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012-04-13常冬
常 冬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40)
通过项目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常 冬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 150040)
项目学习可以让师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学会挖掘研究主题深度,并关注具有全球性价值的主题。教师要以数字化研究方法引领教学研究,通过数据研究教学。对学生应该从知识的个体与整体角度分别给予锻炼和培养,提高学生多视角的综合写作能力和多种途径的表达能力。
项目学习;教育技术;教学研究
一、项目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区别
项目学习是一种过程学习,需要学生完成一个长期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规划完成任务的计划和具体步骤,质疑、验证现有的知识成果,对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习得新知识和技能,并最终得出结论。
项目学习不同于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一般是短期的,教材单元范围内的对知识探究的学习活动,大多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得出结论,习得新知识,是一个对知识片段进行验证的过程。项目学习一般是长期的研究过程,不局限于教材范围内,一般由学生自行研究感兴趣的主题,所以项目学习包含了知识、生活、情感、兴趣爱好等各类主题。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困难,包括向教师求助。项目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二者学习出发点主体不同。探究性学习由教师安排,为了完成教材内的知识而设定;项目学习是学生自发研究,为了解决未知世界中出现的问题寻求答案。
二、项目学习的选题及意义
项目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思考、沟通以及实际操作去解决世界上真正存在的问题。项目的命题是开放性的,并不限制参赛者的选题,而只是把选题范围归结在数个类别之中,在这些范围内参赛者可以发挥想象自由选题。这种学习和创作方式更强调参与者对于问题发现的敏锐程度和与同伴合作的技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社会的认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批判性的思维综述,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作品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哪些人将从你的作品中受益?
·你的作品向别人提供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做哪些研究?
·作品是否会有效地解决目标问题,制作团队如何测试作品的有效性?
·这个项目对本团队有何影响?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通过上述条目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制作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完成一个基于项目的探究学习的过程。这种研究过程需要数据支持,研究形式可以是调查、投票、实验或者实地考察。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曾对专家做过采访,有无对结果进行验证和得出准确结论?除此之外还做过哪些?一系列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过程摆在参加项目的中小学学生面前,而这些,在20世纪一直是我国硕士毕业阶段才能接触到的研究方法,现今已经被应用到基础教育中,作为培养孩子未来需要掌握的素养之一。
从近五年项目学习国际竞赛选题来看,“比赛关注发展学生21世纪的技能,尤其关注环境、人类和平、关爱弱势群体、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等有普遍价值的全球问题。全球性的主题,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这个话题的确定,就会吸引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摘自蒋鸣和2011年11月30日北京讲座)
在我国已经开展过的地区曾出现“如何帮助‘高职学生、技校学生、未考上大学学生’摆脱失利阴影”、“学校需要安全计划以便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应对措施”、“如何熟悉天空中星星的分布与它们各自的名字”等实用主题。2011南宁学生以“解决学校周边交通拥挤”为主题进行研究。经过调查和探讨最终研究出“错时放学”的解决方法:让学校不同年级放学时间相隔10分钟。计划提出后,校方经测试后采纳了学生的建议,最终缓解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压力。
我省学生也提出了有实用意义的项目学习主题。例如:用机器人保护环境、好邻居是福、成长的烦恼。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和青少年儿童成长这些问题是全球需要面对的,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除此之外,还出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选题,例如:犹太人在哈尔滨的足迹、中国的剪纸和继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些选题具备民族特色,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角度进行项目探究都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学习对基层师生的研究价值
1.让师生掌握研究方法
项目学习不同于我们现在普遍开展的综合实践课。项目学习是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或者是对已知世界的质疑。是一个“提出问题→计划→实验操作(寻求合作)→……→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通过求助教师或查资料等方式学会知识和技能,最终解决问题。这既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科学探索过程。在这个科学探索过程中学生从中受益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掌握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未知领域、质疑现有知识、选题、搜索相关资料和文献、调查、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前景瞻望、融合自己想法创造社会效益,最后还要列出参考文献……目前我省学生只有高校硕士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才能系统地学到这一研究过程,而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外教育环境的发展,要求我们在保证传统扎实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逐步将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渗透给学生。
教师方面,我省去年调研的173份作品中,只有28份可以算作项目学习,83.8%的教师不明白何为项目学习,更多的教师不知道正确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操作就更无从谈起了。
2.数字化研究方法引领教学研究
“数字化研究方法引领教学”也是我省基层教育工作缺少的东西。目前社会上不扎实、浮躁的东西有很多——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铁;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一步到位、名利双收、35岁退休……我们需要一点“慢能力”,教学研究也需要一点“慢能力”。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素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也许是一学期,也许是一年两年。得出的结论也不是“学生成绩有很大提高”、“学生从中得到极大兴趣”、“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这样的带有模糊词语的语句能准确表达出来的。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需要有数据记录,需要根据课堂与平时对学生行为、能力的记录与分析,再与相同素质且未采用项目学习方法的学生对比,最终得出数据——探究学习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多少。基层教学应该以数字化研究方法引领教学研究,摒弃浮躁,扎扎实实地通过数据记录、分析、对比进行教学研究。
3.缺乏多视角综合写作能力,是学生的一大软肋
“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分类别”这是中文语文课要求学生掌握的说明文写作方法;学会各种曲线对比,学会读图,是中学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部分要求。我们在基层教学中很少将二者综合运用。在我省已经开展过的项目学习作品中不乏做过调查问卷的。对问卷结果统计的也有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作品是通过列出对比曲线或者图表来说明问题的,取而代之的是文字叙述,更多的作品“图是图,文字是文字”,没有达到图文并茂。调查结果与要说明主题之间的联系,是数字能反映出来的,但学生却不懂得“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字语言”并表达出“相互辩证关系”。缺乏对问题多视角的研究,无法跨学科地综合研究问题,是项目作品中凸显的一大弱点。这说明师生在整合信息并运用语言概括信息内容方面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高,同时把图表含义转换为文字的语言应用能力亟须提高。
2010年,在国际经合组织发起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简称PISA)中,中国上海的中学生各项素养评价均名列第一,令世界多个国家震惊。同时,PISA调查结果也折射出上海学生阅读方面的软肋:学生们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相对薄弱。国内“阅读”的概念是读懂文字材料,而国外“阅读”的概念是对所提供的材料读懂。PISA提供的阅读材料种类繁多,包含小说、政府文件、公告等多种,形式包含图表、表格等,不限于文字材料。
面对国内国际教育形势,让学生养成探究习惯,养成用工具帮助自己分析的习惯,从多视角对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应该是现在关注并着力培养的方向之一。
4.培养个体连贯思维与整体合作
项目学习在个体与整体上分别对学生给予锻炼和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问题的提出”,最先能提出有价值、有探究性问题的学生,往往是最具备思考力的学生。而提出问题后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乃至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来计划和解决。这在学习方式上锻炼了学生完整连贯的思维方式,而非面对教材中某一知识点寻求解决方法的单一的片段性的思维。项目学习从整体出发全局考虑,是与以往探究学习方式最大的思维区别。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时候,对一册书系统的考虑。例如:哈尔滨市第一中学姚红星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函数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将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万能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等与函数图像综合学习,而并非单一考虑某一公式的作用。
“合作”是学生21世纪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样,全球公益性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也曾把合作能力与思辨能力、技术素养一同列为课程的三大素养。我国曾出现过南北方学生合作研究“植物叶子随温度变化呈现不同颜色”的项目学习作品,成功利用了地理纬度不同气候差异等因素,通过网络远距离协作,完成项目研究。
G455
A
1001-7836(2012)11-0016-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07
2012-09-18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常冬(1978-),男,辽宁新民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