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牛常见病的防治
2012-04-13卢绪鹤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276500张洪安高兴波山东省莒县畜牧站
卢绪鹤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张洪安 高兴波 (山东省莒县畜牧站)
浅谈牛常见病的防治
卢绪鹤 (山东省莒县畜牧兽医局 276500) 张洪安 高兴波 (山东省莒县畜牧站)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养牛业发展迅速,在养殖肉牛和乳牛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疾病,现将几种肉牛和乳牛的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结核病
1.1 病因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
1.2 症状 主要症状因受损部位不同而异,使各组织器官呈现结节与干酪样病变。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还有心包结核、乳房结核等,肺结核表现为干性咳嗽,呼吸困难,肺部有干性或湿性罗音,咽部淋巴肿胀引起吞咽困难,伴有间歇热和弛张热。腹部器官结核、时而腹痛、便秘、腹泻交替,混有粘液与脓液。生殖器结核可见性机能紊乱、不孕、流产,伴有脓性粘液及黄白色絮片排出,可检查到结核结节的存在。
1.3 治疗 药物治疗多用异烟肼和链霉素、卡那霉素。主要是通过检疫途径每年5月和10月2月进行2次,将阳性牛淘汰处理,组建健康牛群,或者通过对病牛女儿牛的多次检疫组建新群。
2 布氏杆菌病
2.1 病因 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2.2 症状 布鲁氏杆菌的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是主要传染途径。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母牛以流产、子宫炎为特征。公牛则发生睾丸炎、附睾炎、精液量与精子活力下降甚至失去配种能力。主要通过血清试管凝集试验来判断确诊。
2.3 治疗 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防治措施建立假定健康牛群和健康牛群,及时淘汰检出的阳性牛;其次是加强环境、工具的消毒和进出入牛场的消毒池等设施的管理,切断外源传染途径。
3 放线菌病
3.1 病因 主要是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杆菌引起。
3.2 症状 其特征主要是组织增生和化脓性放线菌种。多见于牛的上下颌骨的局部肿大。它是经由皮肤、黏膜的创伤而感染的,如吃干草时刺破口腔黏膜所致。初期发生肿胀硬块,大多是在核桃大时发现,有痛感;晚期失去知觉,继之皮肤溃破、流出脓汁经久不愈,导致咀嚼、吞咽、呼吸都困难。
3.3 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小型肿块治疗用磺制剂与樟、鱼石脂、外面涂布或向肿块中央注射,以及手术摘除,破溃后可行清创及扩创术,也可用烧烙法清除创面。用抗生素与碘制剂配合实施。该病在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4 流行热(亦称三日热)
4.1 病因 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4.2 症状 以高热为特征,一般症状为体温升高达39.5~43℃。以神经系统为主,导致站立困难,肌肉颤抖,周身疼痛,卧地不起呈瘫痪状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近似感冒、精神萎顿、低头垂耳、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与流涕,呼吸急促等。对孕牛多导致流产与死胎。大部分牛经3~5d后可恢复正常,病死率低。
4.3 治疗 一旦发病要及时消毒,隔离病牛,多采取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及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抗病力,主要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只抗病能力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着手,改善环境条件(以防暑降温为主)与卫生状况(大力消灭蚊、蝇、虻等吸血昆虫)。
5 口蹄疫
5.1 病因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发热性急性传染病,病毒可分为O、A、C、亚洲I、南非I、II、III等7个不同的血清型,以牛及其它偶蹄兽为感染对象。
5.2 症状 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创伤、配种等途径传播,除与病畜接触传染外,还可经病畜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间接传染。患牛体温升高(40~41℃),精神萎顿、闭口、流涎,1~2日后口腔、唇内侧、颊部黏膜以及齿龈、舌面发生水疱及水泡破裂留下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溃面。以后蹄冠、趾间以及乳房、乳头等柔软的皮肤也发生水泡。一般很快好转,但糜烂部如感染化浓,则蹄匣会脱落,也能引起乳房炎症。犊牛多发病突然不以水泡为特征,多表现出血性肠炎心肌麻痹,死亡率高。
5.3 治疗 要严格按有关传染病处理办法,在检疫部门的指导下,在疫区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同时要注意对人的防护。
6 蓝舌病
6.1 病因 由蓝舌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虫媒传染病。
6.2 症状 蓝舌病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稽留5~6d,病畜精神萎顿、厌食、流涎、口腔颊黏膜和舌肿胀,呈蓝色发绀。继之口腔与舌黏膜发生糜烂,形成溃疡。
6.3 治疗 夏秋多雨湿潮的季节里应避开池塘、低洼、河叉地区的放牧。目前尚无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预防继发细菌性感染。
7 犊牛下痢(犊牛腹泻)
7.1 原因与症状 初乳泌量不足、不及时,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的感染,维生素A不足、环境温度(过冷)、湿度(经常性潮湿)等引起的免疫力降低、消化功能紊乱造成的水样便,严重者脱水。
7.2 治疗 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与补液结合,药物以抗生素、抗毒素类为主。应将保温(冬季)改善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做到充分给水。该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8 犊牛肺炎(支气管炎症)
8.1 原因与症状 多发于初乳期的犊牛,气候多变的春、秋季多发,严重影响犊牛发育。妊娠期母牛体质弱、营养不良,主要营养物质缺乏,导致犊牛体质差,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细菌易于感染。表现咳嗽、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肺部可听到干性与湿性罗音,多死亡于肺气肿、心力衰竭和败血症。转为慢性者长期咳嗽、消瘦、下痢、生长发育受阻。
8.2 治疗 药物以抗生素、磺胺类为主,配以强心、补液等措施。
9 脐带炎
9.1 原因与症状 脐带断端感染而发炎。脐带剪断时消毒不彻底;产房环境卫生不好使脐带感染,也有犊牛互舐而感染的可能。症状以脐部周围炎症为主,表现为肿胀、疼痛、化脓、局部增温。
9.2 治疗 轻度脐带炎早期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后期脓肿发生时应用外科手术排脓,除去腐烂组织,然后清洗消毒敷以消炎药物。预防方法主要是脐带的彻底消毒,不仅外部、还要向残留部分脐内灌注消毒液,改善产房卫生,犊牛吃奶后要擦净嘴头上的残奶,避免互相吸吮。
10 蹄病
多指蹄趾间腐烂、蹄底化脓、蹄踵炎症的综合病症。
10.1 原因与症状 牛蹄长期浸泡在腐败粪尿和污泥的环境中,蹄趾、球、底及周围软组织的外伤感染。钙、磷代谢障碍引起骨质疏松,蹄的过度磨损都能使蹄的抵抗能力降低。多表现为跛行、蹄尖着地站立、球节红肿、局部肿胀增温、皮肤裂开、溃烂。蹄底被异物硌伤,穿孔造成蹄底溃疡。
10.2 治疗 主要是局部药物、外科手术包扎,重者全身性控制。主要药物是抗菌素以及防腐消毒药,如鱼石脂、松馏油等。关键是定期对蹄进行检修,在雨季前和秋季,一年应不少于2次。平日浴蹄,搞好牛群所处场地、牛舍的环境卫生。不铺垫煤渣一类易伤蹄的材料。定期进行场内牛舍地面的消毒。
11 乳房炎(乳腺炎)
11.1 原因与症状 指乳腺腺体与乳腺叶间结缔组织发炎。分为临床性与隐性乳房炎两种。引起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环境卫生不良(如牛舍、挤奶设施等)消毒不严、违反操作规程,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其它一些疾病亦可继发乳房炎如结核杆菌病等。乳房外表出现红、肿、热、痛炎症症状。乳汁稀菁凝成絮状,分泌淡黄色水样粘液,乳房变硬,使一侧或多侧乳区坏死。严重者引起全身症状。也有的只是乳量与乳质有稍许变化,未及时治疗后形成乳区硬块使乳区报废。隐性乳房炎外表无任何症状,只有监测时才能根据乳质变化进行判断。
11.2 治疗 一般轻者多采用乳区注药,每次挤奶后进行。对重症除乳区治疗外,多结合全身疗法,主要药物是多种抗生素,要定期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不断更换药物。本病在于严格管理措施预防为主,切断一切可能的传染源。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挤奶前的乳房消毒、挤奶后的乳头药浴、停奶前的隐性炎症的监测以及“阳性”者的治疗,停奶时的乳头注入干奶药,临产前1周的乳头药浴,久治不愈慢性炎症牛的淘汰处理等。
12 子宫内膜炎
12.1 原因与症状 是引起牛不孕的重要原因,分急性与慢性两种。母牛产后(包括流产、难产处理、配种)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还有布氏杆菌病、滴虫病、不合理的操作与药物刺激均会成为诱因。急性发作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不振、拱背、努责、频尿。从阴门流出粘液性、脓性渗出物,卧时排出较多,有腥臭味,做直肠检查时可感到温度升高,子宫角变粗大,肥厚,下沉,收缩反应弱,有波动感。慢性炎症时发情周期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发生隐性流产,牛发情或卧下时从阴门流出混浊的带絮状物粘液(包括虽透明而有小絮片),阴道及子宫颈口黏膜充血、肿胀、子宫颈微开张。
12.2 治疗 冲洗子宫是治疗慢性与急性炎症的有效方法。药物可选氯化钠盐水、过锰酸钾、呋喃西林、洗必泰等多种溶液,然后配合注入抗生素,如青、链霉素、金霉素等,使用抗生素应通过药敏试验进行选择。
13. 早产与流产
13.1 原因与症状 指胚胎或胎儿与母体之间的孕育关系被破坏,使妊娠中断。妊娠210日龄以前的牛是流产,而210~269日龄间产的称早产。造成流产原因很多,如传染性流产、寄生虫性流产,一般流产又包括母子间营养中断、生殖激素分泌紊乱、外力性(或机械性)、中毒性等造成流产,多属饲养管理不当或日粮不平衡所引起。
13.2 治疗 主要应从改善饲养管理、积极发现病牛事先给予彻底治疗,减少操作污染(产前产后及配种期)等方面着手预防为主。如事发前发现有流产先兆时可以用药物保胎,如黄体酮、水合氯醛以及灌服中草药利于安胎。如防止流产不可能时,应设法助产(按处理难产方法),处理后的牛要防止子宫炎症发生。
(2011–10–28)
S858.23
B
1007-1733(2012)01-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