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敬斋针灸全书》考略

2012-04-13刘奇曾芳余曙光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徐氏朱氏全书

刘奇,曾芳,余曙光



《杨敬斋针灸全书》考略

刘奇,曾芳,余曙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1137)

《杨敬斋针灸全书》为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针灸专著。该书内容丰富,对针灸理论传承、临床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成书年代、版本源流、作者等问题现代鲜有研究,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考证。

针灸学;文献研究;《杨敬斋针灸全书》

《杨敬斋针灸全书》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相传为陈言著,刊于万历辛卯(1591)。该书收录了明中期之前诸多医家的歌赋名篇,其文字内容与徐凤《针灸大全》、朱鼎臣《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又名《针灸全书》,现存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均有相类似之处,但该书下卷所载各种疾病针方图谱达104幅之多,为其他书籍所不及。

1 作者

《杨敬斋针灸全书》卷端题名“建阳 九十翁 西溪 陈言著,御医 直隶 常州 怀仁 张应试校正,江右 安福县 怀洲 欧阳惟佐录”,后世据此认为该书的作者为“陈言”。但书名为“杨敬斋”却又令人生疑。因此,“陈言”与“杨敬斋”之间有何渊源成为该书研究的疑点之一。就目前而言,关于该书作者与书名的关系可以有两种推测,其一,该书所记载的内容为杨氏(“敬斋”或为其“号”或“斋名”)传授于陈言,或其书流传至陈氏手中;其二,便是书肆为之,将当时流传较广的某本书略加修改冠以新书名后嫁名于陈言(不一定真有陈言其人)。

关于《杨敬斋针灸全书》的作者信息,《中医人名辞典》[1]中记载:“陈言,号西溪。明代福建建阳县人(今福建衢州市建阳县)。生平未详。著有《秘传常山杨敬斋全书》二卷,刊于世。”这与该书卷端题名所载作者信息相同,均未涉及作者的生平经历。笔者查阅《中国人名大辞典》、《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明史·人物志》中均未见名、字或号与陈言和杨敬斋有关的记载。为进一步考证该书的作者信息,笔者参阅了《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中的万历《建阳县志》,仔细查阅后也未见任何有关陈言或杨敬斋的记载。根据现有的这些资料不禁让人怀疑陈言是否真有其人。再者,张应试在万历庚寅(1590)年掌管南京太医院,而《针灸全书》既不是太医院藏本,也不是太医院刊刻,其题著者、刊者均在建阳,由张氏为名不见经传的陈言校正文字,不符合常理,又考虑到明末书坊为求利益而惯用托名手法,所以笔者推断陈言之人多为书肆托名,并不可信。

笔者在考查该书作者故里时发现,《针灸大成》的作者杨继洲(约公元1522—1620年,字济时)为明代衢州府人,因境内有三衢山,因此也称三衢[2],而三衢山在今常山县境内(东汉建安23年建县,始称定阳,已有1800年的建县史)。而该书名又题做“常山杨敬斋”,那么两人即是同乡。常山县的地域最宽处约60公里,考虑到当时杨继洲的名气,不能排除本书题名有“假托”甚或“冒名”杨继洲的可能性。再从地理位置上看常山县(浙江省)、建阳县(福建省)、南京(江苏省)、安福县(江西省)的关系,常山至建阳180公里,南京至建阳约530公里,安福县至建阳约350公里,虽然不能用距离否定陈、张、欧阳三者有联系,但在那个时代,陈言并不广为人知,三者要建立起联系还是有很大困难的。

所以,笔者认为,本书的著者陈言以及“杨敬斋”极有可能都是“虚构”的人,而“杨敬斋”的题名则有假托杨继洲之嫌,均为书肆为之。

2 成书年代

本书卷尾可见莲花木牌题做“万历辛卯仲冬月书林余碧泉刊行”,可知本书刊行于万历辛卯(1591),那么本书的成书年代应该在万历辛卯(1591)或之前。前述本书与徐氏《针灸大全》、朱鼎臣《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内容均有相似之处,徐氏《针灸大全》成书于成化九年至正德年间(1473至1521年)[3];而朱氏之书卷尾有木记“万历甲申年三槐王祐梓”,说明该书刊行于万历甲申年(1584),对比朱氏、陈氏之书后发现,两书有大量相同的文字内容和疾病针方图,甚至同篇章相同的错别字,故笔者推断《杨敬斋针灸全书》应该是据朱氏之书改编而来,但是没有用其中的“海上方”等其他内容。而徐氏之书远早于后两者,由此得知《杨敬斋针灸全书》成书应该在万历甲申(1584)到万历辛卯(1591)之间,或者就是在万历辛卯年著成刊行。

由于明代政府对医学的重视,使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涌现出大量针灸专著,这同时给了书商极大的利益诱惑,大量翻刻书、重编书随之出现,故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即成书于万历辛卯仲(1591)。更为重要的是,考证余氏克勤斋[4]后发现,其刊刻发行的其他书籍均在万历年间,所以该书卷尾木牌的时间还是比较可信的。

3 版本特征、源流

查阅《中国医籍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5]、《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目》[6]等资料并实际考察后证实,《杨敬斋针灸全书》现存4个版本,①明万历辛卯余碧泉刊本;②1955年群联出版社据余碧泉本影印本;③1957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余碧泉本影印本;④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据余碧泉本影印本。而建国后的3个影印本均以余碧泉本为蓝本,所以也可以说该书仅存1个版本——余碧泉本。

明万历建阳余碧泉本现存两处,分别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两处。实地考察后其版本基本特征为,《杨敬斋针灸全书》共上、下两卷(分装为4册保存);线状;版面高18 cm,宽12.5 cm;纵向排版,每面10行,每行23个字,宋体;版心刻有“针灸全书”,单鱼尾(其中23、24、26~33鱼尾缺如),共98页(页码连续无中断);无序跋;总计3万余字,载针方图104张;建国后的3个影印本其后均附范行准先生所作的跋一篇。

笔者仔细比较陈氏、朱氏之书后发现,《杨敬斋针灸全书》与朱氏《徐氏针灸全书》上卷篇目完全相同,均为金针赋、周身经穴赋、论穴名有二、三、四、五、六及穴名有二、通玄指要赋、灵光赋、标幽赋等,只是前后顺序稍有不同;而《杨敬斋针灸全书》下卷与朱氏《徐氏针灸全书》下卷、《铜人针灸全书》全卷文字内容基本吻合,其中一经脉歌、十二经本一脉歌、经穴起止歌、十五络脉歌、经脉气血多少歌、窦文真公八法流注等诸多歌赋篇次、顺序均一致。《杨敬斋针灸全书》下卷所收载的104张病症针方图中有40张与朱氏之书所载之图取穴基本相同。据此可推断陈言《杨敬斋针灸全书》是根据朱氏《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改编而来。但值得一提的是陈氏的书从内容完整性、分卷、排版以及字迹的清晰程度等方面均优于朱氏,且与《针灸大全》显得更为相近,说明陈氏本在朱氏本的基础上也参考了徐氏之书。

然而,朱氏《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在内容上又大部分与徐氏《针灸大全》相同,更为重要的是朱氏在卷首的自序“且夫《徐氏针灸全书》乃仙先师秘传之奥旨,得之者每私藏而不以示人……学者慎勿轻视,若能熟读详味,久当见之,则用针之法尽载于此书矣。”这与徐氏《针灸大全》的小序如出一辙,可见朱氏必然见阅过徐氏之书,再仔细考察两书后发现其内容基本相同(仅篇次顺序被重排),只不过朱氏在徐氏之书的基础上用48张疾病针穴图代替了徐氏原书“八法主治病症”篇的内容,并收载了小儿针灸、海上方等内容。

从上可以大概了解徐氏、朱氏、陈氏之书的关系,虽然朱氏《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收载了其他的内容,但都不是朱氏原作,而《针灸大全》的内容又占了相当的篇幅,故朱氏《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可在某种程度上看作徐氏《针灸大全》的一个传本。而陈氏之书又在朱氏的基础上进行重编,即便增加了大量的疾病针方图,追根究底其内容也来源于徐氏之书,可与朱氏《徐氏针灸全书·铜人针灸全书》、徐氏《针灸大全》互参。

[1] 李云.中医人名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515.

[2] 李鼎.杨继洲《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与《针灸大成》[C].纪念杨继洲《针灸大成》404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1-2.

[3] 黄龙祥.《针灸大全》考略[J].中国针灸,1998,18(12):757.

[4] 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302.

[5] 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60.

[6]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255-256.

2012-04-29

R245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2.11.852

1005-0957(2012)11-0852-0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10gj09)

刘奇(1985 - ),男,2012级博士生

余曙光(1965 -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徐氏朱氏全书
图片资料
王祥卧冰
朱氏正骨结合圆利针针刺代秩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放射痛的临床观察
宝应图书馆馆藏稿本《朱氏诗文世珍》考论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难逃的凶手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难逃的凶手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