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杭州西溪诗词鸟瞰

2012-04-13朱则杰周于飞

关键词:西溪诗词诗歌

朱则杰,周于飞

(浙江大学 1.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杭州研究

清代杭州西溪诗词鸟瞰

朱则杰1,周于飞2

(浙江大学 1.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清代杭州西溪诗词达到鼎盛。按照时间脉络,对吴本泰《西溪梵隐志》、西溪女子“蕉园诗社”、皇帝大臣诗歌等主要作家、作品进行梳理,可以了解清代西溪诗词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线索。

清诗;清词;杭州;西溪

杭州的西湖,历来是一个诗词的渊薮。与之相邻的西溪,诗词自晚唐才见滥觞,明末开始繁荣,而在清代则达到极盛,涌现出许多大型组诗或专书、专集、专卷等。整个清代西溪诗词的作家,至少达数百人。其作品总数,更加无法估算。本文拟大致按照时间先后,对清代的西溪诗词作一番基本的检阅。

一 吴本泰《西溪梵隐志》

吴本泰原籍浙江海宁。明崇祯进士,曾在朝廷为官。入清后,隐居西溪,著有《西溪梵隐志》一书。其卷首自序,撰于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内文所记,则至少已至顺治十七年“庚子”(1660)。

《西溪梵隐志》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绍西溪的著作。全书凡四卷,依次为《纪胜》《纪刹》《纪诗》《纪文》。其中《纪诗》卷,“汇采诸咏,代无问古今,人无问显晦,为游览、为赠送、为唱酬、为感慨,一属西溪”,[1](P.61)收录作家六七十人、诗词上百篇,因此相当于一种历代西溪诗词的总集。虽然在此书之前,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及《志余》、吴之鲸《武林梵志》等书也曾间或收录一部分有关西溪的诗词,并且还可能成为此书本卷的资料来源之一,但无论就其专门程度还是内部规模而言,显然都不能与本卷相比。

《西溪梵隐志》本卷所包含的时代范围,名义上起自唐代,讫于明朝。尽管由于原始文献的限制,其所谓元代以前的作品都不真正属于西溪,但从明代开始的作品仍然基本可信。又由于吴本泰的民族气节,他在书中不愿意称清代为“国朝”,因此本卷内部也唯独没有标出“国朝”;而某些由明入清的作家,其有关作品究竟作于明代还是清代客观上也不容易确考,但至少其中与吴本泰一起在西溪生活与活动的作家,有关作品实际作于清代的概率应该还是很大的。事实上,这样的作家与作品,在本卷中所占的比例也最大。

《西溪梵隐志》本卷所收明以后特别是可能作于清代的作品,其内容都与西溪有关,这一点自不待言。并且从保存文献的角度来看,它的价值同样显而易见。即如其中吴本泰所作《菩萨蛮·西溪诸梵舍》五首,[1](PP.83-84)不但今传其自著《吴吏部集》失载,而且今人整理的《全明词》《全清词·顺康卷》吴本泰名下以及两书“补编”也都未曾收入,可为补遗。*参见朱则杰《清代杭州西溪诗词丛考》第一则《吴本泰佚词〈菩萨蛮〉五首》,《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74-75页。至于那些本来就没有自著别集或入选其他总集之类著作的作家作品,更只能赖此书本卷以流传。而其前面两卷的某些条目中,偶尔也附有一些零散的诗歌或残句,则不妨视为本卷的补充。

需要指出的是,《西溪梵隐志》本卷及其前面两卷所收历代诗词,下限大抵只到清初顺治年间,并且有关作家、作品事实上也还是很不完备的。至于该书道光年间吴彤文增订重刻本,本卷作品在时段上已补至清代中叶,则又另当别论。

二 西溪女子“蕉园诗社”

“蕉园诗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诗人社团。大约在顺治年间,钱凤纶之母顾之琼曾撰《启》发起“蕉园诗社”,时举时辍。康熙中,顾之琼次媳林以宁又续举诗社,先后有多位女子参加。其主要成员有“蕉园五子”、“蕉园七子”诸称。所说的“蕉园”,一般认为就是西溪柴静仪家的亭园,简称“柴园”或“柴氏庄”。有关作家尽管不一定都是西溪本地人,但她们的活动地点主要在西溪,这一点仍然可以断定。此外她们唱和较多的另一个地点“愿圃”,又称“顾家园”,据文献记载在祥符寺东的皇亲巷,大体上同样可以归入西溪的范围。

“蕉园诗社”成员的诗歌,由于各家著作散佚严重,现今可以见到的非常有限。但尽管如此,从后世某些相关的记载中,还是能够发现一些直接描写西溪的作品线索。例如道光年间陈文述撰《西泠闺咏》卷10《亦政堂咏顾玉蕊》一首题咏顾之琼(玉蕊其字),尾联誉为“留得蕉园遗社在,只今风雅重钱塘”,而小传就提到她曾有“《西溪》……《河渚》《花坞》……诸诗”。[2](P.1b)其他完整的作品,偶尔也能从某些诗歌总集中读到。例如民国时期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183选录朱柔则《河渚观梅,约顾女春山(女即方舟妾)》一诗,[3](P.8103)所写“河渚观梅”正是西溪的胜迹。与之同题材的词,《全清词·顺康卷》录有林以宁的《少年游·河渚看梅》、[4](第16册,P.9636)钱凤纶的《清平乐·与柔嘉姊宿河渚看梅》以及《踏莎行·秋暮雨霁,偕柔嘉姊游河渚》,[4](第14册,PP.8370-8371)后者标题中提到的姚令则(柔嘉其字)也是该诗社的成员。

“蕉园诗社”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性诗人社团,近年学术界研究很多。仅专门或重点探讨该诗社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所知就有四种以上。这对于西溪诗词,自然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此外近年盛传的“土默热红学”还认为,《红楼梦》小说所写的“大观园”就是西溪的“洪园”及其他著名景点的集合,而“蕉园诗社”的成员则是“大观园”众女子的原型;该观点从学术上来看是否可信另当别论,但“蕉园诗社”之与西溪的关系,显然得到了更多的阐发。

三 皇帝大臣诗歌

清代先后有两位皇帝到过西溪,写下诗歌,并有大臣赋和。

首先是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曾临幸詹事府少詹事高士奇在西溪的别墅,写有《西溪》《题西溪山庄,以“竹窗”二字书赐高士奇》以及《过桃花[源]岭,至玉泉寺》凡三首诗歌。[5](PP.266-267)其中,《西溪》这一首特别为人传诵。高士奇同时也赋有《扈从由昭庆寺乘马至木桥头,泛小舟赐幸西溪山庄(敬用沈约宿东园韵)》《圣驾临幸西溪山庄,赐五言诗,并御书“竹窗”二字,恭纪》二首等题,收入其《随辇续集》。[6](PP.629-630)有关情况,在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梁诗正、沈德潜等人合辑的《西湖志纂》一书中有详细的记载。只是关于具体的年份,该书卷10《西溪胜迹》“西溪”条、“西溪山庄”条均误作“康熙三十八年”。*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6册,第527、529-530页。另卷一《名胜(图)》最末《增修十八景图》第十八景“西溪探梅”处不误,见同册第388页。参见朱则杰《八旗诗歌丛考》第一则《康熙皇帝游历杭州西溪时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31-32页。

继康熙皇帝之后,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其中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第一次巡幸杭州时也曾到过西溪,并同样写有《西溪》一诗,可见《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二集》卷25,[7](P.503)不过体裁为五古。当时以礼部侍郎致仕而加赠尚书衔,又系格调诗派领袖的沈德潜,也有一首和作,收在上文所说《西湖志纂》卷10《西溪胜迹》开头的“西溪”条。[8](P.527)

这些皇帝、大臣的临幸、赋诗,在封建时代的人们看来,无疑是莫大的殊荣。它在客观上,也极大地提升了西溪的知名度。

四 厉鹗诗词

清代康熙末,经雍正朝至乾隆初,在西溪诗词发展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位十分突出的作家厉鹗。

厉鹗是杭州人。他一生只在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中过举人,此后功名再无上进,但诗词创作与学术研究都有重大成就,是清代狭义浙派诗和中期浙西词派的领袖人物。其诗词在题材上以描写山水见长,而写得最多的,除西湖之外就是西溪。现存其《樊榭山房集》,其中有关西溪的诗词作品,经统计至少在一百题以上。这些作品据集内编年,最早始于正集卷1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所作《花坞二首》,[9](上册,P.6)最迟止于续集卷8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所作《雨中肩舆至永兴寺,看绿萼而返》,[9](下册,P.1629)前后时间跨度长达37年。具体则一年之内,从春到冬,如《人日泛舟至龙居[驹]湾,遵山径入永庆禅院,用韦苏州蓝岭精舍韵》(续集卷1)[9](中册,P.1004)、《十一月一日自西溪泛舟之余杭》(正集卷2)[9](上册,P.117);一日之中,从早到晚,如《西溪晓起》(正集卷7)[9](上册,PP.557-558)、《十二日同圣几泛西溪,暮宿姚氏庄》(正集卷4)[9](上册,PP.310-311)、《夜宿溪上巢玩月》(续集卷1)[9](中册,P.972);下雨如《雨中同符幼鲁、圣几泛舟河渚看梅,暮至西溪》(正集卷3)[9](上册,P.193),下雪如《雪中西溪归舟》(续集卷1)[9](中册,P.976),无时无刻没有诗篇。所涉景点,如古荡、横山,秋雪庵、柏家园,福清竹院、西溪山庄,以至大涤山、洞霄宫等等,遍及西溪的每一个角落,诚如同时代吴城《云蠖斋诗话》所说:“集中西溪诸作,直抒胸臆,可当山经一卷读也。”(附录之四)[9](下册,P.1746)

厉鹗作为狭义浙派诗的作家,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格局较小,风格幽敻清冷。这在他的其他作品中都有表现,而在西溪山水诗中尤其典型。如《雨宿永兴寺》(正集卷6)[9](上册,P.491),用寒灯、清响、暗云、幽蹊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深幽的意境,与其整个诗歌风格相一致。又作为浙西词派的作家,他的词也以清空见长。如《忆旧游·辛丑九月既望,风日清霁,唤艇自西堰桥沿秦亭、法华湾洄以达于河渚。时秋芦作花,远近缟目;回望诸峰,苍然如出晴雪之上。庵以“秋雪”名,不虚也》(正集卷9)[9](中册,PP.671-672),绝去凡俗,一片清空,与“秋雪庵”景色尤为吻合。因此,厉鹗的西溪诗词,不但在他本人的山水诗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作为其整个山水诗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代山水诗词中也具有突出的特色。

厉鹗虽然不是西溪本地人,但他生前曾自号西溪渔者,卒后又葬在花坞,牌位供奉在交芦庵。后人在交芦庵的东面,特地建造了一座“厉杭二公祠”,祭祀厉鹗以及与之同一诗派的杭世骏。民国初年周庆云在西溪创建“历代两浙词人祠堂”,其缘起也与厉鹗有关。凡此种种,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厉鹗与西溪诗词的密切关系。

五 许承祖《西湖渔唱》

许承祖原籍浙江海宁。乾隆六年辛酉(1741),在杭州西湖葛岭脚下买地构屋,名曰“雪庄”,自号雪庄居士。十年之后,恰遇乾隆皇帝巡幸杭州,于是“广索旧文,博搜逸事”(卷首自序)[10](P.16),撰成《西湖渔唱》一书。全书凡7卷,作品都是七言绝句,总计365首。其最末第7卷,即总题“西溪路”,有诗36首。此外卷4“北山东路”中的《白沙泉》《金鼓洞》、卷5“北山西路”中的《青芝坞》《清涟寺》《玉泉》等一部分作品,[10](PP.188-206)实际也可以归入西溪的范围,如此则共有50首左右的诗歌。有关作品,每题一序一诗,广泛涉及西溪的诸多景点,相当于半部明释大善的《西溪百咏》。因此,该书虽然以“西湖”命名,但西溪在其中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可以相对独立。联系历史上体例相似的西湖笔记著作来看,明代如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及《志余》,西溪并没有单独设卷;而清代此时,上文提到的《西湖志纂》,最末第10卷即专为《西溪胜迹》,可知西溪的地位在明显提高。这部《西湖渔唱》,则从诗歌的角度,同样说明了这一点。杨钟羲《雪桥诗话》卷9称该书“突过前贤”[11](P.429),这也未尝不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六 陈文述《西溪杂咏》

陈文述是杭州人,生活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他与厉鹗相似,本身既是著名诗人,又十分热爱西溪,还在秋雪庵附近建有别墅“秋雪渔庄”。《西溪杂咏》是他专门题咏西溪景点的大型组诗,凡一卷,包括50首作品。其体例与明释大善《西溪百咏》及许承祖《西湖渔唱》相似,也是每题一序一诗。但在其他某些方面,这组诗歌却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其正文体裁,均为六句的五言古诗;二是有关景点,包含了若干时间很近的“新典”,乃至尚未真正实施的“规划”。例如第48题《秋雪渔庄》,所写为其本人别墅;而第47题《花源草堂》,据小序还仅仅是“将营”的“草堂”,[12](P.421)实际并无这么一个景点。另外陈文述的诗歌总体风格以辞采华丽见长,所以即使描写西溪景物,也往往充满浓艳的辞藻和鲜明的颜色。例如第39题《厉樊榭墓》,[12](P.419)题咏厉鹗(樊榭其号)夫妇与其姬人月上的坟墓,居然藻采缤纷,色泽艳丽。光绪年间丁丙将这组诗歌刻入《武林掌故丛编》第31集,跋语称其“题序简而明,咏歌苍且秀”,[12](P.422)“秀”字即指这种风格而言。

陈文述又是诗歌史上一位特别高产的作家,一生写诗多达上万首。因此,即在他的《颐道堂诗选》中,各种涉及西溪的零散作品也还有很多,总数与厉鹗不相上下。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多做介绍,读者可从厉鹗类推。

七 吴祖枚、陈如松《西溪联吟》

《西溪联吟》是吴祖枚、陈如松两人所作有关西溪诗歌的合集,与陈文述《西溪杂咏》一样刚好也是一卷50首,但每首标题之下并无小序,体裁为七言律诗。总数50题之内,吴祖枚写有37题,陈如松仅写13题。两人之作不以人各自分编,而是按内容穿插排列。有关内容,前面以“吴大帝石杵峰”等历史遗迹开头,中间为“深潭口”、“徐家横头”等自然及人文景观,最后是“梅花泉酒”、“安乐山茶”等当地名特产品。因此,此集吟咏西溪,不但本身自成一种体系,而且确实有不少超出于其他西溪诗歌的新鲜事物。即使从创作的形式来看,此集由两人分题“联吟”而成,也是一个特色。同样在光绪年间,丁丙曾将其刻入《武林掌故丛编》第25集。

但遗憾的是,此集在刊刻之际,前后没有任何序跋之类的文字。两位作者的生平事迹,在目前所见其他各种文献中也都没有准确的记载。仅据集内第6首诗歌,继前面“隋唐”、“吴越”等时代之后,标题作《明河泊所》,[12](P.426)可知作者都是清代人。至于清代内部具体是哪一个时段,则不得而知。现在只能参照其结集形式,大致次于陈文述《西溪杂咏》之后。

八 章黼《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

章黼是杭州人,生活于乾隆至咸丰年间。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优贡,曾官浙江松阳教谕。他的故居在府城荐桥宝善巷,却一心向往西溪,在那里构筑茅屋数间,命名为“梅竹山庄”。嘉庆八年癸亥(1803)、十年乙丑(1805),奚冈、高树程分别为之绘《梅竹山庄图》,并各有题诗。此后又有许多友人,相继题写诗词以及其他文字。于是章黼把它们汇编在一起,于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付刻,即成《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一集。后世多有摹刻、影印或校点,流传相当广泛。

此集内部作者,不含重复,共有66人之多。他们的身份十分多样,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既有仕途比较得意的官宦文人,例如后来官至尚书的张祥河,官至总督的梁章钜、吴振棫;也有以布衣终生的隐逸之士,例如奚冈就是著名的布衣画家。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中如吴嵩梁、陈文述、姚燮、吴锡麒、郭麐,都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整个作者阵营,可以说相当的强大。

此集所收作品,计有诗63首、词19首,以及文6篇。这些作品的具体体裁,同样十分丰富。即以诗歌而论,既有古风,也有近体;既有律诗,也有绝句;既有独撰,也有联句,总体上可谓无体不备。而其内容,则都扣住“梅竹山庄”,称颂主人的清高品格,描绘西溪的清幽景色,尤其突出梅、竹两样事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集正如其书名所示,是一部主题格外集中的专题作品集。同时结合绘画来看,西溪虽然早在元代就有过赵孟頫的《西溪图》,此后尤其是清代更是层出不穷,但有关题咏涉及的作者如此之多,作品如此之丰富,并且单独汇刻成集,这在西溪诗词的发展历史上却还是第一次。

此集从文学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属于以诗词为主体的总集类著作。大凡总集,其所收作品往往有为作者别集所失收者,此集也不例外。例如其中郭麐的一首《卖花声》(“无尽好溪山”)、张应昌的一首《买陂塘》(“忆幽居”)词,[12](PP.331,332)在郭麐《灵芬馆词四种》、张应昌词集《烟波渔唱》中即未见收录,可为补遗。特别是此集的原始载体为图画,因此它在文献方面的类似价值,较之于前述吴本泰《西溪梵隐志》卷3《纪诗》还要更加突出。

九 丁丙、丁立诚《风木盦图题咏》

丁丙是杭州人。以他为代表的钱塘(或曰武林)丁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家族。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杭州文澜阁藏《四库全书》大量散失,就是丁丙设法回收保护。大型地方文献丛书《武林掌故丛编》以及《武林往哲遗著》,也是这个家族组织刊刻。同时,地方上各种赈灾救济之类的慈善活动,同样经常有这个家族的倡议和参与。其义声文名,上至朝廷,下到民间,在清代末期广泛流播,无人不晓。

钱塘丁氏的孝名,与义并行。丁丙祖上,坟墓在西溪的柏家园。在那里,丁丙与其兄丁申专门建了一处庐墓之所,取古人“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逮”之意,命名为“风木盦”。又先后请黄燮清、张熊绘为《风木庵图》,持以征集诗文题咏。后来黄燮清图毁于兵火;张熊图以及所得题咏作品,则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亦即丁丙逝世的第二年,由丁申之子丁立诚汇编为《风木盦图题咏》一集,刻入《武林掌故丛编》第24集,据牌记乃“版藏西溪”。

此集性质,与章黼辑《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一样,也是一种以诗词为主体的总集类著作。其内部,凡作者91人,诗词及散文99篇。有关作品,总体来看也是针对西溪的一处具体景点。但由于该景点“风木盦”的特殊含义,所以主题主要是称颂丁申、丁丙兄弟的孝行及义举。这个特点,为西溪诗词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提升了西溪诗词的品位。因此,对西溪诗词的发展来说,此集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此集作为一种总集类著作,也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例如其中所收“清季四大词人”之一王鹏运的一首《霜叶飞·用梦窗韵》(“缟衣染遍”)词,[13](P.28)在王鹏运本人最后编定的词集《半塘定稿》中即未见收录,可为补遗。

以上所述吴本泰《西溪梵隐志》,陈文述《西溪杂咏》,吴祖枚、陈如松《西溪联吟》,章黼《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凡四种,今人王国平主编的《西湖文献集成》丛书均曾完整收入第11辑“西溪专辑”;但该辑所收《风木盦图题咏》这一种,只收录其首尾的画图和散文,而内部的诗词却未予收录,也未做说明,读者不要因此误以为其“题咏”本来就没有诗词。

十 丁立中《西溪棹歌》

清代西溪诗歌,单题规模与《西溪百咏》大致相当而该“西溪专辑”尚未收录的,实际上也还另有存在。丁立中《西溪棹歌》,即为显例。

丁立中系丁丙之子。其诗集有数种,收入《武林丁氏家集》丛书,民国初年陆续排印。内4卷本《禾庐诗钞》,卷2有《西溪棹歌》一题,据小序作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当时丁立中客居浙江永嘉(今温州)。此前清初著名文学家兼学者朱彝尊,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曾于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岁暮,旅食潞河,言归未遂,爰忆土风,成绝句百首”,题作《鸳鸯湖棹歌》,后来收入《曝书亭集》卷9。[14](PP.2b-13b)丁立中同样思念家乡杭州,但所写“棹歌”却不取“西湖”而取“西溪”,可以见出他对西溪的深厚感情。

《西溪棹歌》形式上也效仿《鸳鸯湖棹歌》,体裁用七言绝句,总共100首。并且每首诗歌都对应《鸳鸯湖棹歌》,用朱彝尊的原韵,所以在创作上难度更大,而在艺术上则更具特色。整组诗歌,专门吟咏西溪的有关风物,同时每首都加有相关的自注。又由于组诗采用“棹歌”的形式,属于通常所说的“竹枝词”一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歌的风味。这在竹枝词一体不大多见的西溪诗歌中,尤其体现出鲜明的特征。

十一 其他作家诗词

清代西溪诗词的其他作家和作品,其总量实际比上文所述十项要多得多。不过限于篇幅,这里只能稍举数例,略见一斑。

清代初期以西溪本地人胡介为中心,即涉及不少著名作家,产生过一系列的相关作品。首先是吴伟业,在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为当时游历北京的胡介绘了一帧《河渚图》,并同时写下五言古诗《题河渚图,送胡彦远南归》、七言律诗《送胡彦远南还河渚》各一首,此外还有一篇散文《送胡彦远南归序》,依次见其《吴梅村全集》卷9、卷15、卷35。[5](上册,PP.221,408;中册,PP. 750-751)又与吴伟业及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也有《胡彦远归武林,吴梅村、纪伯紫各有诗赠别,步原韵二首》《雨集慈仁海棠花下,再送彦远,同伯紫作》《彦远返武林,和梅村韵》等诗,依次见其《定山堂诗集》卷2、卷4、卷23。[6](第1402册,PP.372-373,P.398;第1403册,PP.17-18)其他如这里提到的纪映钟(伯紫其字)以及万寿祺等,也都有很多诗歌,举不胜举。胡介本人作品,则如其《旅堂诗文集·诗集》“七言绝句”最末《西溪竹枝词四首》,[7](P.733)体裁最有特点,可作代表。

清代中叶可取曾燠为例。曾燠是江西南城人,官至贵州巡抚,曾编有江西一省最大的诗歌总集《江西诗征》。他对杭州西溪情有独钟,王芑孙《渊雅堂全集·惕甫未定稿》卷23《书曾宾谷所藏禹之鼎西溪图》曾提到:“曾君宾谷曩者过浙,游杭州西溪而乐之,遂自号‘西溪渔隐’,绘图京师,士大夫人人咏载其事。”*此起三段参考文献品种繁多,版本、册次、页码一概从略,以省篇幅。所说曾燠(宾谷其字)《西溪渔隐图》,的确有很多人的题咏。例如王昶《春融堂集》卷21《题曾郎中宾谷(燠)西溪渔隐图二十八韵》、翁方纲《复初斋诗集》卷40《曾宾谷西溪渔隐图三首》、汪中《容甫先生遗诗》卷末《题曾宾谷都转西溪渔隐图》二首、法式善《存素堂诗初集录存》卷6《西溪渔隐图诗,为曾宾谷转运赋》四首、吴鼐《吴学士诗集》卷1《题宾谷先生西溪渔隐图》、吴嵩梁《香苏山馆诗集·今体诗钞》卷2《题曾宾谷运使西溪渔隐图》二首、乐钧《青芝山馆集·诗集》卷5《题曾宾谷都转(燠)西溪渔隐图》、陆继辂《崇百药斋文集》卷2《曾都转西溪渔隐卷子》五言古诗,以及曾燠辑《江西诗征》卷81所收陈奉兹《题曾宾谷都转西溪渔隐图》、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101所收冯培《题曾宾谷农部西溪渔隐图》二首,以上就已经达到十题18首诗(词另参下文);又具体如王文治《梦楼诗集》卷23《题曾宾谷都转西溪渔隐图二首》之一,作者虽然只是据图想象,但所写确实很符合西溪的特点。这些诗歌如果汇编在一起,就像前面所说的《西溪梅竹山庄图题咏》《风木盦图题咏》一样,完全可以独立成集。同时由于曾燠的官职较高,交游广泛,这些诗歌的作者在籍贯上的分布也更加广阔,并且多半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

清代末期西溪诗歌的作家,一部分后来进入民国,姑置不论;现在这里,可以举陈宝琛为例。陈宝琛是福建闽县人,曾经做过光绪皇帝的老师,又是“同光体”闽派诗歌的重要作家。其《沧趣楼诗文集·诗集》卷3有一首《希村、颖生同泛西溪,憩交芦庵,谒樊榭祠》,据集内作品编年,作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从上海来杭州之际。此外还要特别提一下浙江德清的俞樾,他在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路经塘栖的时候,曾经写有一首《唐[塘]栖水嬉曲》,收入其《春在堂诗编》卷12。塘栖历史上也属于西溪的范围,前及丁立中《西溪棹歌》就多有叙述塘栖的内容。俞樾该诗系七言古体,专门描写塘栖的“水嬉”风俗,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清代涉及西溪的词也非常多。即以王昶辑《国朝词综》、丁绍仪辑《国朝词综补》、黄燮清辑《国朝词综续编》这三种选本性质的清词总集而论,所收西溪有关的词作就有很多。例如《国朝词综》初集卷11汪文柏《一枝春·西溪探梅》、卷23金焜《摸鱼儿·题厉樊榭丈西溪卜居图,即次原韵》、卷33缪谟《洞仙歌·幻花于西溪之云心阁援琴鼓鹤舞洞天曲而鹤舞》、卷41张熙纯《西子妆·西溪》,二集卷7倪稻孙《探春慢·李澹畦(绍城)游西溪,至光景奇绝处,得香草一丛,楚楚有致,因采归艺之,倩余作此慢》;《国朝词综补》卷23袁通《齐天乐·小谢以失怙丧偶,灰心世事,作西溪禅隐图,索题》、卷26张应昌《珍珠帘·上巳后一日,同人泛舟西溪,酹酒厉樊榭先生墓,并饮交庐[芦]庵舫斋,用吴梦窗体》、卷44黄至棠《摸鱼儿·题陈云伯大令秋雪渔庄图》、卷58韩钦《忆旧游·题高茶庵河渚舷讴卷后》;《国朝词综续编》卷7何其章《菩萨蛮·题西溪渔隐图》等等,几乎随处可见。单个作家的词集,则如汪远孙《借闲生词》1卷,其中至少有《法曲献仙音·樊榭先生木主旧祔祀武林门外黄文节公祠,戊子正月二十一日同人移奉西溪交芦庵》《疏影》(“连丛碎玉”)、《点绛唇·题曹柳桥(伯甸)芦滩放鸭图》《齐天乐·题关寅伯(时)自锄明月种梅花小照》,以及《买陂塘·章次白属题西溪梅竹山庄图》,这些作品均与西溪有关。此外词牌名有《西溪子》,本来并不缘于杭州西溪;但如清初杭州词人丁澎《西溪子·本意》“茅屋溪头霜早”云云,其所谓“本意”结合作者籍贯来看,未尝不是有意写杭州的西溪。

清代西溪诗词的全部作家和作品,目前自然不能尽悉。但较之于此前各个时代,无疑为数最多,并且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乃至若干倍。西溪一地的诗词,事实上也正是整个清代诗词的缩影,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吴本泰.西溪梵隐志[G]//王国平.西湖文献集成:第11辑(西溪专辑,第18册).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2]陈文述.西泠闺咏[G]//丁丙.武林掌故丛编:第9集.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西泠翠螺阁刻本.

[3]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第9册[Z].北京:中华书局,1990.

[4]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Z].北京:中华书局,2002.

[5]玄烨,王志民,王则远.康熙诗词集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

[6]高士奇.随辇续集[G]//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6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弘历.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8]梁诗正,沈德潜,等.西湖志纂[G]//弘历,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86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9]厉鹗.樊榭山房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0]许承祖.西湖渔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1]杨钟羲.雪桥诗话[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

[12]陈文述.西溪杂咏[G]//王国平.西湖文献集成:第11辑(西溪专辑,第18册).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13]丁丙,丁立诚.风木盦图题咏[G]//王德毅.丛书集成续编:第11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14]朱彝尊.曝书亭集[G]//张元济.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

[15]吴伟业.吴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6]龚鼎孳.定山堂诗集[G]//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胡介.旅堂诗文集[G]//四库未收书辑刊编纂委员会.四库未收书辑刊:第7辑第20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吴 芳)

AStudyofHangzhouXixiPoetryinQingDynasty

ZHU Ze-jie1, ZHOU Yu-fei2

(1.College of Media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e; 2.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Hangzhou Xixi Poetry had its heyday in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in line with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makes a study of Wu Bentai’sXixiFanyinzhi, the Banana Garden Women’s Poetry Club(Jiaoyuan Shishe), and the poems by emperors and ministers to have a good undstanding of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lues of Xixi Poetry in Qing Dynasty.

Qing poems; Qing Ci; Hangzhou; Xixi

2011-05-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诗考证”(10BZW058)、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清史·典志·文学艺术志·诗词篇”(200410220204001)的研究成果。

朱则杰(1956-),男,浙江永嘉人,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周于飞(1984-),女,湖南衡阳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清代诗歌研究。

I222

A

1674-2338(2012)01-0084-07

猜你喜欢

西溪诗词诗歌
诗歌不除外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关注诗词
诗歌岛·八面来风
杭州西溪湿地
所见·西溪度假酒店
诗词之页
西溪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