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2012-04-14胡光明何幼斌罗顺社胡明毅李建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岩石学精品课程青年教师

胡光明,何幼斌,罗顺社,胡明毅,李建明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团队建设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胡光明,何幼斌,罗顺社,胡明毅,李建明

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自立项建设以来,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大力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以优化队伍结构,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形成业务精干的后备力量,不断强化科研特色以及网络交流,建立起了一支群体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后备力量精干、科研特色鲜明、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不但保证了“沉积岩石学”的教学质量,更有力地支撑了相关专业的建设。

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

一、团队建设背景

自1950年立校之初,长江大学即开设了“沉积岩石学”课程,该课程于1989年和1993年先后被列为江汉石油学院(现长江大学,下同)第一批和第二批重点建设课程,1997年被评为江汉石油学院优秀课程,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省级优质课程,200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要求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等[1],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基于师资队伍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事“沉积岩石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团队,该团队于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开始立项建设。

二、建设内容与效果

在团队建设之初,针对面临的现实困难,团队确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指导思想,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原则,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团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并根据这一目标开展了5个方面的建设。

1.以德为先,名师示范,强化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2]。教师良好的道德风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奠基石[3],是教学质量的道德保障,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优先任务。

本团队主要通过树典型、学榜样的形式,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激发群体效应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团队负责人为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名师,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团队中另有1人2006年被评为长江大学首届教学名师,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先后被长江大学校园网全面报道,在团队成员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名师就是榜样,其精神和形象对其他老师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在他们的带领和示范下,团队成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尽职尽责的意识得到明显加强,重科研轻教学、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基本杜绝,团队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得到显著提高,先后涌现出了1位校级模范党员、3位校级优秀班主任,2人获教学工作突出贡献奖。名师领衔的群体效应造就了爱岗敬业的先进群体。

2.“引进来”与“送出去”并举,开展“三位一体”的梯队建设

教师梯队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学团队的人才基础,且关系到团队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教学团队立项建设之前,原有的“沉积岩石学”授课教师10人,队伍结构基本合理(表1)。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了3位年轻博士,教师总数增加到13人,同时送出1人攻读博士学位、2人出国进修。经过三年的努力,师资质量明显提高,有1人晋升教授,1人晋升副教授,1人增聘为博士生导师和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目前团队教师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同济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长江大学、山东矿业学院等院校学习的经历,基本形成合理的学缘结构。

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开展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内涵的“三位一体”的梯队建设,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以教授博士为主的高素质教学团队(表1),为团队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表1 2009年与2012年“沉积岩石学”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构成一览表

3.链式培养促进青年教师阶梯式成长

引进青年教师是第一步,更重要地是如何提升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岗前培训阶段,要求青年教师系统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通过考核以后,由经验丰富的教授与其结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后,实行在岗锻炼,独立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考核为先进者,推荐其出国进修。

通过这种链式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除了去年刚引进的教师正在实习外,其他青年教师均能独立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1人参加长江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三等奖,2人获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教师的网上评教为93.8分(团队的平准分为93.5分),2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认证为优秀。在科研方面,青年教师独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基金项目4项,其他纵向项目2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1篇,SCI收录2篇,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高。链式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为团队的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保障了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

4.科研特色传承有序,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在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研究是‘源’,教学是‘流’,科学研究总是走在教学的前面。”[4],可以说科研是教学的基础,科研应走在教学的前面。

经过老一辈教师的努力奋斗,我院教师在内波内潮汐、等深流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拟实验、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等5个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为本团队的科研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继承和发扬已有的科研特色,团队内部设立5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小组,并积极申报、承担高级别科研项目。2009年以来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十一五”专项和“973”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12项、油田合作项目60项,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中SCI检索3篇,EI检索2篇,ISTP检索1篇,权威期刊22篇,核心期刊75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10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等奖1项,7人被评为长江大学“十一五”先进科技工作者。

中青年教师的结合实现了对已有科研特色的有序传承,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形成了创新型的科研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被编入教材,有的成为第二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对“沉积岩石学”的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构建网络平台,加强交流,强化管理

团队成员大多教学和科研任务重,要协调出统一的时间开展交流座谈往往比较困难。针对这一现实困难,团队负责人构建了以QQ群为基础的网络平台,使成员间的交流克服了时间、地点、主题的限制。

一方面通过QQ群讨论教研教改问题,激发了团队教师的教研教改热情,团队教师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参与1项,发表教研论文11篇。另一方面通过这一平台交流教学方法与经验,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2008年以来有5人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评价;近三年,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分平均为93.5分,高于全院平均分1~2分;近三年团队教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有21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另外还通过QQ群讨论团队建设经费的使用原则、明确各成员的团队建设任务分工,还可以在线发布专业学术会议信息。

由上可见,QQ群这一网络平台加强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拉近了成员间的距离,维护了团队的和谐,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间接地强化了团队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在我校“沉积岩石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团队以德为先,开展数量、质量、结构“三位一体”的梯队建设,以链式培养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以科研特色的传承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以网络平台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强化团队的管理,建立了一支群体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后备力量精干、科研特色鲜明、团结和谐的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以来,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沉积岩石学”的教学质量,有力地支撑了相关专业的建设,并为同类教学团队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1] 许晓东,陈金江.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修订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0,(7):38-40.

[2] 董爱华.师德师风建设的起点、重点与切入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8-10.

[3] 赵俊明,林文姣,杜远生.关于高校地质学专业师资队伍的分析与对策—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09,(2):152-155.

[4] 姚启和,许晓东.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1995,(4):5-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bout Nat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Taking th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f Sedimentology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in Yangtz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Guang-ming, HE You-bin, LUO Shun-she, HU Ming-yi, LI Jian-ming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cor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ke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ince the teaching team of sedimentology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was constructed by the nation financial sponsoring, We have carried out work in five aspects: (1)strengthen ethics of teacher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consciousness; (2)strengthen the teacher echelon construction to optimize teacher team structure; (3)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to construct a reserve force with high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bility; (4)strengthen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to enhance teachers’ research level; (5)construct network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team cohesion. As a result, the teaching tea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whole advanced in ethics, echelon structure reasonable, the young reserve force outstanding, scienc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team unity and harmony. And the high quality team ensur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edimentary petrology, and greatly supports relative majors’ construction.

sedimentology ;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teaching team

G642

A

1006-9372 (2012)04-0147-03

2012-05-22;

2012-07-19。

胡光明,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岩石学精品课程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沉积岩石学》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其对物性的控制研究
钙岩屑砂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以川西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例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