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2012-04-13郝树凤张洪高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民社区精神

郝树凤,张洪高

(1.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济南 250014;2.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论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

郝树凤1,张洪高2

(1.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济南 250014;2.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是以社区真正需要的具体服务的活动为取向,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参与,关注学生服务后的反思,增强学生公民责任,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一门独特的反规范课程[1]。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公民教育课程,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大陆也已进行实践。研究表明,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有效的公民教育方法。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以传授公民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公民参与能力为明确的公民教育目标;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宽容与妥协精神以及独立精神等公民精神;服务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公民教育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服务学习课程的研究较多,许多研究证实高校服务学习课程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校服务学习课程具有哪些公民教育功能,它是如何促进高校公民教育的,研究的还比较少。巴蒂斯托尼提出的完整的公民教育包含四个维度:(1)认知与理解;(2)公民参与能力;(3)公民态度;(4)直接的公民参与[2]。本文从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的三个环节详细探讨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一、高校服务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及简介

(一)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适应高校公民教育的需要

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需要,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民道德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高校公民教育的教育途径单一,高校在公民教育领域虽开设公民教育课程,但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服务学习课程不同于其他以实践为取向或是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育,它更加强调学生需要不断反思互动并从中领悟它的真谛与内涵,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及体验多元化学习实践的机会,发扬他们的服务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简言之,服务学习课程是高校有效开展公民教育的新型课程。

(二)服务学习课程简介

服务学习课程通过系统的设计、实施、反思和评价来实现预期的服务社区和学生学习的双重课程目标。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是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大学生进行活动的场所即大学生所服务的社区,活动内容来自于社区的真实需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参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区问题,并对服务过程进行反思。简言之,服务学习课程就是社区服务和学术学习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

二、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明确的公民教育目标即培养参与型公民

培养参与型公民是高校服务学习课程作为公民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也是服务学习课程的最重要的公民教育功能[3]。

(一)传授公民参与知识——认知与理解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对大学生公民知识的传授的具体目标就是促成大学生的公民认知与理解。高校服务学习的课程内容既涵盖国家政府层面的知识,又将地方层面的公民参与知识融入课堂。教师在设计服务学习课程时,结合大学生所服务的社区的真正需要教授学生相关方面的公民知识,引导学生对预期的服务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服务社区的切身实践中使得真实、深刻的经验知识得到积累。在运用书本所学知识来关心弱者、回馈社会、解决社区实际问题时所学知识面得到拓展,社会常识的辨别能力也得到提升。大学生在服务社区时,势必会遇到一些复杂、棘手的问题,要解决一些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这都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与思考的契机,引导学生反思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将获得完整的公民参与知识,即公民认知与理解。

(二)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大学生公民态度的培养方面,服务学习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积极的参与意识。服务学习课程重视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反思,大学生以公民的主体进行参与和反思,强调公民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参与中形成对人类差异性的认识,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和宽容,更好地思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服务的伦理,服务的价值观,强调公民的积极主动性、主体性,更重要的是服务学习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有效的公民参与意识。

(三)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公民参与能力

公民参与是当代我国社会中一种备受关注的公民维度,大学生有效的公民参与能力是指大学生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如与人沟通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理性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谈判及决策能力等。服务学习课程在设计时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为课程目标。学生为了解决社区问题会主动与社区成员及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促进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与社会现实的直接接触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的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公民行为更加理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采纳其他服务者的意见,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在不断的人际互动中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公民的身份直接参与社区服务,这样,学生的公民参与能力得到培养。

三、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有效提升现代大学生的公民精神

公民精神即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现代公民精神体系主要包括公共精神、宽容与妥协精神以及独立精神等三大方面的内容[4]。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在提升大学生公共精神、宽容与妥协精神以及独立精神方面都有重要的功能。

(一)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是公民在公共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精神,它强调维护公民的利益,关注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大学生自觉地发扬公共精神,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服务学习课程对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维护公民利益、关注公民的权利和尊严方面。在帮助社区成员时,学生需要学习政治和法律事务方面的一些知识,并通过切身实践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社区的具体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二)宽容与妥协精神

宽容与妥协精神是现代公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接触的多是弱势与边缘群体,对于这些人群,大学生往往在刚接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认为他们的价值观与大学生格格不入。在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大学生获得的积极体验使得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很多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现实制约,从而体谅与理解服务对象。其次,大学生通过与社区成员的深入交流,能挖掘社区成员的魅力与生活的智慧,从而欣赏这一群体。最后,大学生参与服务的社区不是固定的,服务的社区成员的背景也各不相同,这样就为学生锻炼跨文化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这样,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能对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宽容与妥协精神的塑造。

(三)独立精神

大学生在利用所学的公民参与知识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承担了对社会的责任。在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逐渐从一个索取者变成一个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奉献者。服务社区时,大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政治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大学生用切身实践来尝试解决所服务社区的问题,有利于培养他们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独立精神。

四、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评价: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的评价是非常专业的领域,涉及背景的评价:确定服务主题是否满足社区需要,是否适应学生的兴趣,能否诊断服务学习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过程的评价: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方案的优缺点加以反馈,重点了解参与者的表现情况;成果评价:对大学生的服务学习课程的成绩进行测量、解释和评判。而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贯穿上述评价的各个环节,是服务学习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评价的重要特点。服务后的反思是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公民知识的桥梁,缺乏反思活动,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效果势必会降低。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对服务前准备工作的反思、服务过程的反思以及服务后的反思三个方面[5]。服务后的反思是最重要的阶段,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公民的方式进行的。讨论、写作、艺术表现是常见的三种反思方式。大学生应服务学习小组的要求,写下自己的服务经历,主要包括:与期望成果有关的服务经历,探索自己作为公民对这些经历的态度和看法,为下一次服务社区的相似活动提出建议。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服务后反思他们参与的服务项目的哪些方面能够促进他们的公民参与意识、公民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反思大学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是如何帮助社区成员处理问题的,并将这些经验整合到大学生以后的生活中。

[1]王涛.服务学习——美国大学中一门独特的反规范课程[J].现代大学教育,2006,(5):81 -84.

[2]王世伟,黄葳.透析服务学习对公民教育的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2009,(20):21 -23.

[3]赵明玉.公民教育视域中的美国服务学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孔令奇.现代公民精神:基础、内容与意义[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张华.关于“服务学习”课程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2006,(2):22 -23.

G642

A

1001-7836(2012)11-005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23

2012-05-23

2012年度临沂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校学生社团培养学生公民精神的策略调查研究——以临沂大学为个案”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郝树凤(1986-),女,山东昌乐人,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张洪高(1971-),男,山东巨野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公民社区精神
论公民美育
虎虎生威见精神
3D打印社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拿出精神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