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大学跨学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2012-04-13秦嘉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跨学科素质教育大学

秦嘉誉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美国大学跨学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秦嘉誉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锦州 121000)

美国大学的跨学科教育在培养知识复合型创新人才与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作用越发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与我国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素质教育内涵不谋而合。通过对美国跨学科教育案例的分析与总结,试图为我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带来相应的启示。

跨学科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机制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要全面提高国民素质。1998年教育部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1999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都说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大学生本身的素质水平、个性发挥、价值观形成、职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整个国家与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

一、跨学科教育概述

(一)跨学科与跨学科教育的含义

跨学科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这一合成词只是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会议速记使用的记录文字。1926年,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伍德沃思最早公开使用跨学科这个概念。这一起初并不太起眼的词汇,随着科学的整合化、综合化、多元化,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伯杰克在《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中指出,跨学科是两门或者两门以上不同学科之间紧密并且明显的相互作用,包括从简单的学术思想,甚至全面交流整个学术观点、方法、程序、认识和术语以及各种资料。这种跨学科不是指从一门学科完全跳入另一门学科,更不仅仅是停留在两门或多门学科的交叉地带,而是运用不同学科观点,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方法进行教育或研究的一项活动。跨学科教育是把跨学科思想引入教育活动,从而培养跨学科人才的新型教育范式。跨学科教育融跨学科教学、研究于一体,使跨学科教育更具研究型教育色彩[1]。跨学科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跨学科人才,他们的知识更加广博、结构更加合理、适应性更强,创新、创造的可能性更大。

(二)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

跨学科教育本质符合大学发展的自身逻辑,是一种蕴含着现代化大学办学理念的全面、系统、深层次的教育观念。它是一种涉及科学、技术、教育、经济、社会、思维、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极为复杂的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当今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都有着意义深远的作用[2]。

1.跨学科教育符合当今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任何国家和地区是在应对某一特定问题上再也无法独立完成,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学科的产生、技术上的重大革新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生长点,大多是原有单一学科综合交叉研究的结果,而当今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也都是在跨学科科研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跨学科教育才是科技增长、知识发展、解决当今时代问题、培养21世纪的世界公民、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3]。

2.跨学科教育符合培养知识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当代复杂而又具有综合性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是任何一门单独的基础学科都无法胜任的。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学科之间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高度的集中,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因此掌握单一方向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急需能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任务的知识复合型创新人才。跨学科人才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跨学科人才往往是最富有创新精神、最具有科学创造力的人才,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4]

3.跨学科教育符合大学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要求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促使了大学的诞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大学教育对社会的不断渗透,又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大学和社会互为依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大学的职能也从初始阶段单一的培养人的功能演变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集此三大职能于一身的现代大学由于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心”[5]。然而随着科学研究成为衡量现代大学水平、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后,许多教师一味地追求科研成果进而忽略了教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极大滑坡。跨学科教育使得处于博弈双方的学科教学、研究融于一体,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平衡了二者之间的权重。

二、美国大学跨学科教育及成功案例

早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就曾讨论过高等院校的跨学科教育问题,并认为跨学科教育有利于交叉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才的各种素质、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组织、交际工作等方面的能力[6]。1998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中指出,新世纪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包括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能力。2001年,布什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进一步强调,21世纪美国繁荣的程度将依赖于复合型人才的力量,并表示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本届政府的重要职责[7]。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大学的跨学科教育,通过一个成功案例来进一步说明问题:

建于1853年2月22日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是当今全美最好的15所顶尖研究性综合大学之一。在美国新闻周刊(US NEWS)2009年和2010年美国大学综合排名榜上居第12位,与康奈尔大学并列,超过布朗大学等部分常春藤名校[8]。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本科教育共设有五个学院,它们分别为文理学院、设计学院、艺术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及Olin商学院。在过去的十年间,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致力于创造行之有效的新生计划(first-year program),他们开发出如跨学科课程、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完善其沟通技巧的课程以及强调实地调查和国际经验的课程。事实证明这些课程十分成功,在促进大学生发展方面有着非凡的意义。其中焦点计划(Focus Program)最能体现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思想。焦点计划(Focus Program)是一项以大一学生为授课对象,在自愿的前提下开展的跨学科学术课程,该课程最早始于杜克大学,杜克大学在2000年制定了《课程2000》(Curriculum 2000)计划,奠定了现行通识教育课程框架的基本结构[9]。其中,FOCUS(聚焦)课程是杜克大学开发并一直坚持和完善的一个通识教育课程门类,随后这一课程形式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得到继承和发展。焦点课程(Focus)可以看作是大一学生获得全面、综合、统一的学习机会的代名词。

三、美国大学跨学科教育对我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被正式提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大学生培养成为身心自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负责任的合格公民。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实施还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美国跨学科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化很有启发[10]。

(一)清晰明确的教育理念是根本

教育目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只有确立明确的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对文化素质教育目标形成正确认识和本质理解,才能使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向明确、成效显著。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目标不够明确,领导、教师对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尚未达成共识,有些师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理解含糊,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认识不清。从现有的培养目标来看,仍带有较明显的专业教育痕迹,跨学科理念是人们对跨学科教育的一种本质理解和一种观念,在跨学科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跨学科教育内涵、目标、精神、性质、信念、责任、变革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理性认识[11]。

(二)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是内涵

素质教育不只与知识相联系,它也与学习的整个环境相联系,它对课程的目的、过程、方法和内容均予以重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FOCUS计划的每个学习课程的讨论主题都是既关注理论又关注现实,把现实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为研讨的话题,把书本所学与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内容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在做中学。目前,我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也在本科通识教育中尝试跨学科的方式,但对于究竟怎样跨、应选取怎样的主题、跨到什么程度、过程应该怎样展开等问题,都还没有系统的思考[12]。

(三)学生多方位的能力培养是导向

1998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关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中指出,新世纪大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包括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能力。我国教育以升学为目标,注重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凝固的课程设置不能像美国教育那样及时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材料、新成就,而且学科内容缺乏横向、有机的联系,使大学生形成单向、机械、复现性的思考习惯,不利于发展他们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美国高校的跨学科课程能够很好地实现知识与能力的高度融合与升华,实现知识能力化、能力知识化,使大学生真正具备科学的知识和真正的能力[13]。

(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前提

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充足的经费支持,还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又要具有较广博的知识修养,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运用不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高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师资的培训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丰富学校的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促进教师借鉴国外成功的跨学科教学经验,把当前本专业和其他专业最前沿、最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仅仅掌握一个学科或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起兴趣和求知欲望,改善心智模式,提升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

(五)良好的评价与管理机制是保障

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配置专职负责人,负责审议、管理和评价文化素质教育,是顺利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文化素质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组织和管理上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为了顺利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文化素质课程的价值,我们应健全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管理机构,配置专职负责人,负责审议、管理和评价文化素质教育。与此同时,文化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既是检验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15]。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大胆实践创新,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开展起来并不断引向深入。通过跨学科教育培养出的优秀大学生应当具有触类旁通的灵性、相映生辉的悟性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1]刘仲林.跨学科教育论[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2]钱佩忠,李俊杰.高校跨学科教育组织的建立及其运行[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66-170.

[3]李元元.实施综合培养计划增强学生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14):23-24.

[4]于绥贞.面向21世纪培养跨学科人才[J].科技管理研究,2000,(3).

[5]张国祥.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6).

[6]Hackman J.R.A Normative Model of Work Team Effectiveness,CT:Yale University,1983.

[7]Andrews FM.Scientific Productivity:The Effectiveness of Research Group in Six Countr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253 -289.

[8]Slavo Radosevic.Defin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A methodological discussion[J].Technology in Society,1998,20(1):75-86.

[9]Julie Thompson Klein.Resources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J].Change,2006,(3):52 -58.

[10]潘懋元.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1).

[11]张岂之.关于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

[12]李晓蓬.新形势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13]邱士刚.关于大学跨学科教育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78 -82.

[14]孙萍,朱桂龙.浅议高等学校的跨学科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4).

[15]从友忠.高等学校跨学科教育的理论与机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The Inspiration of America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to Our University Students'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QIN Jia-yu
(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00,Chin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role America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plays in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with compound knowledge and re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for the society,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connotation of our country's quality education,i.e cultivating students'attitude and cap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ir vigorous,lively and voluntary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ases of America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offer some inspiration to our university students'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management mechanism

G641

A

1001-7836(2012)11-0004-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02

2012-05-06

秦嘉誉(1987-),女,辽宁辽阳人,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跨学科素质教育大学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