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

2012-04-13何建忠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肌肉注射青霉素

□何建忠

(通联:四川省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种畜场 637000)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多种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共济失调、淋巴结肿大化脓、关节炎并伴有神经症状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猪链球菌在自然畜主的检出率高达50%。猪只常在患感冒后继发,并且多与慢性、非典型猪瘟等其它高热性疾病混合感染,单纯的猪链球菌病是很少见的,这也是近年来猪群发生无名高热后不易控制的原因之一。人接触了病猪和病死猪(肉)后,可通过皮肤伤口等途径被感染。人和猪感染发病的临床症状相似: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感病者的愈后不良,多发生失聪、肾损伤和劳动力丧失;猪只感病则是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本病传播快、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情况与流行特点

猪链球菌病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有猪链球菌病。本病潜伏期1~3天或稍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小猪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以多雨的秋季和初冬季节发生率较高,但春、冬季发病重于夏、秋两季。猪只越小、饲养密度越大,发病越急、越重以及死亡率越高;猪只越大,发病越慢,病程延长,死亡率随之降低。

链球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空气、尘埃和动物与人的肠道、粪便、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内,带菌者和患病者均为此病的传染源。一般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伤口感染。

猪链球菌可分为1~34及1/2共35个血清型,引起猪和人发病的有1/2、2、7、8和9等血清型的猪链球菌,以2型猪链球菌为主。其病原有A、B、C、D、E、L、R和S多种菌群,对人类有致病性的链球菌主要有A群;对动物有致病性的主要有B、C、E3群。此菌抵抗力不强,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和化学药品磺胺类药物以及对干燥、湿热均很敏感,60℃温度30分钟即可杀死。临床上以C群引起的败血型链球菌病较为多见,且危害最大,同时也有C和D群引起的混合感染。其中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多见,慢性病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等为主。

二、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急性败血症 本病主要由C、D及L群链球菌引起。常为爆发性流行,主要侵害成年猪。最急者突然死亡,缓者体温升高达41~43℃,病猪出现震颤、厌食、便秘、发绀,耳、颈、腹下出现紫斑,眼结膜潮红、流泪,常有浆液性鼻漏。有的病猪出现共济失调、昏睡等神经症状;个别病猪还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或不能站立;后期造成呼吸困难。常在1~3天内死亡,死前天然孔流出暗红血液,病死率高达80%~90%。

病猪剖检以出血性败血症病变和将膜炎为主,血凝不良,皮肤有紫斑,粘膜、浆膜下出血。浆膜腔积液,含有纤维素。心包有淡黄色积液,少数可见轻度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内膜有出血斑点,病程稍长的可见轻度的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部分病例有轻度纤维素性腹膜炎。喉头、气管和脑垂体充血,前者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内分泌腺、肾上腺肿大、充血,部分病例的皮质出血。胰腺充血,浆膜与间质炎性水肿。甲状腺水肿、充血或有出血。鼻粘膜紫红色、全身淋巴管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肾脏多为轻度肿大,胃、小肠粘膜、脑膜以及膀胱粘膜等这7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多数病例脾脏肿大,少数增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蓝色,柔软而易脆裂。

2.脑膜脑炎型 主要由R、C群引起,以侵害仔猪为主。常因断奶、去势、转群和气候骤变等诱发。病初体温升高达 40.5~42.5℃,厌食、便秘,有浆性或粘性鼻漏。病猪很快出现神经症状。个别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最急性者几小时或1~2天内死亡。病程达3~5天者,有部分小猪头、颈、背等部位出现水肿。

病猪剖检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少数脑膜下充满积液,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小点出血。其它与败血型变化类似。

3.亚急性和慢性 由上述两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脓肿、子宫炎并伴有流产、包皮炎、乳房炎、咽喉炎、皮炎、心内膜炎及关节炎等。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病程长,症状较缓和。化脓性淋巴结炎以颌下淋巴结化脓炎症最为常见,咽、耳下、颈部等淋巴结有时也受侵害。受害的淋巴结发炎肿胀、硬固、热痛,继而影响猪只采食、咀嚼、吞咽甚至呼吸障碍。当化脓成熟、破溃时,全身症状也显著好转,长出肉芽组织,结疤愈合。病程3~5周,一般不引起死亡。关节炎及心内膜炎时,病猪体温时高时低,精神、食欲时好时坏,一肢或多肢关节肿大;跛行或不能站立,消瘦、衰弱或突然恶化而死亡。心内膜炎时病猪剖检心瓣增厚,表面粗糙,在瓣上有菜花样赘生物,常见于二尖瓣或三尖瓣,有时还见于心房、心室和血管内。关节炎时病猪剖检关节囊内外有黄色胶胨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三、实验室诊断

仅根据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只能作初步诊断,要确诊还必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1.药敏试验 用标准平皿纸片法或药敏试纸片法做药物敏感试验,不同菌株的敏感不一,但大多数对头孢V、氟哌酸、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敏或中敏,对链霉素、土霉素低敏或耐药。

2.动物接种试验 取肝、脾、淋巴结等病料,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经离心,取上清液接种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0.17ml,4天后陆续死亡。

3.涂片镜检 取典型病例肝、脾、脑及淋巴结、关节液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形态一致、数量不等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大多为单个或双排列,少量呈短链状排列,菌体周围有荚膜。

4.分离培养 在无菌操作下,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和血琼脂上37℃培养24小时,可见普通琼脂培养基中菌落生长不良;在血琼脂培养基中可见有灰白色、圆形、隆起、露珠状的小菌落,菌落周围有3mm左右宽、界限分明的透明溶血环,属β型溶血。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可见多量单个、成双或少量呈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有荚膜。

5.生化试验 将上述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37℃培养24小时,该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水杨苷、乳糖、山梨醇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发酵棉子糖、木糖,不产生H2S。不同菌株对果糖、蕈糖、菊糖的发酵和分解七叶苷、淀粉的能力不定。

6.血清学鉴定 猪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玻板凝集试验、荚膜反应、毛细管沉淀或协同凝集试验等。其中协同凝集试验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方法,将猪链球菌分型用抗血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相结合,再与待检的临床分离菌株作玻板凝集试验,阳性反应出现特异的颗粒状凝集物。荚膜反应试验是取5~6小时猪链球菌的培养物(其表面含大量荚膜),与猪链球菌型特异抗血清混合,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并设置空白对照进行比较。运用荚膜反应试验目前已鉴定出猪链球菌35个血清型(1~34及1/2型)。玻板凝集试验亦用于SS2的检测,该法的敏感性达88.7%,特异性达94.5%;荚膜多糖的免疫印迹亦用于SS2的鉴定,该法敏感、特异,但不适宜于大规模的筛选鉴定。现有实验室已开发出了检测猪链球菌2型血清抗体的ELISA检测试剂盒和间接血凝检测试剂盒,已经应用于临床检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四、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做好猪场环境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猪舍干燥、通风,搞好猪舍保温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适当降低猪群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增强猪群抵抗力,猪舍和栏架应避免有尖锐物,以防划伤猪只皮肤而发生感染。

2.药物预防 可在猪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等,连喂1~2周以预防;也可在猪饲料中加入黄芪、党参、白术、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制剂以提高猪的免疫力。

3.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研制能预防猪链球菌感染的疫苗是成功防制该病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菌苗有猪链球菌灭活苗和猪链球菌弱毒疫苗。一般使用猪败血性链球菌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注射。种母猪产前14~21天肌肉注射2头份/次;种公猪每年2次,每次2头份;仔猪35~45日龄肌肉注射1.5头份/次。注射14天后将产生免疫力。

五、治疗

1.隔离处理 当本病爆发时,应立即隔离猪群,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猪舍及环境等用复合醛(1∶200倍稀释)进行消毒。粪便应采取堆积发酵处理。

2.治疗 将病猪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1)对关节炎型病猪用30%安乃近1kg体重0.2g,青霉素1kg体重8万IU,链霉素1kg体重6万IU,维生素B1kg体重10mg,地塞米松磷酸钠15mg,每天肌肉注射2次。对关节炎幼猪可用头孢噻呋或林可霉素按1kg体重10万U加地塞米松2mg每天肌肉注射2次。

(2)对淋巴结局部脓肿,可涂鱼石脂软膏,加快其成熟变软。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上碘酊,可配合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菌素药物,短期内尽量避免用水冲洗,以防感染。

(3)对败血型及脑膜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较敏感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和磺胺噻唑钠等。阿莫西林或氨苄青霉素按1kg体重10mg每天肌肉注射2次,同时按1kg体重每天1次肌肉注射制菌磺注射液20mg;青霉素80~180万IU,并配合链霉素混合肌肉注射,连用3天;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5~20mg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用3天。对发病严重,出现高热症状的猪只可用较大剂量的头孢噻呋或阿莫西林加氨基比林稀释后按1kg体重10mg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用3~5天。

(4)中药治疗可用金银花15g,麦门冬15g,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豆根、射干、甘草各1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供体重30kg的猪只服用,每日1~2次,连服3~5天。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肌肉注射青霉素
猪链球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及防治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