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花文化是持续推动广东花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2012-04-13张毓雄汤跃跃

森林工程 2012年1期
关键词:花卉广东农村

张毓雄,汤跃跃

(1.惠州学院,广东惠州516007;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集花卉产地和主销地于一身的广东,2009年年末实有花卉种植面积49 529 hm2,切花切叶产量14.3亿支,盆栽植物产量1.79亿盆,观赏苗木产量1.32亿株,草坪产量3 825.7万m2,花卉市场93个,花卉企业8 772个 (其中,大中型企业1 202个),花农22 673人,花卉从业人员98 402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 411人),控温温室面积342.12万 m2,日光温室面积222.5万 m2[1]。2009年广东花卉销售额、切叶和切枝种植面积、切枝出口额、盆栽花卉种植面积与出口额、花坛植物出口额、观赏苗木出口额、花卉栽培设施面积、花卉市场、花卉大中型企业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等指标,在全国花卉产业中名列榜首[2]。

然而,从近几年统计数据看,花卉种植面积、产值及外贸出口的增速明显放缓,花卉产业发展的动能不足。有人认为,其原因在于花卉产业生产、科研、教育脱节、自主创新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规范性行业标准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广东传统的观赏名花,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没有专注于本土优质花卉的研究与开发[3]。不过,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花文化方面的原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广东花卉文化、广东花文化、花卉文化、花文化为关键词,在1990~2010年区间的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涉及广东花文化的论文或调查阙如。

1 花文化含义与结构

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本来就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在内的全部人类社会产品。文化三要素不可或缺:文化的主体是人类;文化的活动富有创造性;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社会产品或者物质或者精神财富[4]。中国花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以花卉为对象或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花文化,其主体是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的各族人民,其成果是中华民族创造性劳动的历史结晶;其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花文化业已形成体系。物质层面的花文化主要包括花卉品种、生物学特征 (性)花卉景观、花卉文化景观。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主要包括花卉观念性文化,即往往以花卉为审美对象而形成的特定理想、道德、价值取向。花文化符号,审美对象与人类主体之间的桥梁即符号,物质层面的花文化和非物质层面的花卉观念性文化,均有可能转化为花文化符号的意义。在某个实物同相应的观念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时,实物就构成了符号的形式,而相应的观念则构成了符号的意义[5]。在比邻港澳的珠三角地区,“紫荆花”、“莲花”不分男女老幼都知道分别指代香港、澳门。实物“紫荆花”和“莲花”构成了符号的形式;人们意识到的近似观念——特定的香港“紫荆花”区旗、区徽与澳门“莲花”区旗、区徽,构成了符号的意义。

2 调查统计资料及其分析

广东农村民间花文化的调查,涉及梅花、牡丹花、菊花、兰花、月季花、杜鹃花、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桃花、石榴和茉莉花13种中国传统花卉及外来花卉,除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和生活环境5个个人信息自变量外,共设计16道单项选择题,每题附4个选项,选项包括偏爱某种花卉的原因、购花自用和赠礼的情况、宗教场所特定花卉品种的指认等内容,每个选项被选概率25%。调查从2010年8月1日开始至2010年10月7日结束,主要以经济管理系广东农村户籍学生的家庭及其邻居为被调查对象,主要采取面对面询问的调查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9份,回收率71.8%。特别说明,被调查对象359人均为农村户籍,由于农耕、务工、求学等原因,农村居民或固守家园或流动在城乡之间,为了对比分析而划分出农村、城镇2个生活环境因素,文中“农村”“城镇”非户籍的意义,后文不另作解释。本文仅以性别、年龄等人口自然特征作为自变量,经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整理的相关数据,舍弃其他数据。

2.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被调查对象359人,男性208人,占57.9%;女性 151人,占 42.1%。18岁以下 18人,占5.0%;18~29岁194人,占54.0%;30~39岁41人,占11.4%;40~49岁83人,占23.1%;50岁以上 23人,占 6.4%。不识字 7人,占1.9%;小学 22人,占 6.1%;初中 76人,占21.2%;高中或中专以上78人,占21.7%;大中专在读学生176人,占49.0%。经济依靠父母等143人,占39.8%;开支后还缺钱 45人,占12.5%;略有结余78人,占21.7%;不缺钱但不算富裕92人,占25.6%;富裕1人,占0.3%。生活环境情况,农村202人,占56.3%,城镇157人,占43.7%。

2.2 从性别考察

无论男女因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而喜欢各种花卉的比例都非常高,依整体数据降序排列,依次是牡丹、月季、荷花、茉莉、梅花、桃花、水仙、山茶花、石榴、兰花、菊花、杜鹃花和桂花。

(1)女性高于男性的情况。喜欢牡丹的原因,基于牡丹与彩凤结合图象征荣华富贵、吉利祥瑞的有203人,被调查对象359人,占56.5%。男女对比情况,男性112人,男性人数 208人,占53.8%;女性91人,女性人数151人,占60.3%。喜欢月季的原因,基于每月开花而象征四季常青、前程似锦,花瓶中插月季象征四季平安的有203人,占56.5%。关于荷花 (又叫芙蓉花、莲花)相关的事项,认可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为官清廉、品质高洁的有175人,占48.7%。喜欢梅花的原因,基于梅花傲霜斗雪的有160人,占44.6%。关于与桃花相关的说法,认可可以避邪、驱鬼,赠送桃花可以祝愿他人鸿运当头、吉祥如意的有151人,占42.1%。关于水仙的说法,认可数株水仙、竹子和寿石配合图象征群仙祝寿,绶带鸟或代代花、寿石和水仙图,象征代代寿仙的有149人,占41.5%。

(2)女性低于男性的情况。茉莉,目前我国栽培面积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其鲜花产量居世界首位。认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歌声和歌曲让人对它印象深刻的有166人,占46.2%。石榴,133人,占37.0%。兰花,128人,占35.7%。杜鹃花,107人,占29.8%。从整体数据来看,因花卉所蕴含的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而喜欢花卉的倾向显著,性别差异不影响整体趋势。当然,这种倾向在女性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男性除了在兰花、杜鹃花、石榴、茉莉等花卉方面所占百分比高于女性外,其他都低于女性。

2.3 从年龄考察

不管什么年龄阶段的人,因花卉所蕴含的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而喜欢花卉的比例也非常高。

(1)18岁以下,位居前列的有茉莉、荷花、梅花。

(2)18~29岁,位居前列的较多,有梅花、牡丹、荷花、山茶花、兰花、菊花和杜鹃等。

(3)30~39岁,位居前列的有牡丹、茉莉、月季和桃花等。

(4)40~49岁,位居前列的有月季、牡丹、桃花和石榴等。

(5)50岁以上,位居前列的有月季、桃花、石榴、水仙、山茶花、兰花和桂花等。

从年龄角度的归纳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既有交叉重叠又有差异,但是,不管什么年龄阶段的人因花卉包涵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而欢的比例都非常高,年龄差异不影响整体趋势。18岁以下被调查对象中更容易陶醉于声情并茂的茉莉歌声,更多人关注荷花高洁清廉、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性。18~29岁被调查对象还喜欢牡丹花、山茶花的富贵祥瑞,兰花的君子风度,菊花的高风亮节,杜鹃鸟花同名的凄婉典故。30~39岁被调查对象还喜欢月季因四季常青而带来的四时平安,喜欢桃花因避邪驱晦而呈现的鸿运吉祥。40~49岁被调查对象还喜欢石榴因其果实多籽而多子多孙的象征祈愿。50岁以上被调查对象除了同样喜欢月季、桃花、石榴、山茶花、兰花的上述品性外,特别钟爱山茶花的春光长寿象征和数株水仙 (与竹子、寿石配合图)的群仙祝寿象征,更多人关注桂花—明月—中秋组合意境象征的天伦团圆意义。

2.4 从对花卉价值的考察

对花卉的食用、药用、饮用价值,女性比男性关注的人数比例更高;年龄阶段不同带来的差异比较复杂。

(1)就性别进行的比较。关注茉莉花的食用价值,认可其可制作成茉莉花茶 (又叫香片)、茉莉花酒的达138人,被调查对象359人,占38.4%。关注菊花食用药用价值,基于可以食用、药用、制酒而使人健康长寿的达120人,占33.4%。关注石榴的实用价值,认可石榴果实酸甜可口,既营养又好吃的有100人,占27.9%。关注桂花的实用价值,如桂花可以做成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饼的有85人,占23.7%。关注山茶花的饮料价值,基于可作茶饮 (如云南著名的花色银红的罄口茶)的达85人,占23.7%。关注荷的花、叶、籽、根 (藕)食用、药用价值的达48人,占13.4%。

无论男女,茉莉花、菊花、石榴、桂花、山茶花和荷的花、叶、籽、根 (藕)等的食用、药用、饮用价值受到了较多人的关注;除个别情况 (荷)外,女性比男性关注的人数比例更高。

(2)就年龄进行的比较。对于茉莉花的食用价值,各个年龄阶段的被调查对象都比较关注,在18~29岁年龄阶段中关注的比例最高,达42.3%。对于菊花的食用药用价值,基本上年龄阶段越高,关注的比例越高,50岁以上年龄阶段中关注的比例最高,达47.8%。相反,对于石榴、桂花、山茶花、荷花等的食用、药用、饮用价值,大致趋势是年龄阶段越小,关注的比例越高。

家中购置花 (木)自我享用、作为赠送礼品以及宗教场所特定花卉的指认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带来的差异不大,这里仅就整体数据进行阐述。家中购置花 (木)自我享用情况的调查,4个选项中,选择在逢年过节、搬迁新居等喜庆好事购买的有137人,占38.2%;很少购买的有101人,占28.1%;感到好看就购买的有81人,占22.6%;选择在举办大型花市时挑选余地多而又相对便宜时购买的有40人,占11.1%。这道题和下一道题中,很少购买的选项人数、比例,或居第二或居第一,说明广东农村民间花卉市场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待开发。4个备选项,选择逢年过节、搬迁新居等喜庆大事、好事购买花卉的人数、比例高居第一,说明花卉节日礼仪文化潜藏着巨大的开发商机。感到好看就买的人数、比例接近挑选的平均概率,可能,花卉冲动性购买的情况比较多。举办大型花市,挑选余地多,花卉又相对便宜,这时购买的人数、比例最少,出乎调查开展前的意料之外,调查中得知被调查对象最担心举办花市时交通拥堵、运输麻烦等造成的携带不便。花卉在现代农村社会交流中已经融入民间的精神世界,正在或业已成为表情达意的沟通媒介。

关于花卉与宗教的关联,广东农村民间对于花卉在宗教中的应用有一定了解。或许,这也是花卉在广东农村民间社会交流中融入民间精神世界的现实表现之一。

3 启示与建议

(1)挖掘广东农村民间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具有特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如花卉观念性文化以及花文化符号,广泛影响广东农村民间挑选花卉品种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女性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

市场的基本规律:市场=人口数量×人均收入×购买欲望

在人口的数量和收入基础上,人的购买欲望是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素养高的人或者叫“文化人”,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在花卉的自购、赠礼或花卉的养护学习等方面有更多的支出意愿。花卉融物质消费品、精神消费品于一体,花卉产业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的支撑,还需要花文化的挖掘研究、弘扬宣传。中国花文化的宣传过程,就是我们培育花卉消费市场的过程[6]。广东农村民间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丰富多彩,亟待挖掘、整理和开发。

(2)女性对农村民间花文化的承接与传播,具有先天的优势。非物质层面的花文化,男性除了在兰花、杜鹃花、石榴、茉莉等花卉关注的人数比例高于女性外,其他花卉都低于女性。而物质层面的花文化如调查中茉莉花、菊花、石榴、桂花、山茶花和荷的花、叶、籽、根 (藕)等的食用、药用、饮用价值受到了共同的关注。但是,除个别情况外,女性比男性关注的人数比例更高。对广东农村民间花文化的承接与传播,女性具有先天的优势。目前,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广东新农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落实乡风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议以融入日常生活的农村民间花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发挥女性在花文化建设方面的表达权、参与权,以利广东农村民间花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新。

(3)要借比邻港澳地缘优势,宣传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名花,使其走向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礼有“节”的民族,也许这也是西方节日容易得到中国社会认可的一个原因,元旦、“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月十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广东农村抑或中国农村的农民都不陌生,但是在这些节日里农村很少有过节的气氛;而正月十五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跨除夕与年初的春节,在这些节日里农民才真正过节,农村才真正沉浸在的浓厚节日气氛中。包括历史和现实的传统,这才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之根[7]。传统节假日,绵延着亘古的历史,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承接着尊老爱幼、感恩尚礼、向往团圆的和谐伦理。当然,潜藏的商机自不待说。在文化强省战略实施中,要借助比邻港澳的优势,结合中国传统名花的符号意义,积极宣传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假日,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全部或部分地走向世界,成为西方或世界的节日。广东花卉产业不仅可以把握国内的生产、消费市场,还可以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

(4)以开放的勇气和拿来主义的态度对待世界的节日与礼仪。花本身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对花卉的购买,跟个人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而随着媒体的影响,西方人的生活、消费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消费观念[8]。而花文化与其它文化不同之处在于,花卉审美或热爱花卉之心理是人类共有的。虽然文化背景不同对花卉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但交流和融合是时刻在发生的[9]。中国30多年成功的改革开放实践,拉近了人们与世界的距离,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已经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城镇悄然流行,即使地处农村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不但没有反对、抵触情绪,相反,他们还积极参与城镇开展的西方节日活动,如:记得在情人节向女朋友赠送玫瑰花、用手机给妻子发送祝福短信,在母亲节与父亲节向年迈的父母表示祝福。对此现实,要以拿来主义态度进行吸纳,使诸如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西方节日融入广东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之中,从而丰富民间社会的节日,也为广东花卉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10]。广东花卉产业的新发展要增添不可替代的文化动力,有赖于广东民间花文化的挖掘和宣传[11]。花文化是引导花卉消费,繁荣花卉市场,促进花卉生产,持久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新动力。

[1]广东省统计局.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52.

[2]谯德惠.全国花卉产业继续稳健发展——2009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分析[EB/OL].http://www.forestry.gov.cn/2010 -09 -03.

[3]侯春生,黄红星.2009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6):259.

[4]张毓雄,汤跃跃.从文化与企业文化角度审视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

[5]张启翔.论中国花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1):45.

[6]刘 燕.中国花文化与花卉产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1):89.

[7]龙大轩.乡土秩序与民间法律:羌族习惯法探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8]周武忠.南京市民用花习惯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145.

[9]张启翔.论中国花文化结构及其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S1):46.

[10]汤跃跃.消费方式变革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6(3):39.

[11]温 化,卓丽环.基于层次模糊分析模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评价及应用[J].森林工程,2010,26(3):15 -18.

猜你喜欢

花卉广东农村
李鱓·花卉十二开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花卉之二》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术
广东舆情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