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2012-04-14何春艳雷涯邻
何春艳,雷涯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专栏
中美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何春艳,雷涯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 100083
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地学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应从地学专业课程体系着手。美国作为地学教育领域前沿的国家,其地学教育领域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培养目标、学分、专业课程科目、实践课程4个方面入手,选取中美两所高校,利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两校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掌握两校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吸收美国教育和教学方法的优点,为我国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地学教育;本科课程体系;美国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对地球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涵盖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的大学科[1]。在理论上,地球科学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应用上,地球科学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从采掘业、工业、农业到建设规划、旅游和军事,都是地球科学施展的领域[2]。
近几十年,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对资源需求的日益提高,能源危机与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问题日趋严重。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重大的社会与科学问题,则急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地学人才。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改革,不仅改变了地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且实施了机构改组[2]。其中,美国的地学教育处于世界前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慢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此背景下,对比中美两国高校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掌握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吸收美国教育和教学方法的优点,将对提高我国的高等地学教育质量并促进国内地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决定论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3]。本文在我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中各选取一所大学作为研究范例。国内选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2010年美国大学地学专业排名[4],选取位列榜首的加州理工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对这两所高校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两所高校地学专业概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全国地学专业的重点高校之一,其地质学专业主要由该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简称地学院)开设,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该专业(本科)分为三个类别: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地质学以及地质学(地质地球物理复合)。其中地质学(理科基地班)是该专业(本科)的重点班。本文主要选取该学院的地质学(理科基地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地质学专业(理科基地班)专业是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贯通连读,前三学年系统学习数理化基础、地质学基础理论和野外地质实践,第四学年开始以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该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地质基础理论厚实和野外实践经验丰富。毕业后,大多数学生继续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攻读研究生,也有部分学生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在国家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和行星科学系在2010年美国地学专业排名第一。该系本科专业共有5个,分别是地质学、地球生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和行星科学,主要研究地球和行星的来源、构造和发展。本文主要选取该系的地质学专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该专业本科教育不仅要求主修课程的深度,也要求在基础科学、人文以及社会科学上的广度。同时,专业的核心课程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研究的跨学科性质。毕业后大多数学生选择继续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领域攻读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的比较
高校的专业课程往往都是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体系设置的,因此,培养目标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劣。研究地学专业课程体系要从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入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理科基地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要求主要有德育培养、业务培养和体育培养三个方面要求,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主要从德育和业务两个方面设定培养目标(表1)。
表1 中美两校地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
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加州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比中可以看出,两所高校都重视学生德育培养;在业务培养目标中两所高校都强调要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注重培养科研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以及毕业以后的继续学习能力。但两校在培养目标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1.两校业务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加州理工学院侧重基础的拓宽,即所谓的“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侧重专业知识的精深,即所谓的“专”。加州理工学院地学本科教育强调宽厚的基础,立足于为学生打下宽广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探究的方法以及思维分析能力,以便于适应范围广阔的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本科教育则相对独立,立足于独立完成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因而强调专业精深,以及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
2.两校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出发点不同
加州理工学院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因而总是试图精确预测未来的职业需求,并据此确定“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则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及职业的不断流动,因而专业教育成分相对较少。
此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就提出了体育培养目标,这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却未有明确地提出。由于地质学专业有大量野外实习活动,因此优质的体魄对地学工作者来说相当重要,校方在体育方面提出培养目标即是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考虑,以便于地学学生能够在体力上适应该专业的学习、科研和工作要求。
三、课程设置比较
笔者搜集、分类和比较了两校地学专业2011年课程设置计划表。主要从学分和课程数、专业课程科目、实践课程3个方面进行课程设置的比较。
1.学分和课程数比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课程设置采取“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加州理工学院本科课程体系有三个部分支撑,分别是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表2)。
从两校的课程数来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总课程数要多于加州理工学院,这表明该校课程门类多、学习内容丰富。但是过多的必修课程也加重了学生负担,学生也无法自主选择有兴趣的课程和授课教师。尤其是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的课程数过多,课程开课时间分散,使学生无暇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
表2 中美两校地学专业本科课程学分和课程数
从两校的学分/单元数来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基础课(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必修课)学分占比相当,选修课的学分占比仅6%。加州理工学院主修课程单元数占了87%,其中选修课达到17%,这充分体现了该学院侧重于专业课的学习,并且也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的课程单元数设置使得学生在专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又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充分的时间和余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此外,学院还设置了辅修课程,每年约有20%学生在本科阶段最终能够获取双学位②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ttp://www.admissions.caltech.edu/.。该学院核心课程单元数占比虽只有13%,但是核心课程学习时间集中(大学第一年),并且学院对核心课程的学习提出了专门的成绩要求,规定学年末达到特定要求才能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5],从而使学生在修较少的课程数的同时却能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为更好地进入专业领域学习做足准备。
2.专业课程科目对比
从专业课程设置的科目来看,加州理工学院的专业课程科目设置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专业课程更为基础,绝大多数科目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专业基础课的科目,如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除了这类专业基础课外,还设置了大量专业主干课,这些主干课程门类多,具有一定深度,体现了“精”、“专”的特点。因此,可以看出,加州理工学院的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学生地质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体现出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虽然也有充足的专业基础科目设置,但是由于专业主干课程科目的繁多,因此引导学生向专业深度的方向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而后便向纵深发展。这种科目设置有利于培养高级地质学者,属于速效类型,但却未必适合于所有普通大学生。大学本科阶段的课程科目设置还是应该更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知识面。研究生阶段才能在宽裕的知识背景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行纵深研究。
3.实践课程对比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两校都专门设置了实践课程。相对而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践课程学时量大,共有50周的实践时间,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如测量、勘探等。而加州理工学院实践时间只有4周,野外实习为地质现象观察、文献和数据分析等。两校的显著差异主要是该专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同导致的。在国内用人单位往往希望高校毕业生就业后马上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必须在高校就掌握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然而美国的用人单位则会在毕业生就业后进行一定的专门培训,因此高校并不需要提供专业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因此实践课程仅为辅助专业课程学习所用。
与此同时,加州理工学院还设置了大量的研讨会风格的地学课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本科课程授课方式基本上以教师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
四、对我国地学类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比研究中美两校地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明确和坚持培养目标
地质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此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是在保证外语、计算机等应用技术课程课时的基础上,坚持加强地质基础课程,尤其是本科课程设置,应以专业基础学习为主,为今后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培养目标应站在更高的高度,从人才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急功近利,仅为了适应目前的就业情况而设定培养目标是行不通的。
2.适当调整课程学分和课程数比例
国内地学类专业高校应精简课程数量,通过保证和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自学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而并不是靠增大教学时间和课程数量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
在课程设置的比例上,一方面应调整通识课程的设置。建议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定学分的通识课程,但是也要限制学生选课的随意性,比如让学生必须修满必修的通识课程的学分之余才能选修其他通识课程。此外,也应该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应该加大选修课的学分比例。国内高校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选修课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往往只是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专业研究方向的选择。因此,我们应通过构建多样化跨学科课程,提高选修课的比重,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及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3.专业课程科目依据先“面”后“点”的顺序设置
国内地学类专业高校应对本科课程的科目设置遵从先“面”再“点”的顺序,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拓宽专业口径,设置适应多种职业需求和深造需求的大专业。而不应在本科阶段就在匆匆完成专业基础学习之后进入专业的纵深研究,这样反而会限制就业选择的范围。
4.构建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方面要全面构建学生科研创新体系,为学生增设更多的学术科研课程,开设讨论课,开展各类课外学术研究活动等等,让学生自己从科学探索和发现中获取知识,进而激发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根据地学专业具有野外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地学科研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1] 杨承运, 刘雨, 卢晓东,等.国外地学教育概况和一些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0,(1):68-76.
[2]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学教育研究组.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J].高校地质学报,2003,9(1):135-138.
[3] 叶斌, 陈永贵.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60-64.
[4] USNWR. Earth Sciences Ranked in 2010[EB/OL].[2012-8-20].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science-schools/earth-sciences-rankings#.
[5] 曹红. 加州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研究 [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7.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o-US Undergraduate Geo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HE Chun-yan, LEI Ya-li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Curriculum system offerings are the critical part of Colleg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Thus, the study of geoscience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should be begun with the research on geo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USA, as the frontier country of geosciences education field, holds the advanced education ideas and ric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In this contex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o-US undergraduate geo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between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nd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view of cultivation aims, credit/units, courses as well as practice courses by us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universities, some proposals are offered for the references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geoscience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geosciences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USA
G640
A
1006-9372 (2012)04-0069-04
2012-09-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71173200)。
何春艳,女,2010级博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