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垣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2012-04-13毛瑞方

关键词:陈垣中西研究

毛瑞方

(北京师范大学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875)

陈垣与中西交通史研究

毛瑞方

(北京师范大学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875)

陈垣先生是中国中西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学者。他的中西交通史研究是对基于交通往来而产生的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及其成果所进行的研究。其中西交通史研究内容丰富,主要体现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文献交流、中西学术期刊的创办和学术交友及交流四个方面。其研究路径独具特色,开拓了从宗教史探研中西交通史的新领域;善于拓展史料范围,重视以文献学方法治中西交通史;以宣传爱国思想、弘扬中华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辅仁大学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号“励耘主人”,广东新会人,是享誉中外的现代著名史学家。20世纪初期,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已饮誉士林。当时一些学者遇到相关问题即向他请示或请教。例如,章士钊(1881—1973)于1921年出国考察前在给陈垣的信中写道:“弟此次赴欧,于最近思潮须加考察之眼,至沟通中西学术,先生有何伟见,及须特别调查款目,望随时见示。”[1]65再如,沈兼士将中西交通史相关的两篇译稿寄给陈垣指正,陈垣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并将《一赐乐业教考》和《摩尼教考》寄给沈兼士[1]94-95。然而,以往的陈垣研究主要包括其宗教史研究、元史研究及其历史文献学研究,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虽为学界称道,却似乎笼统包在其中,因而不甚明了。鉴于这一状况,本文将着墨在揭示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内涵、归纳其主要内容、总结其研究路径三个方面,以期补益陈垣研究,就教于方家。

一、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解题

以往以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命名的研究论著凤毛麟角。这也许与中西交通史这一学科在20世纪的发展状况有关系。从20世纪初中西交通史学科逐渐建立,到20世纪晚期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等相关学科的产生和逐步完善,反映的是学科内涵逐步清晰的过程。不少学者在这一过程中作了有益探索。20世纪90年代卢苇的《我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拓荒者》[2]89-96一文,全面系统地将陈垣的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其中,大部分是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内容。当然,现在学界所称的“中外关系史”强调的是中外政治外交史。本世纪初,张伟保的《陈垣与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开拓》一文清晰地以此题命名。该文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而作,被收入学术论文集《陈垣先生的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3]。然而,该文亦将中西交通史与中外关系史等同,所探讨的内容也依宗教史和元史研究,原始资料的广泛搜集,培养、提携中西交通史人才三个问题展开,实可视为陈垣学术研究之研究。可见,陈垣虽被誉为中国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创始人,学界对其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内涵却莫衷一是。

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内涵有两个关键点,即“基于交通往来”和“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严格地讲,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产生的研究成果才能算做中西交通史研究成果。以往的陈垣研究主要包括陈垣的宗教史研究、元史研究及其历史文献学研究,而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散入三种研究,主要在宗教史研究部分。陈垣的宗教史研究既包括对外来宗教进行的研究,也包括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内容,因此,并非全部是中西交通史的内容,其中基于交通往来而产生的西教入华及其影响是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陈垣著名的“古教四考”和“宗教三书”虽都为宗教史研究论文,但后者实为其“抗战史学”作品,属于中国宗教史的内容。其元史研究成果中《元西域人华化考》是一篇中西交通史研究作品。而文献学与其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成果则交集在《明末清初教士译著现存目录》上。

二、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内容

20世纪初期,陈垣即已是中西交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1917年,陈垣发表了《元也里可温教考》[4]1-56,论证也里可温即元代基督教各派的总称,并对该教东传的途径、宗教戒律、教徒人物和人数、教徒军籍等史实进行考证和澄清。这部作品是陈垣的成名作,也是他中西交通史研究的第一部作品。以后陆续产出相关论文数十篇,被相对集中地收录于《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4]。鉴于以往对陈垣论著内容的介绍与研究已很详实,本文不再赘述。概括来讲,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可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陈垣从宗教史角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既研究外来宗教对中国的影响,也研究中华文化对外族的影响。在异域宗教随大使、商人、旅居教徒等人进入中国后,西方文化亦随之而来。陈垣对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火祆教和一赐乐业教这些外来宗教史作了大量研究。产出了《元也里可温教考》、《基督教入华史略》、《基督教入华史》、《雍乾间奉天主教之宗室》、《从雍乾间奉天主教之宗室说到石老娘胡同当街庙》、《休宁金声传》、《浙西李之藻传》、《华亭许缵曾传》、《泾阳王徵传》、《许之渐轶事》、《大西利先生行迹识》、《汤若望与木陈忞》等和基督教有关的历史、问题、人物、文献的论著。《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三篇论文,其与《元也里可温教考》被并称为“古教四考”,还有《回回教入中国史略》,这些都“是中国历史学家对这些宗教第一次系统的论述”[5]7。《元西域人华化考》是陈垣探研元朝西域诸民汉化问题的文章,显示了中华文化对外族的影响。

二是对中西文献交流的研究。1917春,陈垣研究中国基督教史之初就意欲搜求明季遗籍,拟仿朱彝尊《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之例,编制《乾隆基督教目录》,以补《四库总目》之缺。同年5月,陈垣还曾提议影印出版著名的天主教文献丛书《天学初函》,并“接续《天学初函》理编为天学二函、三函”。他提出的具体做法是:“拟仿涵芬楼新出《四部丛刊》格式,先将《超性学要》(廿一册)付影印,即名《天学二函》,并选其他佳作为三函,由余力并复影初函。”[1]29这些工作虽未成行,但他对天主教文献的搜集、校勘、编目一直兴趣不减,作了不少研究。产出的相关论文有《重刊〈铎书〉序》、《重刊〈灵言蠡勺〉序》、《重刊〈辩学遗牍〉序》、《〈三版主制群徵〉跋》、《跋〈教王禁约及康熙谕西洋人〉》、《跋〈明季之欧化美术及罗马字注音〉》、《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影印本叙录》、《〈名理探〉跋》[1]65等陈垣为西学文献所作序跋。陈垣还编制了《明末清初教士译著现存目录》、《敦煌劫余录》。另外,《从教外典籍见明末清初天主教》亦是这一主题的一篇力作。陈垣还很重视相关学术研究著作的出版。在主持辅仁大学事务过程中,他出版了自己的《名理探》、《吴渔山年谱》和张星烺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三是陈垣与中西学术期刊。西方教会到中国办医院、办教育、办期刊虽为其传教事业,客观上却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其中,陈垣主持天主教辅仁大学校务期间,和中外学者创办了《辅仁学志》和《华裔学志》等在国内外学术界都很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辅仁学志》由陈垣任编辑委员会委员长,1928年创刊,至1947年共出刊15卷。陈垣、张星烺、冯承钧、岑仲勉等很多中西交通史研究者多次在上面发表文章。例如,张星烺在前两期分别发表《唐时非洲黑奴入中国考》、《中国人种中印度日耳曼种分子》两篇文章。1935年,《华裔学志》创刊,陈垣以《华裔学志》为中文名。“负责中国方面的副主编是陈垣、张星烺(1888—1951年)、沈兼士(1887—1947年)以及英千里(1901—1969年),他们都以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史的开拓性著作著称于学术界。”[6]18陈垣成为执行编辑后,规划出天主教大学学术研究的三大目标:一是运用西方最新的方法论整理、组织中国的历史资料;二是编纂和翻译相关参考书籍,协助中外学者的研究工作;三是借由书刊的出版和向外流通,发布汉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促进国际学术合作[7]。虽然,后来《华裔学志》编辑部被迁移至日本,又至德国,但是,中西交通史研究一直是杂志的一个主题,中外学者的相关论文陆续发表其中。

四是陈垣与中西交通史研究学者的交流。陈垣批判独学无友,他自己也热衷学术交友,在研究中结交了一批中西交通史研究学者。例如陈垣与张星烺。张氏在编撰《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的过程中,多次致信陈垣,向陈垣讨教和商榷。1927年始,他受陈垣聘请至辅仁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担任主任达23年之久。其间,他讲授中西交通史课程,协助陈垣创办学术期刊,等等。再如,陈垣与方豪。方豪自1926年11月17日致信陈垣至1946年到北平,与陈垣鱼雁往还、请益切磋,在陈垣的帮助下从事天主教史研究,成为中西交通史研究的知名学者。因此,他一直自称为陈垣的私淑弟子。到北平后,陈垣即聘他到辅仁大学历史系执教,张星烺将中西交通史课程让与他讲授。总之,陈垣与各个学者互相切磋,互相帮助,更好地促进了自己和诸中国学者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也推动了中外学者的合作研究。这方面的材料,在《陈垣来往书信集》中较多,因此,《陈垣来往书信集》也包含了很多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路径

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不仅内容丰富,还独具特色。其研究路径特点有三,以下分述之。

首先,从内容特点讲,他重视宗教史研究,自宗教而文化,开拓了从宗教史探研中西交通史的新领域。

文化传播往往以宗教先行。陈垣亦抓住这一特点切入他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从第一篇《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始,在宗教史研究领域做出突出的成绩。其中,对基督教史的研究用力最多,不仅按照不同教派考察了唐代景教、元也里可温教、明清天主教,勾勒出基督教在华传播史,还在横向方面对人物、史实、文献等诸多问题展开研究。另外,他很重视分析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考察明清基督教入华史时,他作了两个比较。一是比较了基督教与佛教。陈垣认为佛教入中国后,中国化程度不断提高,至唐,“禅房花木深,僧敲月下门”、“姑苏城外寒山寺”等诗句已俯拾皆是,而“福音堂”、“牧师”、“神父”等词却不多见入诗,其根本原因在于基督教文化未与中国社会融成一片。二是比较了18世纪前后的基督教在华传播情况,他认为之前的天主教尊孔尊儒,所以天主教得以盛行;之后,罗马教会判定尊孔尊儒为异端,不许融通,于是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中断。

其次,从方法论上讲,他善于拓展史料范围,重视以中国历史文献学方法治中西交通史。

一是陈垣一直保持中外史学研究的视野:赴日本访求基督教会史籍[1]35;和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关注其他人域外所获;参考外国学术成果进行研究[1]191;他的大作《元也里可温教考》在日本宣讲后,引起学术反响,被翻译成外文。二是运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中西交通史研究。除了利用西学文献和域外史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外,陈垣还特别重视利用中国本土文献研究中西交通史。因此,他善于拓展史料范围,进行历史考证。其“古教四考”的研究都大量使用《方志》,对一赐乐业教的研究则多引用对联和匾额的内容。其《元西域人华化考》亦史料繁富,考证精良,涉及260种书,168人。陈其泰教授在其著作《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第二章中独辟一节,对陈垣的宗教史与文献学宝贵建树进行总结,揭示了陈垣历史考证的巨大成就[8]142-169。除了利用教会典籍,他还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外典籍,补教史之不足、正教史之偶误、与教史互参证、见疑忌者之心理、反对口中得反证、旁观议论察人言,对“教士之品学”、“教徒之流品”、“教徒之安分”、“奉教之热诚”、“教势之兴盛”、“教徒之教外著述”作了全面的研究[4]192-226。“这种研究方法,首先影响到方豪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在陈垣已提供部分指引的情况下,方豪除了利用西文文献史料外,亦广搜各种教外典籍为其参考材料,撰著多篇中国天主教史之论述。今人黄一农除了在论题上接续前人及方豪,而别有见解外,在研究材料上,更是以集部书及地方志为其特色。”[9]74

第三,从社会影响方面讲,重宣传爱国思想、弘扬中华文化。

陈垣致力于中西交通史研究,关注国际史学动态,归根到底是为了使中国学术可以与世界相关学术对话,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以民族文化为立足点研究中西交通史是陈垣中西交通史研究的另一重要路径。陈垣治学以中西交通史为始,宗教史研究以基督教研究为重点,主要原因即20世纪初期的显学——汉学研究外胜于内的状况让对中华文化有深厚情感的他有蒙羞感。他说过要把汉学中心夺回北京,而途径就是要扎实做这方面的学问。“他在中西交通史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最初的佛教,还是后来的摩尼教、一赐乐业教、火祆教、也里可温教等,若不遵崇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不能作出相应的调适以便与儒家文化相融合,其在中国的传播将困难重重,甚至归于消寂”[10]273,反映了他立本兼容的民族文化史观。其元史研究重要论文之一《元西域人华化考》,通过考证,呈现的也是元代文化之昌盛,西域人对汉代文化的接受,表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另外,陈垣主持辅仁大学校务,研究中西合璧的高等教育在华实践的课题中,也力主辅仁的学生“在掌握中国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科技知识,以增长民族自信力,赢取中西交锋的胜利”[10]278。陈垣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出发点和归宿在于他的民族文化本位意识,这使得他爱国主义史学家的学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1] 陈智超.陈垣来往书信集[M].北京:三联书店,2010.

[2] 卢苇.我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拓荒者[M]//陈垣教授诞生百一十周年纪念文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

[3] 北京师范大学陈垣研究室.陈垣先生的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论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 白寿彝.要继承这份遗产[M]//纪念陈垣诞辰百周年史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6] 魏思齐(Zbigniew Wesolowski).《华裔学志》中译标题目录1—50册(1935—2002)[M].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2004.

[7] 陈垣.倾听未来计划[J].辅仁学志,1935(4):157.

[8] 陈其泰.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陈方中.陈垣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M]//陈垣先生的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 熊宗武.陈垣与辅仁大学国文教育[M]//陈垣先生的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仇海燕

K092

A

1007-8444(2012)03-0361-03

2012-01-03

毛瑞方(1979-),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陈垣中西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受益终身的三点“忠告”
陈垣与启功的师徒谊父子情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尊师风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