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98例分析)
2012-04-14西安华山中心医院放射科西安710043崔尊社张旭峰罗春海
西安华山中心医院放射科(西安710043) 崔尊社 王 涛 张旭峰 罗春海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是引起日后脑瘫、智力低下、发育滞后、癫痫等疾病的主要原因[1-2]。本病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并且是目前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3]。本文着重讨论CT在HI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98例,均为足月儿,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2h至7d,Apgar评分0~3分57例,4~7分41例。根据李松年[4]CT分度标准,轻度34例,中度51例,重度13例。
2 检查方法 使用SOMATOMAR.nova全身CT机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30kV,管电流70Ma,扫描时间3.0s,距阵1024×1024,窗宽85~88,窗位35~40,层厚10mm,层距10mm,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对部分病例进行了1~3个月的CT追踪检查,全部为平扫。扫描在患儿睡眠时或对其使用少量镇静剂(水合氯醛)时,尽量减少患儿移动造成的伪影。
3 结 果 本组98例,其中轻度34例(34.7%),表现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改变,范围不超过2个脑叶,以额叶、枕叶较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脑池脑沟形态正常,5例合并脑内少量出血。中度51例(52%),表现为2个脑叶以上的低密度改变,灰白质分界不清,邻近脑池脑沟变浅,其中15例合并颅内出血。重度13例(13.3%),表现为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仅基底节、脑干、小脑密度基本正常,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8例合并有颅内出血,其中3例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及时纠正缺氧,积极脱水、营养脑神经治疗,轻度HIE患儿预后均较好,25例患儿在1~3月中复查CT,脑组织密度显示正常;中度HIE患儿80%以上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重度HIE患儿6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98例中合并头皮血肿50例,占51%,表现为头皮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
讨 论
HIE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也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国内学者报道HIE占新生儿住院病例的第3位[5]。HIE是指由于围生期窒息、缺氧所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可死于新生儿早期,幸存者多留有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如智能低下、脑瘫、癫痫、共济失调等。缺氧时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缺氧使静脉淤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或组织坏死使血管破裂,引起颅内出血[6]。
HIE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脑水肿和脑组织坏死。不同部位的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易感程度不同,细胞丰富、代谢率高的区域需氧量高,对缺氧缺血敏感。脑的动脉末梢边缘区由于血压低、供血少,成为缺氧缺血的敏感区。大脑的病变表现为白质软化、皮质坏死、变性和液化。颅内出血常见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组共98例,根据CT分度,其中,轻度HIE 34例,占34.7%,这组病例通过及时纠正缺氧,积极治疗,预后均较好,几乎不留后遗症,其中25例在1~3个月中复查颅脑CT,23例CT表现正常,2例CT表现有外部性脑积水,但婴幼儿2岁前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无明确临床意义。中度HIE 51例,占52%,其中8例预后不良。重度HIE 13例,占13.3%,其中6例预后不良,2例死亡病例CT表现为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合并有脑实质出血改变,1例出血量较大,并有脑疝形成。因此,低密度的分布范围是判断HIE轻重的重要标志。中、重度的HIE常伴有颅内出血,本组有23例合并颅内出血,这组病例由于脑缺氧合并脑内出血,临床症状相当严重,预后较差,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HIE同一患儿的CT改变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这和新生儿病情发展规律等有关。因此,诊断HIE要临床与CT表现相互补充,全面分析,以提高诊断符合率。通过部分病例观察预后,中、重度表现合并颅内出血者多预后不良,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后可导致局部脑膜粘连,增加癫痫的发病率。所以应早期对HIE患儿进行CT检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并定期进行CT检查来观察脑组织病变的发展过程及治疗效果,对患儿日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CT检查是进一步明确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和出血类型的重要检查方法,CT检查能对HIE做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CT动态检查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HIE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作用。因此,CT扫描是HIE诊断、分度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
[1] 郭庆禄,叶志球欧,李鹤虹.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分度标准的一些补充[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01,3(2):17-19.
[2] 刘春风,焦富勇.脐血镁元素测定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关系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0-111.
[3] 李 勇,周晓玉,许植之,等.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观察[J].中华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735.
[4]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6-1167.
[5]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99-100.
[6] 卢文乾,郭天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诊断(附114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 (11):1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