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欲

2012-04-13燕道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客体受众主体

燕道成

论新闻欲

燕道成

当代新闻传播学只是把新闻欲当作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来论述,而对人类新闻欲的真正本质却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欲将情感、兴趣、需要居于中心地位,规定和表达着新闻价值的基础和本质,它实现了与人性本质的贴近。人类新闻欲的无限多样性,新闻欲满足的依次递升性,新闻欲程度的有限和反复再现性以及满足新闻欲的对象的可替代性等重要特性,使它成为人类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基本动力,同样也成为对人类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认识新闻价值和传媒经济必须认识新闻欲,新闻欲是新闻价值和传媒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新闻欲研究的日渐式微并不能否定它是任何一种新闻传播理论都绕不过去的基本问题。

新闻欲;传媒经济;新闻价值

早期的西方新闻学者曾将新闻欲作为新闻的起源[1](17)。在新闻发展的历程中,这一理论早已受到质疑与批判,但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欲这一现象在整个传播领域没有存在的价值。实际上,新闻欲是新闻传播学一般理论分析的逻辑起点,也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动力所在。新闻欲引起新闻需要,成为一般新闻传受矛盾产生的根源。因此,新闻欲在新闻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新闻欲的概念

在考察新闻欲这一概念之前,有必要首先对欲望范畴作一定的了解,这不仅在于新闻欲的基本特性要由欲望来予以说明,还在于欲望范畴本身众多的歧义性。参考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定义,我们认为是否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欲望(Desires)作为一般范畴,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这是有机体为了维持正常运转(生存、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表示了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外部世界的依赖和需求;另一方面又表示了有机体具有获取和享用一定对象的机能。反映在心理上就是希望、愿望(Wishes)、需要(Needs)和需求(Wants)。这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286)

“人之为人从传播起”[3](3)。“人是会传播的动物,人又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4](7)。人类的一切决策、行为都是以了解信息为起点的,因此,以获取周围世界变动信息为目的的新闻欲和人类生存、发展相伴始终。正如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我们也离不开新闻信息。“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1](150),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种需要,它渗透在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需要之中。由此看来,所谓新闻欲,就是指主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新闻信息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即一种积极摄取新闻信息的心理需要趋向。它反映了人的自我意识内部的新闻信息的匮乏与不平衡状态,表现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于新闻信息的依赖性,是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内在积极性源泉。

那么,如何理解新闻欲的内涵呢?

首先,新闻欲是人类社会实践生活对人类主观信息状态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新闻信息条件。

新闻欲从渴求对象上看是主体的一种精神需要,新闻欲直接满足的是人们的信息需要,而非物质性的需要,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方式来实际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人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了解环境。了解环境就是消除对环境认识的不确定性。在不断消除对环境认识的不确定过程中,人对环境的主动性才可以逐步确立,适应并改善环境才有可能。所以,新闻欲同人的其他需要一样,是一种客观需要,是主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要求;因为新闻欲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新闻事实还是新闻文本所包含的新闻信息,本身是客观的,不是人主观创造的。主体的新闻欲源于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是主体主观上愿意不愿意接受新闻信息的问题。只要主体还想生存发展下去,他就必须求诸一定的新闻信息,这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必然行为。因此,从主体方面看,新闻欲也是一种客观需要。

尽管近现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事业不过是几百年的事情,但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过程。新闻欲本身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对信息需求的产物。“生存与发展是人类交流即新闻传播行为发生的本质动因”[1](19),新闻欲也成为其他诸多需要得以实现的“中介”条件,新闻欲亦渗透在其他诸多的需要之中,是其他需要得以实现的纽带和桥梁。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报纸就包括在英国城市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之内”[5](12)。实质在一般意义上指出了信息传播、新闻传播与人们基本生活的关系。

其次,新闻欲和人们的其他欲望一样,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需要。

不同历史时代、历史时期人们的新闻欲是有很大不同的,不同历史时代和历史时期的人们,其主流新闻欲也是不同的。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国人,关注更多的是政治新闻,就是说当时中国人的新闻欲主要指向那些政治新闻;到了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人除了一如既往地关心政治新闻外,更多关注的是经济新闻;而到了90年代以后,中国人的新闻需求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人们关注自然、社会、国际、国内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最新变化。

就个体主体来说,其新闻欲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因为:首先,人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主体。人总是“贪心不足”,总是在原来新闻欲得到满足之后提出新的需要,以充分实现自己的知情权,尽可能消除自己对周围环境认识上和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从而使自己行为的成效性具有信息上的保证。其次,从总体上说,不同主体的素质在社会的总体发展中都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当总体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行为活动能力等得到提高的时候,就必然意味着欲望范围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新闻欲的更新和发展。再次,从新闻传播活动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人们创造着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这必然促成人们新闻欲“水涨船高”式地不断发展。可以说,新闻传播本身也在创造着,而不只是满足着人们的新闻欲。最后,从新闻的消费角度看,新闻消费可以说是最快的信息消费,它内在的要求主体必须快速地更新自己的需要,不然就不再成为新闻欲。总而言之,新闻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的需要,是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需要。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实际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全球性新闻传播环境的快速形成等,都会使主体新闻欲的质与量得到“与时俱进”式的变化[6](154)。主体自身本质力量的展开过程,构成了新闻欲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在的根本力量。

二、新闻欲的构成与特征

人之有目的,因为人“就其属于感觉世界这一点来说,是一种有欲望的活物”[7](16)。从新闻欲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新闻欲又不断满足新闻欲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前提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个人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一旦这种客观要求进入主观领域,它就不是完全按照自然界那种必然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其中最大的独特性,在于人总是要根据自己对价值的判断来对新闻进行取舍。由于价值构成的复杂性,使新闻欲也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构成。

1.新闻欲构成

人们的新闻欲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新闻和新闻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欲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新闻欲的构成进行分析:(1)根据新闻欲的心理状态,新闻欲由“欲知道”、“欲使人知道”和“欲被人知道”所构成。格劳德明确地认为:“想知道人及事物的欲求,是由于希求生存的保证或安全化而促成,而形成之原始的冲动。经验新的事情,或等到报知的希望,是自然的人类感情之表现;是生活意志之本质的核心;是形成并维持社会的最坚强的力量之一种”[8](239)。约斯特则说:“报纸是适合于探求新闻的人类性的一般需要和欲望的东西,报纸不是创造它的需要的;反过来说,欲望是常存在着的,而报纸乃是它的必需的产物。”杉村广太郎说的“欲知道;欲使人知道;欲被人知道”,这种声浪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一种共通的欲望。由这种欲望才产生新闻纸。由“欲知道”的愿望才产生读者,由“欲使人知道”的愿望才产生新闻纸,由“欲被人知道”的愿望才产生新闻的广告[9](2)。他们认为新闻欲的“欲知道”、“欲使人知道”和“欲被人知道”这三个方面是新闻产生的最终根源。(2)根据主体对新闻传播总体社会功能的心理期待,可以将新闻欲分为解闷性新闻欲、解气性新闻欲和解惑性新闻欲。(3)根据主体利、真、善、美、自由的价值追求为总体目标,可以把新闻欲分为求利性新闻欲、求真性新闻欲、求善性新闻欲,求美性新闻欲和求自由性的新闻欲。(4)根据主体新闻欲的目的性标准,将新闻欲笼而统之地分为实用性新闻欲与趣味性新闻欲。(5)根据新闻欲对象的不同内容特征,可以将新闻欲分为政治类新闻欲、经济类新闻欲、文化类新闻欲、科学技术类新闻欲、社会生活类新闻欲等等,这些针对不同领域的新闻欲指向不同的新闻客体。(6)根据人们新闻欲所指向或关注的空间地域范围,可以将新闻欲分为国际新闻欲、国内新闻欲和本地新闻欲。(7)根据主体新闻欲是否合理的特征,可以将新闻欲分为合理性新闻欲和不合理的新闻欲。(8)根据新闻欲的层次构成,可以将新闻欲分为生存层次的新闻欲、享受层次的新闻欲和发展层次的新闻欲等三个层次。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不同的参照系下对人们的新闻欲做出多种多样的构成划分,由于任何分类都是从对象的不同特征或与受众的不同关系出发的,但对象本身还是同一的;同时,在实际中不同类型的内容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因此,根据不同参照标准划分出的类型总有相互包含、重叠、交叉的一面,即类型划分除了具有绝对性的一面外,还总是具有相对的意义。事实上,人们的新闻欲更多的时候是复合式的需要,而非单一性的需要。

2.新闻欲的特征

从行为心理学分析,人的各种欲望的形成都是以人们相应生物官能的存在为基础的。新闻欲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各种表现形式常有一定的规律性或普遍性。具体而言,新闻欲的主要特征有:

(1)新闻欲的可替代性

现代社会,世界变得越来越广阔而复杂,拥有庞大的组织机构与先进的、能量巨大的通讯传输设备的大众传播机构所提供的大量新闻信息,已成为人们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及休息娱乐等需要的越来越重要的功能替代物。但传媒若不能满足受众的新闻欲,迫于内心失衡的压力,受众必然会将其新闻欲转向其他渠道(如人际传播),寻找其功能替代物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恢复心理平衡。所谓“大道不通小道通”,我国一个时期小道消息盛行的情况即是一例。受众新闻欲的这一特性,说明大众传媒只是满足受众新闻欲的一个渠道,而不是唯一渠道。传播机构要想拥有并保持大量受众,必须要使自己所传播的内容与形式满足受众的新闻欲。

(2)新闻欲的复杂性

新闻欲的复杂性具体地表现为新闻欲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在现代社会,人的高度社会化使其与社会的联系极为密切,我们又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信息的包围之中,每个人都需要大量的新闻信息来判断自己所处环境的状况,并据以调整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从而与环境相适应,同时保持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所以现代社会的新闻欲是极为广泛的,涉及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大规模现代化的新闻传媒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又使其为受众提供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的新闻信息成为可能,这就支持并强化了新闻欲的广泛性。调查表明,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在对传播内容、形式及数量的要求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生活环境的受众,各有其不同特征的新闻欲;而社会特征类似的受众的新闻欲则表现出相似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传媒不仅要注意受众新闻欲的共同性,尽可能满足受众的一般新闻欲,而且要考虑受众新闻欲的差异性,以适当的形式与内容及适量的新闻节目时间与版面空间,来满足不同社会特征群体的新闻欲。

(3)新闻欲的发展性

新闻欲是随着受众自身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为新闻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电子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人类采集与传送新闻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范围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新闻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得以发展的。随着受众心智成熟水平、教育程度及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受众新闻欲的范围与层次也不断扩展提高。调查表明,受众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生活水平与其接触新闻传媒的程度呈正相关。在文化程度及经济生活水平较高的社会群体中,受众及稳定受众的比率高;而文化程度低经济生活水平差的社会群体中,受众及稳定受众的比率很低。而且文化程度高的受众对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的要求也高。因此,新闻传媒也必须适应新闻欲的这一特性,不断改善自己的新闻传播内容与形式。

(4)新闻欲的可引导性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新闻欲的水平受欲望主体及其生活条件发展水平的制约,新闻欲必须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要相适应,才能得以实现。受众受自身发展程度的限制,其广泛多样的新闻欲中必然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同时新闻欲必然会受到新闻欲主体所处社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条件的限制。具体来讲,超越了特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新闻欲是超现实的需要,在那个历史时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而与当时社会利益相冲突,与现实社会政治制度、法律规范相冲突的新闻欲会成为不合法需要,几乎不可能得到满足;与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相冲突的新闻欲是不道德的需要,与社会群体中其他主体相矛盾的新闻欲则可能是不正当的需要,都有着某种程度的不合理性,因而难以得到满足。新闻传媒应当视具体情况对受众进行适当的引导调节,以转化受众不合理的新闻欲,满足其合理的新闻欲。

了解了新闻欲的特性,新闻传媒便可在实践中科学把握新闻欲,适当调节编辑方针,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新闻欲的传媒经济学意义

人类欲望的本质或者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精神”,还是为了“物质”?这个重要的哲学、行为科学问题,对于传媒经济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传媒经济学从受众需要出发,但对于人类新闻欲的真正本质却末能有确切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人类新闻欲的本质是满足其新闻信息的需要,传媒的新闻生产仅仅是实现其信息满足的手段。这样,便给传媒经济学提出了具有如下重要意义的问题:

1.新闻欲是人们的一种初始需要、一种最基本的消费需要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必须要了解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必然产生新闻欲。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虽然,关于传播信息中的一类——新闻,能够从一般信息传播中分离出来,仅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然而,新闻欲是始终存在的,只是在人类活动的早期,融于一般信息欲望之中,难以用一种绝对的标准予以辨别。“远古时代几乎不存在时间观念;上古、中古时代的信息传播,数月甚至数年的信息也许可被视为新闻,历史记载与新闻报道,只是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来看的同一件事情”[10](1)。“人之为人从传播起”[3](3)。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日趋复杂,彼此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种行业的变动,任何一类物价的涨落,任何一则法令的修改,皆可能波及整个社会,自然也影响到个人的生活;个人祸福,往往受到社会变动的影响,于是人们就不得不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以求得自己生活的改善。而只有新闻才能及时地传达社会发生变动的事实,新闻也就因此应运产生。人类最大的嬗变是新闻传播对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全面渗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闻传播的时代。

新闻传播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表征和特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和工具。新闻传播既改变了人类也改变了世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新闻传播。事实表明,新闻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度地卷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所以,我们可以说,新闻传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样式,而新闻欲是人们的一种初始的、最基本的信息消费需要。

2.新闻欲是传媒经济活动的起点

“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2](102)。在传媒市场中,受众是传媒产品的消费者,新闻传媒最终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新闻欲。从传媒经济角度来看,传媒是以提供传媒产品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它是传媒产品的生产者,往往也就是这些产品的销售者。传媒产品熔铸着传媒工作者大量的精神劳动(采写编评摄录播等)。由于传媒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传媒产品包含了一定量和一定质的信息,因而也就有了它的价值。对于传媒产品来说,它对受众新闻欲的满足程度越高,它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也就越高;受众新闻欲的满足度低,它就不受欢迎。因此,深入研究受众的新闻欲,是传媒动作的第一要义。对此,施拉姆有一个关于“自助餐厅”的比喻[11](233):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自助餐厅就餐,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而媒介所传播的林林总总的新闻信息就好比是自助餐厅里五花八门的饭菜。在这个餐厅里,主角是各取所需的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尽量提供可以让他们满意的饭菜也就是新闻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及吃多少,媒介是不能强迫的。这样,多样化的新闻欲及其变化趋势引导着传媒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3.新闻欲直接体现传媒生产的目的

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摘录了穆勒关于消费和消费需要的观点:“‘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谁也不为生产而生产。’所有这一切都是中间的、中介的活动。‘目的是消费”’,“非生产性消费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是通过消费得到享受……”[12](31)作为生产者的新闻传媒是靠它生产出的传媒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新闻欲的,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消费者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信息,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新闻欲,那么传媒的努力与消费者的新闻欲就永远是一个不等式,而最终受影响的就不只是不等式一边的受众了。因此,传媒只有树立新闻欲意识,贴近受众,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受众感兴趣或可能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告知受众最可能需要及尽可能详尽的新闻信息,使受众的接受兴趣与媒介内容契合,从而实现传媒生产的目的。同时随着传媒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人们的精神交往不断增加,新闻欲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新闻产品日益丰富,新闻欲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这样,就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新闻欲是一切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出发点,也可以说是一切传媒经济活动的起点、出发点;是一切新闻传播活动的归宿,也可以说是一切传媒经济活动的归宿。因此,研究新闻欲,研究新闻欲及其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新闻欲满足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新闻传媒产业结构如何与新闻欲相适应,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四、新闻欲与新闻价值的实现

新闻价值是新闻与主体新闻欲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如果新闻不能满足主体的新闻欲,新闻与主体的特殊关系就不存在,也就无从谈起新闻价值。由于新闻总是为主体新闻欲而存在的,新闻价值就成为新闻的首要的质的规定性。如果经过检验,某“新闻”没有价值,那么某“新闻”就不是新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闻价值的有无决定新闻是否成立。同一新闻客体或同一新闻客体属性对于不同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新闻欲来说,所形成的新闻价值关系是不同的[6](268)。

主体新闻欲是主客体之间是否形成新闻价值关系、新闻客体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标准。新闻评价作为对新闻价值的认识活动,就是把主体的新闻欲与新闻客体属性之间的价值关系反映到主体意识中来,从而形成关于新闻客体的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以及评价程度的大小,换句话说,就是用主体新闻欲作为出发点,来衡量新闻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价值的性质及价值量的大小。新闻评价之所以从主体新闻欲出发,是因为主体新闻欲是主客体之间是否形成新闻价值关系的标准,主体新闻欲作为新闻价值标准是主体新闻欲作为新闻评价活动出发点的根据。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涵义:

1.新闻客体属性能否满足主体新闻欲决定新闻价值的性质

新闻客体属性能满足主体的新闻欲,新闻主客体之间就形成正面的新闻价值关系或曰正面新闻价值;当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客观上有利于主体的发展和完善,具体说即有利于新闻主体实现自己合理健康的新闻欲时,我们就说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是正价值,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积极的;因为主体的新闻欲并不都是健康的,也不是必然合理的,张岱年先生早就指出:“需要也有高下之分。”[6](3)袁贵仁在他的《价值哲学引论》中也说:“需要有正当的需要和不正当的需要”,“满足不正当的需要是没有价值的。”[14](54)新闻客体属性不能满足主体的新闻欲,主客体之间不能形成新闻价值关系,或曰零价值。当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客观上没有形成明显的有利或不利其发展和完善的效应时,即新闻客体对新闻主体的观念、态度和行为都未造成实际的作用和影响时,我们就说它对主体的价值是零价值或无价值。新闻客体属性不仅不能满足主体的新闻欲,而且进一步对主体产生危害,主客体之间就形成负面价值或曰负价值。当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客观上不利于主体的发展和完善即不利于新闻主体实现自己合理健康的新闻欲时,我们就说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是负价值,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消极的。

2.新闻客体属性满足不同层次主体的新闻欲及其满足的程度决定新闻价值的量。这里有二层涵义:

(1)根据主体对利、真、善、美、自由的价值追求总体目标,新闻欲由低到高可以分为求利性新闻欲、求真性新闻欲、求善性新闻欲、求美性新闻欲和求自由性新闻欲五个层次,满足主体高层次新闻欲的新闻和满足主体低层次新闻欲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高低是不同的。这里又有两种情况:对于那些低层次新闻欲和高层次新闻欲都没有满足的主体来说,能够满足其低层次新闻欲的新闻比能够满足其高层次新闻欲的新闻具有更大的新闻价值;对那些低层次新闻欲已经有所满足的主体来说,能够满足其高层次新闻欲的新闻比能够满足其低层次新闻欲的新闻具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2)主体新闻欲的饱和点决定新闻价值的极限。主体新闻欲的满足既然涉及到质和量,那么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它就必然存在着饱和界限。也就是说,主体新闻欲的满足需要获得新闻客体,但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新闻欲的满足所需的新闻客体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主体对新闻信息的摄入一旦超过这个界限,所摄入的新闻信息对主体的作用就会从有益变成有害,使主体面临“信息过剩”的危机。

因此,新闻欲是新闻价值的标准,主体在新闻评价中总是从新闻欲出发来评价主客体之间是否存在新闻价值关系或新闻价值关系所体现的新闻价值量的大小,并赋予新闻客体以肯定性评价或否定性评价以及评价程度之大小。所以,主体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新闻欲作为衡量主客体之间是否存在新闻价值关系或新闻价值关系所体现新闻价值量之大小的出发点。这里所谓自觉或不自觉,是指主体有时意识到自己在用新闻欲作为新闻评价的出发点,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用新闻欲作为新闻评价的出发点。主体总是从新闻欲出发来评价新闻客体,总是根据新闻客体属性对于满足新闻欲是有利还是不利,来赋予新闻客体以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来说,主体用新闻欲作为新闻评价的出发点,或用对新闻欲的反映作为新闻评价的根据是绝对的。所以,弗·布罗日克说:“每一个主体在评价中都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而主体的利害关系,则是评价的条件之一。”[15](55)从新闻欲出发来进行新闻评价,是新闻评价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闻欲作为主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新闻信息条件的依赖和需求,表现了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对新闻信息的匮乏状态。为了利用新闻客体来克服主体的新闻信息匮乏状态,主体首先感兴趣的就是新闻客体对于满足主体的新闻欲所具有的意义。这在主体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比较小的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列维·布留尔说,原始人对于客体的固有属性和客观规律性并不太感兴趣,“他们所追求的往往是某种实际效果”[16](103),只是在对实际效果的关心中才有关于这些效果的条件的意识和对制约这些效果的自然规律的理解。在主体获取新闻信息的能力比较发达的现时代,虽然主体对新闻客体满足新闻欲所具有意义的兴趣,没有像原始人表现得那样突出,但这丝毫没有改变揭示事物与人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活动在认识活动中的优先地位。新闻欲是主体进行新闻评价的直接动因。新闻欲不断发展变化,由此不断地推动新闻评价活动,并进一步推动整个新闻认识活动。

五、新闻欲的激发与引导:让受众感受快乐

对于人类欲望而言,受众渴望新闻传媒提供的远不仅仅是人们熟知的金钱财富的信息。人类欲望的外延极其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优美的自然环境,创造与爱等等,都是获得快乐满足的重要内容。几乎存在的一切新闻事实信息都会影响到人的情绪与心境,联系着人们生活的欢乐与痛苦。因而,新闻传播过程要十分重视对新闻欲的激发与引导。

“文化的功能之一便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之间树立一面选择性很强的网筛”[17](116),当传统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快乐至上的思想被顶礼膜拜时,媒体给我们呈现的影像世界自然是残缺的、不全面的。在快乐至上弥漫的甜蜜的空气中,我们必须做深入的思考。新闻本应具有多维性。受众新闻欲层面的各个方向及其不同时期,都会对传播内容产生需求,都可能形成一定的价值关系。面对着多元的、发展变化的多维价值观,如果说传统的新闻价值判断只是体现了世界的一个方面,缺乏平衡看待事实的价值体系的话,而快乐至上的新闻欲偏爱事件的冲突、刺激和煽情,过分注重异常怪诞、骇人听闻,从而导致传媒向世人展示一个不完整、不真实甚至扭曲的世界:片面追求人物、事件的显赫和轰动效应,淡忘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对真正影响社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漠不关心;没有更大参照系的宏观视野,过于强化接近性、针对性,从而在影像世界中,表现出狭隘的区域意识;没有更宽广的时空、纵深思维观念,片面追求时效性、时宜性,只会争先恐后抢发新闻,而无暇作深入的调查、细致的分析,从而使新闻流于表层。同时,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依循商业逻辑运行时,受众难以回避商业赤裸的诱导。我们将很少抬望理想的天空,而是迷离于世俗的人生。媒体过于展示物质享受的现实诱惑,以轻松化的娱乐、程式化的复制、无限度的媚俗,抚慰甚至麻木着受众的心灵,满足着非理性的大众意志和文化市场化的需求,从而使受众的感性价值无边地膨胀,滑向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操纵这一切的始终是市场经济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媒介文化表面上看是张扬大众意识形态,实为坚持投资和回报的市场规律和利益原则,尽可能大的利益追求是其终极目标。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制造热点、吸引受众,然后将之作为与商家讨价还价的筹码。在这种简单的物与物的交易中,媒体放弃了思想的开拓、理性的锤炼。如果“存天理,灭人欲”是一种极端的话,那么,仅仅停留在本性新闻欲的满足中,必然造成感性欲望的泛化。当“快乐至上”新闻思想成为传媒新的统治、控制力量时,媒体呈现的影像世界就缺失了对人类自身根本内涵和终极价值的追求。因而,通过提高受众自身的素质和减少许多不合理的新闻欲,去获得真正的快乐满足,这是实现新闻传媒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真正重要的任务。

[1]童 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黄 旦.新闻传播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杨保军.新闻活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美]莫特玛·阿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西方思想宝库[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8]任白涛.综合新闻学[M].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

[9][日]杉村广太郎.新闻概论[M].上海:联合书店,1930.

[10]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1]李 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3]张岱年.论价值的层次[J].中国社会科学,1990,(2):8.

[14]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5][捷]弗·布罗日克.评价与价值[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8.

[16][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7][美]史蒂夫·莫滕森.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On News Desires

YAN Dao-cheng

Contemporary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gards news desires as the premise just as a matter of course,while lacking a deep understanding on the true nature of the human’news desires.News desires which put wishing and emotions and interests in the heart of journalism express the basis and the nature of news value,which achieve close to the nature of humanity.The infinite diversity of news desires of human beings,the ascending of meeting news desires,the limited degree and repeated reproducibility and irreplaceable objects and so important features of news desires make it the basic dynamic of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journalism behavior.At the same time,these features make it th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Understanding news values and media economic must realize news desires,because the news desires are the premise and basis of the media economy and the news value.Therefore,the decline of news desires study does not deny that it is the basic problem that any kind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can not past around.

news desires;media economy;news value

燕道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南 长沙 410081)

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10YJC860049);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0C0973)

(责任编校:彭大成)

猜你喜欢

客体受众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