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青海省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思路

2012-04-13冯玉瑶艾德强青海省畜牧总站西宁810001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1期
关键词:畜种细毛羊品种改良

冯玉瑶 艾德强 (青海省畜牧总站 西宁 810001)



浅谈加强青海省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思路

冯玉瑶 艾德强 (青海省畜牧总站 西宁 810001)

引进和培育适宜青海省不同地区环境的优良种畜禽,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畜禽品种推广服务体系,加大畜种改良力度,是提高良种化程度,推动全省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关键一环和重要的前提条件。由于受外来畜禽品种的冲击,一方面地方良种存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地方良种无序杂交严重,造成品种退化,为更好地发挥基层畜禽品种改良在建设现代畜牧业中的巨大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在高寒牧区搞好品种改良工作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1 高寒牧区搞好品种改良工作的必要性

良种资源是珍贵的市场资源,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数千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全省逐步形成了藏羊、牦牛、黄牛、大通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驴、骆驼、互助猪、海东鸡等适应当地自然生态条件的地方畜禽品种。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全省先后培育出了青海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青海挽乘兼用马和柴达木绒山羊等地方新品种。目前以藏羊、肉羊、牦牛、乳肉兼用型牛、瘦肉型猪、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为主体的畜禽品种繁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但与国内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看到全省品种改良工作不断加快,养殖规模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是对畜禽品种改良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思想认识上的再统一。政府部门和业务单位认识相近,关键在于牧民群众的认知接受能力。没有一线群众的积极参与,品种改良工作很难落到实处,这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利益驱动。而牧民群众的养殖效益来自市场,源于科学,这需要政府的作为,企业的合作,技术的支持。其次,近期青海省调整出台了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的生态、生产条件,规划了现有畜种的生产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再次,也就是最根本的体系建设问题,尤其是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畜禽品种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2 引进的主要品种及改良效果

2.1 引进的牛品种及改良效果 全省从6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西门塔尔、荷斯坦等良种牛,开展黄牛改良工作,目前,这两个品种仍是本省进行黄牛改良的主要父系和主推品种,近年来,为推进肉牛生产,分别引进了新疆褐牛、皮尔蒙特、海福特、秦川牛、鲁西黄牛等品种,截止2010年未,全省黄牛及奶牛存栏543001头,占牛存栏总数的11.35%。经过多年的实践,海福特为大型肉品种,与当地黄牛杂交发生难产较多,已停止推广。近年来,对全省牛改发挥作用最大的引进品种主要是荷斯坦牛和西门塔尔牛,其余从国外引进的牛种因多种原因逐步淘汰。目前荷斯坦牛纯种繁育和利用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省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从东北、上海、北京等地引进并经过饲养驯化和改良选育而成的。截止2010年末全省牛奶产量301174.64t,其中奶牛奶产量180602.36t,平均产奶3326kg。经过多年的选育和改良,现已育成了毛色黑白、三大花块明显、体型中等、外貌结构良好、乳肉体型明显、对青海高原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牛群。据测定奶牛场饲养的纯种荷斯坦牛305d平均产奶量6000kg,农户饲养的荷斯坦牛305d平均产奶3250kg。荷斯坦牛与黄牛杂交一代305d平均产奶量1229.5kg,杂交二代305d平均产奶1719.4kg。西黄(西门塔尔牛与黄牛杂交)一代305d平均产奶量1185.2kg,西黄二代305d平均产奶量1468kg。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两个品种及杂交改良后代牛的体尺、体重、产奶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在本省东部农区和牧区的小块农业区的适应性较好,深受欢迎。但与国内低海拔发达地区同品种牛及改良后代相比,仍然存在产奶量较低和部分牛体型结构较差的缺点。

2.2 引进的良种羊品种及改良效果 本省从解放初就开始引进良种羊,当时主要用于绵羊改良工作,品种主要有新疆细毛羊、茨盖羊、罗姆尼羊、考力代、边区莱斯特羊、澳洲美利奴羊等,为本省育成细毛、半细毛羊做出了贡献。近几年来,青海省羊肉生产发展较快,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引进肉羊品种多。主要包括夏洛来、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萨福克、波德代等。(2)以肉用为主的杂交试验多。检索相关报道有陶赛特×藏系羊、陶赛特×青海半细毛羊、陶赛特×小尾寒羊;萨福克×青海半细毛羊、萨福克×小尾寒羊;特克塞×青海半细毛羊、特克塞×小尾寒羊;夏洛来×藏羊;小尾寒羊×藏羊。(3)肉羊引种范围广。海东地区,海北州,海西州,海南州都有引进。(4)杂交试验效果好。几乎所有的试验都验证了引进肉羊能够显著提高当地羊肉用生产性能,应该推广。

在全省羊肉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引入的肉羊品种,其种用公羊及其杂交后代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观察,有些杂交组合还要进一步验证。如何发挥当地品种和引进品种的优势,是坚持“纯种繁育”还是“杂交改良”,如何进行“纯种繁育”、“杂交改良”,这些都是肉羊生产体系建设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1)对羊肉生产发展方向、发展规划思想认识上的再统一。政府部门和业务单位认识相近,关键在于牧民群众的认知接受能力。没有一线群众的积极参与,羊肉生产很难落到实处,这不仅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有利益驱动。而牧民群众的养殖效益来自市场,源于科学,这需要政府的作为,企业的合作,技术的支持。(2)近期青海省调整出台了全省畜牧业发展规划,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的生态、生产条件,规划了现有畜种的生产发展方向和模式,但是缺乏可操作性。(3)最根本的体系建设问题,尤其是羊肉生产体系建设显得更为突出和迫切。

2.3 引进的猪品种及改良效果 引进的主要品种有巴克夏、长白、苏白、内江、荣昌、杜洛克、约克等品种。根据近年来的试验数据表明,以八眉猪为母本,与国内外引入猪种进行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配合力较好。日增重、屠宰率、活重90kg日龄分别为杜八626.48g、70.65%、179d,汉内八609.70g、74.34%和179d,杜苏八525.71g、69.03%和268d,杜长八515.51g、70.17%和233d、杜巴八526.67g、70.14%和224d,长八巴552.12g、73.66%和201d,长内八591.10g、75.07%和193d,长苏八579.21g、74.2%和196d。

长白猪、苏联大白猪、杜洛克、大约克等品种在本省的适应性较好。在猪的杂交改良过程中,先后进行了多种杂交组合的筛选。目前常用的是以高原瘦肉型猪母系(约×互)为母本和八眉猪(互助猪)为母本,长白猪、杜洛克、大约克公猪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成为全省商品猪的主体。

3 今后引进品种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本省虽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新品种培育、良种畜禽的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良种畜禽品种推广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引进畜禽品种,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做出畜禽品种良种繁育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合理选种选配,确定杂交方案和育种方向,从而决定引种的品种、地点和数量。衡量一个地区的畜牧业是否发达。畜禽品种是否良种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不是品种越杂越好。(2)本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光照充足,热量不足。天然牧草生长期短,灾害性天气频繁,降水量偏少。牧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以上,广大牧区主要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生产条件差,牧民科技水平低。牲畜品种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培育的,多数良种对御寒设施、饲草饲料、饲养管理和要求较高,高寒牧区盲目引进后,其生产性能会受到影响,使良种不能高产,达不到改良目的。因此,要注意纠正目前有些地区盲目引进畜禽品种杂交改良当地畜禽的现象。(3)引种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牧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市场行情。近年来,不少地方花大量的投入,从国外和省外引进了不少牲畜品种,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引进后的种畜又不能开展人工授精,种公畜的利用率低;二是大多用贷款引种,造成还贷困难;三是品种质量有问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有些引进的品种有炒种行为,过分夸大品种的经济性状和经济价值。给生产者造成了损失。

4 高寒牧区搞好畜种改良的有效措施

4.1 坚持供种、改良、推广相结合 建立健全畜禽品种改良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种畜禽场为龙头,县乡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良种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种羊场、种牛场、种鸡场、种猪场、冷冻精液供应站和人工授精站(点)的供种职能,不断扩大良种畜禽的覆盖面;二是加强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站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县有中心,乡有站,村社都有技术员的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网络;三是强化科技服务功能,疏通畜种改良。使新技术流向千家万户。

4.2 坚持科研、推广、生产相结合,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一个独立开放的生产系统,改良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各生产环节方面先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程度,只有实行科研、推广、生产等部门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密切的结合,推广配套的综合科研成果和技术,才能全面提高整体的改良效益。一是要尽快改变科研部门与推广、生产部门脱节的问题,把科研攻关课题设立于解决畜种改良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方面,逐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二是要加大畜种改良新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细管冻精生产、输精等人工授精技术,把本省培育毛肉兼用细毛羊、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和瘦肉型猪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畜种的改良上;三是开发应用畜禽品种改良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氮化、饲草料的开发利用、配合饲养及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季节畜牧业生产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适度规模经营等畜牧业科学管理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的开发应用。

4.3 切实加强对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的领导 良种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在畜牧业生产增长中,良种的贡献率约为40%,是所有要素中最高的,发展畜牧业必须良种先行。各级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的领导。一是增加投入。要在种畜禽场自我投入和多元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增加投入,用于引种、选育、育种、保种和重点种畜禽场建设。二是加强良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建立良种工程项目建设奖惩制度,对在良种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要追究责任。三是依法治种。要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管理,建设一支精干的执法队伍。以加强种畜禽市场监督为重点,查处各种违规、违章行为,保障种畜禽质量。

S813.2

B

1007-1733(2012)01-0066-03

(2011–09–22)

猜你喜欢

畜种细毛羊品种改良
乡镇畜牧品种改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东北细毛羊提纯复壮试验报告
妊娠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畜牧业品种改良现状与发展
畜种改良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杨树嫁接换代品种改良选择及接穗采集处理
畜牧业发展中畜种改良的影响研究
畜种改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影响
凉山半细毛羊肺炎支原体病的病原分离及生化鉴定
富川瑶族自治县牛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