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脓皮症的诊治
2012-04-13薛俊洁来常海孙淑东周怀贵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276500
薛俊洁 来常海 孙淑东 周怀贵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犬脓皮症的诊治
薛俊洁 来常海 孙淑东 周怀贵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犬脓皮症是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化脓性疾病,临诊上发病率较高,是犬的常见病之一。该病与犬的品种有密切的关系,如北京犬、可卡犬,沙皮犬、松狮犬、藏獒、德国牧羊犬、大丹犬、腊肠犬和大麦町犬等品种易发。发生本病后要及时确定病因,准确合理的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防止复发。
1 病因
犬脓皮症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两种。原发性脓皮病主要是因为皮肤不洁、毛囊口被污染堵塞、局部皮肤过度摩擦以及皮脂腺机能障碍等因素所导致;继发性脓皮病以外寄生虫(螨虫、蜱、跳蚤等)感染、过敏性疾病、代谢病和内分泌失调引起瘙痒而导致皮肤被抓伤形成微生物的继发感染较多见。
2 临床症状
临诊上有浅层脓皮症和深层脓皮症两种。浅层脓皮症表现为病灶处为圆形脱毛、圆形红斑、黄色结痂、丘疹、脓疱、斑丘疹或者结痂斑,2~9月龄的未成年犬,以前肢腋窝、后肢的股内侧无毛处(腹股沟)为主,出现非毛囊炎性脓疱。破溃的脓疱会出现小的淡黄色结痂或环状皮屑,并可能伴随着瘙痒,以夏季为多发。成年犬的发病部位不固定,多以口唇部、眼睑、鼻部、背部和腹下为主,病变处皮肤出现脓疱疹、小脓疱和脓性分泌物。深部脓皮症的患犬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发烧和淋巴结病。局部疖病可出现在下颌部、受压部位或指(趾)间。
3 诊断
从患病处皮肤采样直接涂片,以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若有脓汁,则需小心以玻片搜集、染色后镜检,脓汁样本最好采自尚未破裂的脓疱或血水泡。此步检查对于感染周期性(或已具抗药性)脓皮症之患者,具有重要的判断意义。中间型葡萄球菌是本病主要的致病菌,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也是本病的病因。因此进行细菌培养时要做细菌药敏性试验,以确定最佳用药。
4 治疗
治疗犬脓皮症的基本原则是局部治疗配合全身抗生素治疗,是继发性的要首先治疗原发病。
4.1 局部治疗的优点 首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所需部位投药,并形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全身应用抗生素时的药物浓度;其次,可以在局部迅速达到峰值药物浓度并长时间维持;再次,虽然局部药物浓度极高,但总药量及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少于全身,因而不会对全身重要脏器产生毒副作用;最后当局部发生软组织感染时,由于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这一区域缺乏血供,而局部应用抗生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需血液携带至这一区域,因而病变局部的缺血不致影响疗效。
抗菌香波是最适宜用于犬脓皮症的局部治疗方法,除了抗菌物质直接作用于皮肤的病原微生物,还可以去掉皮肤碎屑,使皮肤干燥,重建表皮的正常菌群。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人用香波给患犬洗澡,因为人用的香波偏碱性,使用不当会加剧病情,要用中性的犬类专用香波,每隔5~7d洗1次即可。
4.2 局部治疗的缺点 (1)脓皮症往往病变广泛,局部治疗疗效不佳;(2)局部治疗疗效往往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因为病原菌可以从黏膜或临近未愈皮肤迁移至刚愈部位;(3)抗菌物质在皮肤浅层浓度较高,对深部病变疗效较差;(4)犬皮肤多为被毛覆盖,膏剂和油剂的使用容易弄脏被毛,使用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5)犬会舔涂抹在皮肤上的药物。
4.3 局部配合全身用药 局部用药的同时配合全身抗生素用药,是保证疗效最根本的措施。用来治疗犬脓皮症的抗生素,其抗菌(抑菌或杀菌)范围一定要包括金黄葡萄球菌。若病犬患有免疫功能不良的病史或情况,也必须给予全身性抗生素治疗。林可霉素类、克拉维酸阿莫西林、TMP、甲硝唑、洛美沙星、阿米卡星和恩诺沙星等都可治疗本病。用药时要高度关注疗程、剂量、与药物的使用顺序。(1)根据病情确定科学的疗程:动物一般情况下,治疗脓皮症需要4~6周的时间;当临诊上脓皮症的症状缓解后,继续使用抗生素7~10d,以减少复发。若有化脓性肉芽肿(舔舐性皮肤炎)的症状,则必须持续使用抗生素4~6个月以上。若动物对使用中的抗生素反应良好,则不要随意变换抗生素的种类。(2)不同剂量有不同的效果:以恩诺沙星为例,2.5mg/kg的剂量仅能部分控制葡萄球菌,但若改以5mg/kg治疗则可得到相当好的效果。(3)合理的药物使用顺序:首先使用第一线药物,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克拉维酸等。先锋霉素抗菌素类常常是在无法有效确定病原状况下的选择,若先锋无效时,其他药物很少有效。
(2011–11–07)
S858.292
B
1007-1733(2012)01-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