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服饰的典藏价值探寻*

2012-04-1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五色纹样京剧

周 媛 远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 浙江 湖州 313000)

京剧艺术以国粹之名而为当代民众所熟知,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复杂的表现方式使之区别于一般的表现艺术。可以说,除了西方歌剧以外,京剧是最有影响力、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京剧艺术自徽班进京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期间,无数名家、大家的出现将京剧艺术形式推向前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使之成为我们民族当之无愧的精华和瑰宝。即使在当代,受到电视电影等新娱乐元素的多重冲击,京剧仍作为中国的艺术表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京剧艺术是一个复杂的集群整体,除了最为熟知的京剧表演艺术之外,京剧的编排、音乐、舞台美术、化妆、京剧服饰等,都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艺术形式加以研究,而京剧服饰则是其中极为特殊的一环。京剧服饰本身是角色外部造型,树立典型人物形象的具体体现者,是京剧综合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同时,其个性化、别样化的服饰设计又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京剧服饰作为京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身的的颜色、构造、搭配、效果,以一种观众都能领悟的方式,用非语言的表现力渲染着戏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及其历史性。

一、京剧服饰概述

京剧服饰因其华丽的外表、精致的手工工艺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京剧服饰又称为“行头”,是京剧各种角色穿戴的总称。京剧服饰的名目繁多,主要有蟒袍、官衣、靠、箭衣、披、褶子等20多种。京剧服饰的色彩也分上五色、下五色、杂色等多种,所采用的料子也不尽相同,有缎、绸、布等。[1](P26)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喜剧服饰都有纹饰的存在。纹饰分为龙、凤、鸟、兽、鱼、虫、花卉、云、水等。不同样式、不同样色、不同质地、不同纹饰的搭配,标识着人物不同的地位、身份、性格、立场等。因此,每一件服饰都显得多彩绚丽,表现力极强。以褶子为例,多绣飞禽的是武生,多绣花卉的是小生,补着不规则的杂色绸子的多为贫困书生;以色彩为例,穿黄蟒的肯定是皇帝,穿红、紫色蟒的是大臣;以样式为例,穿官衣的是小于大臣的地方官,穿衣裙的是小姐,穿坎肩和裙子的是丫环。严格的、标准式的穿着和宁穿破、不穿错的着衣原则,使得在表演中京剧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对他的年龄、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和人品等有个简单的概念。在具体的剧目中,甚至只见其人,就明其为何人。所以说,京剧服饰是京剧表演艺术的第二种语言。

二、京剧服饰是京剧艺术的非语言传达

(一)服饰:人物身份的定性表述

京剧艺术可谓是程式化的艺术,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音乐中的西黄、二皮,服饰中的大衣、二衣、三衣、盔箱,怎么穿,怎么讲,怎么唱,怎么演,都有严格的程式规定。与现在某些流行的“穿越”、混搭相比,京剧艺术显得严谨和苛严。尽管生旦净丑各穿各的衣,各唱各的调,各做各的活,但有一项贯穿了京剧整体艺术的每一种形式,那就是京剧服饰。服饰与表演者的行当,与音乐的结合,与“文武”的关系都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京剧服饰“宁穿破不穿错”的着衣规则。同时,这种严格的着衣制度只考虑了人物身份与服饰的关系,对于历史元素并不多加考量。例如,尽管各个朝代皇帝的龙袍都有所不同,但在京剧中却统一表现为黄蟒。京剧服饰的设定,如实地反映了一种东方人的思维模式,那就是演绎概括的思维模式:预先设定与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相关联的服饰,将不同性格、身份、地位的艺术形象套进预先设定的服饰中。这种形式的服饰设定使得服饰本身具有了活的语言。观众们在欣赏京剧艺术表演的时候,不必费力地揣摩浓厚的脸谱背后人物的表情是否真实,不必揣度莫名上场人物的真实身份,也不必为听不懂的人物唱词而推测剧情。仅仅从服饰的变更就可推知人物的遭遇,从服饰的款式就可以推知人物的身份,从服饰的细节就可以推定人物的性格。观众仿佛就如在欣赏一部活动的历史剧目,在“剧透”中安逸地、单纯地欣赏表演之美、声乐之妙、服饰之丽。

(二)用色:服饰语言中的另类表述

京剧服饰的用色受到“五色”观念的影响,同时有其自具特点。京剧服饰的色彩分为上五色、下五色和杂色等。上五色包括红、黄、绿、白、黑,下五色包括紫、蓝、粉、湖色、古铜。一如历史,黄色是帝王专用色,京剧中黄色蟒袍也为戏剧中皇室所专用。其中正黄色(浅黄),只有皇帝才能穿,太后、太子、亲王虽然也穿黄色,但必须是深黄色(杏黄色)。紫色则被划分为五色,用于品级中上的官员形象的塑造。而红色则被赋予表现高贵庄重的气质,红色蟒袍多为戏剧中公伯王侯等显要人物穿用,如曹操、孙尚香、杨玉环等;红色官衣为三品以上的官员穿戴。在京剧舞台上,区分官员级别有“红为府、蓝为县”之说(当然在大部分剧目中,状元也能穿戴这种服饰)。白色服饰一般被赋予表现典雅、美好的意味,一般穿戴在美貌男子、潇洒少年的身上。黑色则表征刚正不阿或性情威猛、为人豪爽的形象。京剧在用色方面还强调对比的手法。一件红蟒或是苏三的服装,当红色成为主基调,纹样或者说服饰拼色会采用蓝色为主。这种红色和蓝色大色块的出现显然是对比色的运用。京剧服饰在运用对比色的同时,也运用了中间色,一般都会用金线对纹样进行圈点。这使蟒袍在对比色中找到了富丽堂皇的切入口。正是这种寓言于色的表达方式,使得京剧服饰通过款式与颜色的搭配,立体、鲜活地完成了一个个舞台形象的塑造。

(三)纹样:服装气质的传达

纹样的使用和编排对人物角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京剧剧目中,龙凤都有着特定的人物使用对象,分别为帝王、太后、皇后、妃子及朝廷官员。其它的人物以梅兰竹菊和牡丹为主。在民间,纹样以吉祥图案为主流,如松鹤延年、富贵万年、鸾鸟授带,同时也有飞禽走兽等图案样式。京剧传统服装的纹样主要可分为自由纹样和团纹样。自由纹样多见于穿着轻松、烂漫的年轻人。团纹样形式端庄、严谨,适合于武将及老年人穿着。同样作为女帔,当人物是未出嫁的少女,配以兰色菊花团花女帔,就不能突显少女活泼烂漫之情和爱美之心;人物换成了中年已婚妇女,配以粉色菊花女帔,就不符合封建社会对妇女礼术上的要求,会显得妇女轻佻而不够端庄稳重。同样,一件团花褶子就不合适一介书生的生活装扮,一件自由纹样的褶子就不适合武将和绿林好汉的装扮。所以,由纹样展示出的服饰信息不单传达了人物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也传达了人物的年龄和特有气质。[1](P26)

三、京剧服饰是美丽的历史符号,具有珍贵的典藏价值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往往有其特殊的历史烙印。从19世纪末流行曲线的紧身曳地长裙,到20世纪70年代流行充满青春活力的“A字裙”、“迷你裙”,再到80年代追求体现女性的自然曲线美,美的定义和标准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规则。[2](P57)

京剧服饰与其诞生的自然环境、历史传承、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心理素质及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了服饰在过去、现在、未来都具有美的价值。(1)京剧服饰的文化底蕴之美。以蟒服为例,它作为京剧服饰中体现统治阶级地位的代表, 其在造型布局与色彩、图形装饰的运用等方面, 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体现着人物性格特征和道德上的审视。蟒服中的纹样更是涉及中国哲学思想的内容, 包括宗教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民俗习惯等等, 还集中反映了象征父权、象征天人合一的皇权、象征宗教观念的物态和图形。这种装饰生活、概括生活、突出生活之美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而浓郁的传统文化。(2)京剧服饰的内涵气质之美。服饰不仅美化舞台,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与角色的身份、气质、性格相协调,并与表演动作巧妙配合,激发观众联想,深化主题内涵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之美。(3)京剧服饰的精工细作之美。京剧服饰凸显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丽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级工艺的美感。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材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京剧服饰与京剧表演,本来仅仅是载体与主体的关系,一如扑克与魔术师,刨去道具,实在没有别的作用。但是,当一件件京剧服饰本身以美的讯息、不言的雅态、灵性的构思、深邃的历史底蕴,完成一个个鲜活的京剧人物塑造时,这个工具就有了载体之外的意义。京剧服饰不仅仅是美丽的历史符号,美丽的时代标签,更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典藏,一段烙印于深处的民族记忆。

参考文献:

[1] 杨 辛,甘 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晓红.传统京剧服饰的程式化装扮[J].戏剧文学,2003,(6).

猜你喜欢

五色纹样京剧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京剧表演开始了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五色人小组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袁飞纹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