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探讨
2012-04-13时名早
时名早
(淮阴师范学院 文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探讨
时名早
(淮阴师范学院 文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当前独立学院在原来规模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内涵发展阶段,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从严要求,严格管理,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同时要以学生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搭建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平台,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严格管理;人性化管理
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指出:“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1]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经过近十来年的发展,独立学院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在向内涵发展的今天,如何保证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径。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获得不断的提升和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独立学院办学的竞争力,彰显办学的特色。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称为“三本”,其办学主要是依靠母体公办高校的优质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成熟的管理模式,而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各种资源,其有民办性质;独立学院的学生录取分数比普通二本高校的学生平均相差几十分,学费高昂,学生有其与公办本科和民办本科不同的特点。
(一)思想道德的现状及特点。
独立学院的学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报效祖国,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关心集体,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生活中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但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消极的特征。首先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的消极影响,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强调索取,忽视奉献,淡化责任感和远大理想;其次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中衣食无忧,家长全方位关心,十分溺爱,因此养成了以我为中心、自私、怕苦、怕累、冷漠等不良习气。当他们进入大学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自我意识增强,部分学生行为控制失范,如随意旷课、考试作弊、损害公物、游戏感情、打架斗殴等。
(二)学习能力的现状及特点。
独立学院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不错,学习能力较强,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动力强劲,刻苦认真,目标远大;而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入学分数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较差,且入学后与其他二本的学生在学习内容、要求以及评价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很多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在学习中有难度;其次是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在生活中没有挫折感,心理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进校后,学习态度不端正,主动性不强,学习愿望和动力明显不足;最后是部分学生的学习计划性不强,预习和复习不能长久坚持,学习中钻研精神不够,自学能力不足,也没有形成一套对于自身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因而导致学习习惯、方法不好,效率不高。
(三)学生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高校学生的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力。首先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具有健康的体格,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运动素质,在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中脱颖而出,成绩优异,但是在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合理的生活规律方面,稍逊于二本的学生;其次是由于入学分数低,学费高,有自卑感,自信心不足,心理脆弱,再加上生活中缺少独立生活经验,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因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再次是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在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受到过一些特殊技能培训,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并且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体现出一定的活动、组织、协调和参与能力;最后由于家庭和社会因素,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遵守校纪校规,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生活中抽烟、喝酒、打游戏等作风散漫行为时常出现。
二、严格管理与人性管理的理论分析
管理作为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广泛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任何组织和单位包括独立学院都离不开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何为管理,长期以来,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如:“管理就是决策”[2],“管理是筹划、组织、控制一个组织或一组人的工作”[3],“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4]。不同的管理理论和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就管理的定义,本文认为:“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5]独立学院学生工作采用何种管理理论作为支撑以及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来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严格管理的理论分析。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至今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它们都是在古代、近代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结,从而提出了各自的概念、思想和结论,从而形成各种管理理论的流派。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等三个阶段。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相对于当时的经验管理而出现的,它克服了个人的主观臆断,遵循客观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而形成了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的法国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德国韦伯的行政集权组织理论。他们以科学化、制度化方法来进行管理,提出了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它们强调高效率、明确的分工、严明的制度、严格的纪律和管理的非人格化,体现了管理的机械模式,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其历史的局限性就是把人只当成是“经济人”,当成机器,忽略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忽视了人的社会性,人的精神需求。
科学管理理论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的优点是管理的目标、职能和分工明确,管理过程制度严明,纪律严格,体现了秩序性和物质刺激性,因而管理过程中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进行控制和管理,辅以金钱刺激,因而必然导致严格管理的产生。
(二)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科学管理理论重视物而轻视人的因素,把人当成机器,制定和出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措施,辅以金钱的刺激,对人实行严格管理,以此来提高效率,其忽略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20世纪2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人是“社会人”的假设,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沙因的“复杂人”理论、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利克特的支持关系理论等。
行为科学理论是将人作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假设基础上来看待,而不再仅仅把人当成“经济人”。他们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因素,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民主化”和“人性化”管理,通过多种方式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以此激励他们在管理中的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行为科学理论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优化了管理的效果,它强调人的作用,关注人性,按照人性的需求和满足来优化管理,这也为人性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三)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理论分析。
在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这些变化也进一步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结合前人的理论和经验,从各自的背景出发,以不同的理论依据来研究管理问题,出现了管理理论的百家争鸣的情况,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这种情况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主要包括管理过程、社会系统、决策理论、经验主义、管理科学、系统管理和权变理论等学派。现代管理理论经过“丛林”阶段,产生了若干管理理论,但是在现代管理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时,人们感觉无所适从,莫衷一是,于是开始探讨新的出路,试图建立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管理理论,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出现了系统管理理论和权变理论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一是强调管理的系统性,一个是强调管理过程中的随机性,在对各学派进行综合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并没有完全解决理性和人性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它不仅汲取了科学管理理性的一面,又吸取了行为科学理论“人性”的一面,同时注重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系统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与以往理论不同,他不是将将激励的理论和方法落实到单个员工身上,而是过渡到树立企业的整体共同价值观念上,以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文化的调控职能,把硬性管理技术和软性管理艺术结合起来,刚柔并济,从而在管理中将理性与人本主义结合在一起。西方管理客体思想由‘物本管理’演变为‘人本管理’。”[6]20世纪90年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人是知识的载体,对人的管理从体力劳动者的管理转变到脑力劳动者的管理,从而使人本管理发展到能本管理阶段。能本管理,“即以人的内在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本,比人本管理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更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以能力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价值。”[6]能本管理阶段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是人本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现代管理论不仅强调了严格管理的理性一面,更关注管理过程中人性的一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为在管理过程中采取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三、独立学院学生工作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路径
独立学院的学生较之于普通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有其共性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应该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寻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发展路径。
(一)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独立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培养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专业化学生工作队伍。
1、坚持严格管理,制定工作和考核制度。
独立学院的辅导员、班主任是一支人数众多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加强这一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根据学院实际制定各项工作制度,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的任用制度、培养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化、规范化,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其次是制定工作考核体系,如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从学生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自身修养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做到奖罚合理有度;最后是严格执行考核机制,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打造一个能够培养干部,提升工作能力的平台。
2、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工作激励机制。
在工作中对学生工作队伍坚持严格要求,但也要关注他们的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满足其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实现人性化管理。为此要确立一套完整、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是建立工作绩效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其次是建立职务和职称晋升机制,教育部在2005年1月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要根据这个文件精神,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务和职称晋升机制,对于那些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达到一定期限,成绩突出,而职称问题又没有解决的,可以设立非领导职务岗位,解决他们的待遇问题,从而为其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3、坚持人性化管理,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独立学院首先要按照教育部1:200(辅导员和学生)的规定,及时足额配备辅导员,减轻辅导员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做好学生工作;其次在工作和生活上要关心辅导员、班主任,设法改善他们生活条件、办公条件,为其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最后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业务培训,通过建立定期专业培训和日常例会等制度,加强工作交流和培训,建立一支学习型的学生工作队伍。
(二)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两个平台建设,即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平台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建设。前者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平台,是基础性平台;后者为学生素质提升提供一个锻炼和成长的平台,是层次提升的平台。在日常行为管理工作中,坚持严格要求,从严管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从严要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制度。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证。独立学院在国家相关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母体高校学生的各种规章制度基础上,应制订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如《独立学院学生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学生课堂文明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和《宿舍管理规定》,等等。只有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贯彻和执行,做到管理有序,管理有据,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严格管理,营造安全、有序的学生常规管理氛围。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高等学校“要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7]。因而从严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是学生安全工作,主要包括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生命安全等。做好安全工作先要对学生灌输自我保护的思想,然后是学生工作部门要抓住学生“人头”,即要清楚学生何时何地在做什么。独立学院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自我调控能力差,这就要求从早操到上课再到晚自习及夜间休息,都要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检查方法,特别是重大节假日要对学生的去处进行详细登记,做到管理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工作到位;其次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保证学生按时起身,按时上课,按时就寝,从而形成一个学习有氛围,生活有规律,安全有保证的良好环境。
3、以人为本,出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
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首先要对其进行思想引领,加强专业教育,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改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是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设立各种奖学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学院要在母体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基础上,进一步设立有学院特色的各种奖励制度,如专业学习进步奖,专业的考级、考证过关奖,考研奖,考公务员奖等;再次是邀请知名学者、教授给学生开设一些高质量的讲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学习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立学生学习互助组,老师也要经常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其走出困境,顺利毕业;对立志考研,考公务员和考各种专业资格证书的同学,要开设专门辅导班,为其提供帮助,如考研英语、数学辅导班、公务员考试辅导班、司法考试辅导班等。
4、以生为本,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
独立学院要搭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平台,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主要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各种文体活动、技能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提升素质。首先是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结合一些爱国主义或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题教育活动;其次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读书活动、演讲辩论比赛、学科竞赛、文艺晚会和体育比赛等;再次是组织学生参加母体高校或国家、省、市的各种素质大赛或文体比赛,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舞台上展现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第四是建立和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敢于勇挑重担的学生干部队伍。要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活动能力的特点,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让学生干部在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是深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学生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自我控制和约束力差,心理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独立学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那些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配合医院和家长做好治疗工作,促其早日康复。
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发展过程之中,独立学院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从严要求,切实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以人为本,探索出一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从而提高其办学水平,彰显出独立学院特有的魅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EB/OL].(2008-03-07)[2012-01-10].http://www.gov.cn/flfg/2008-03/07/content_912242.htm.
[2] [美]赫伯特·A·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3.
[3] [美]托尼·布洛克特.管理理论与原则[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4]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10.
[5] 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4.
[6] 姜杰.西方管理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4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2010-01)[2012-01-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1/201001/81846.html.
责任编辑:孙义清
G641
A
1007-8444(2012)03-0410-05
2012-03-01
淮阴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课外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淮师办〔2011〕32号)。
时名早(1971-),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