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和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疹35例

2012-04-13张芯胡霖霖栾依含邹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艾烟患处湿疹

张芯,胡霖霖,栾依含,邹伟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 150040)

湿疹属顽固难治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日久不愈,自觉瘙痒剧烈,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笔者于2009年3月至10月间,采用温和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疹35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门诊患者,其中男 13例,女 22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3星期,最长25年。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中湿疹(除大量渗出和大面积糜烂的急性湿疹外)的诊断标准;②均为内服西药及局部用药未见效或易复发者;③1星期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③糖尿病史;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近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⑥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

2 治疗方法

外敷中药采用止痒洗剂1号,为协定处方,由苦参30 g,白鲜皮25 g,百部20 g,白芷10 g,苍耳子20 g,蛇床子20 g,黄柏10 g,菊花30 g,地肤子15 g,土槿皮20 g,白矾10 g,石菖蒲15 g,川楝子15 g组成。将上述诸药加水约1000 mL,煮沸20 min,冷却备用,1剂可反复使用3 d。

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用纱布蘸取药液湿敷患部,以浸透不外溢为度;点燃艾条隔浸药纱布灸 10 min,后去掉浸药纱布直接对准患处采用雀啄灸或回旋灸,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处灸10~15 min。第1星期每日早晚各治疗1次,第2星期每日治疗1次,后2星期每3日治疗1次。若患处有结痂,须先用药液将其浸润除去,再行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3.1.1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2]评分法

评分项目包括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包括红斑、水肿或丘疹、渗出或结痂、表皮剥脱、苔藓)、瘙痒程度。对上述皮肤症状和体征依严重程度按 0~3分4级评分标准评估,0=无,1=轻,2=中,3=重。各种症状分值之间可记半级分,即0.5。根据治疗前后临床改善程度,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在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对上述主客观指标进行评分。

治愈 疗效指数≥90%。

显效 疗效指数为60%~89%。

好转 疗效指数为20%~59%。

无效 疗效指数<20%。

显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3.1.2 皮肤瘙痒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3]。视觉模拟评分法是借用疼痛的评分方法。使用一条长10 cm标有10个刻度的游动标尺,0分表示无瘙痒,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瘙痒。评测时将有刻度的一侧背向患者,患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0~10之间标出自己的瘙痒程度即为评分值。评分值越高,说明瘙痒程度越重。瘙痒改善率=(治疗前瘙痒评分总值-治疗后瘙痒评分总值)/治疗前瘙痒评分总值×100%。

3.2 治疗结果

3.2.1 临床疗效

35例患者中,治愈 7例(20.0%),显效 20例(57.1%),好转5例(14.3%),无效3例(8.6%)。显效率为77.1%,总有效率为91.4%。

3.2.2 治疗前后瘙痒评分比较

治疗前瘙痒评分总值为 203.5分,治疗后瘙痒评分总值为13分。瘙痒改善率为93.6%,治疗后患者瘙痒程度明显改善。

4 讨论

湿疹即相当于中医学“湿疮”,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嗜食辛辣荤腥等动风之品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失其健运之能,造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的病变有密切的关系。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常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至肌肤甲错;发于小腿者则常由经脉弛缓,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阻,肤失濡养所致[4]。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温灸治疗时,其辐射能谱不但包括远红外辐射,还包括近红外辐射,能传入机体组织的较深处[5],这种持续作用既可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对腧穴(患处)产生刺激,又能通过络脉-经脉-脏腑的传导途径,调整全身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敷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现代研究认为,皮肤具有吸收作用,药物可以透过表皮的角质层进入活性表皮层,扩散至真皮层而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6]。加之在艾灸的热力作用下,药物的渗透力量更强,可以在患处皮下迅速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进而取得最大药效。

近年来研究认为,湿疹的发生机理主要与免疫功能失调、真菌感染、血浆中SOD值降低及感染性变应原等因素具有相关性[7]。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是温热效应、光谱辐射、生物热效应及生物非热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5]。如崔培立[8]在用艾条熏灸加凤凰衣贴敷治疗褥疮 25例的临床研究中证实艾条灸不仅具有温通血脉、促进局部循环的作用,而且具有杀菌排脓、减少渗出和收敛止痛的作用。秦黎虹等[9]在用艾灸治疗外科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证实艾灸对多种致病菌有抑杀作用,其抑杀菌范围及效果可随着灸治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增强。现代实验研究同样表明,艾灸对治疗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抗过敏反应等作用[10]。另外在灸治过程中除了艾叶燃烧所放出的热能发挥作用外,艾烟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艾烟在治疗褥疮和外科感染性疾病方面所取得良好的效果,可能与艾熏后在疮面形成的一层薄黄色油状保护膜有关,其主要成分为桉油素,可抑菌、杀菌,又可保护疮面免受再污染。并且在艾烟抑菌试验中,发现培养皿及血平板表面均覆盖有此油状物,其量随着熏灸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药敏试验显示,选取细菌极度敏感的抗生素药液敷于疮面,再用艾条熏灸,可增强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同时起到艾烟及药物的双重抑、杀菌作用[11,12]。因此说明中药外敷同时施以艾灸这一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其理论依据及实际的临床疗效。

在灸治过程中,由于个别患者耐受力比较强,导致在其可耐受的灸治温度范围内于患处产生水泡。通过观察,此种情况并不影响疗效,且无疤痕遗留,但起泡与疗效是否相关,仍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予以证实。鉴于年老体弱者可能因水泡破溃而引发感染,所以在灸治过程中应控制温度尽量避免水泡的产生。另外,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对于脾肾阳虚较重的患者,单独应用此法治愈后,仍较易复发,因此虽前贤有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但对于年老虚损患者仍须配以相应的中药内服或相应的穴位艾灸治疗,在此不再赘述。

湿疹病程较长,而外用激素(如去炎松尿素软膏)有较多的副反应且极易反复。本疗法安全有效,通过对部分患者(17例)12个月到18个月的追踪观察,只有2例在治疗后分别于9个月和15个月后复发,复发率远远低于西药外搽剂的治疗,因此本方法可作为湿疹治疗的可选方法。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610.

[2]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3]段晓峰,王开颜,刘惠兰.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03,2(12):669-672.

[4]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6-197.

[5]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4):10-11.

[6]孙联文,郑家润.透皮给药[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4):229-232.

[7]陆丽明,陈楷涛.湿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7,3(9):76-79.

[8]崔培立.艾条熏灸加凤凰衣贴敷治疗褥疮25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9,7(4):13-14.

[9]秦黎虹,王炜.艾熏灸治疗外科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6):34-35.

[10]唐照亮,宋小鸽,章复清,等.艾灸抗炎免疫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31-35.

[11]欧阳湘云,陈华德.艾烟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663-664.

[12]吕荧,叶春枚,高建芳,等.熏灸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 575例(附艾烟抑菌试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7(4):36-37.

猜你喜欢

艾烟患处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艾烟相关性研究进展
治斑秃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艾烟轻缭绕闺房得安宁(三)——艾灸治盆腔炎、外阴炎
艾烟轻缭绕 闺房得安宁(二)——艾灸治子宫、妊娠病
艾烟轻缭绕 闺房得安宁(一)——艾灸治乳房、月经病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