业特征的行业还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这些产业在能源使用过程中都有着相对较高的碳排放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可能快速跳过工业化阶段,大幅度减缩重化工业比重。因此,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提高重化工业能源转化环节中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重化工业单位产值能耗,是产业转型中的必然方向,也是中国减排最重要的抓手之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快产业转型,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低碳产业上,要淘汰高耗能的产业和生产工艺,在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工业电动机和工业锅炉等领域进行技术改进,提高热的有效利用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引入核电、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5.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低碳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城镇化进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在城乡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养成文明、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习惯。在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上,从交通、建筑和消费上实现减排目标。要重点加大节能灯具的推广,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公共机构及交通节能。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系统,重点建设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和交通节能减排技术,倡导使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在低碳建筑方面,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多方位实现低碳的目标。

[1]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EB/OL].http://www.steelingfo.com.cn/dqzl/,2010-08-12.

[2]周少华.规模与数量:工业低碳化转型的路径选择[J].求索,2011,(9):45.

[3]杨重光.新型城镇化是必由之路[J].中国城市经济,2009,(11):38-43.

[4]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Z].北京:统计出版社,2011.

[5]徐晓亮.资源税改革中的税率选择:一个资源CGE模型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82.

[6]人社部.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1%[N].人民日报,2011-03-17(1).

[7]章仁俊,张学洪.低碳发展的国家驱动力分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104.

[8]邓 莹.英美促进低碳经济的经验与我国的制度建设[J].求索,2011,(1):47.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Low-carbon Economy under the New Urbanization Background

LIU Shao-Hua,XIA Yue-Yao

With the worl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explosion,world climate is facing with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s.That requires that urbanization cannot simply tak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goal.Instead,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win-win,make urban residents really enjoy the city life.Promoting urbanization under concept of the Low-carbon are inevitable to the road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new urbanization,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low-carbon economy under the new urbanization background

new urbanization;low-carbon economy;development;path

刘少华,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12)夏悦瑶,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12)

(责任编校:文 心)

猜你喜欢

城镇化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家乡的城镇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