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甘草的炮制与应用

2012-04-13吴峰宇李玉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吴鞠通河源市本草

吴峰宇,李玉珍

(1.广东省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 517300;2.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广东河源 517000)

试述甘草的炮制与应用

吴峰宇1,李玉珍2

(1.广东省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河源 517300;2.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广东河源 517000)

甘草的药用部位是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功效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临床上常用其治疗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并用其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1]。

1 甘草的炮制

古代炮制方法:古代甘草的炮制方法十分丰富。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等,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酒制、醋制、蜜制、水制、油制、米制、鼓制等。每种方法又有程度不同的质量要求,如炒法,最先记载炒法是《金匾要略方论》,此后文献还记述了炒的不同要求。如《博济方》谓“炒存性”、“炒令黄”,《瑞竹堂经验方》载“微炒”,《霍乱论》谓“去皮微炒”。此外,尚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雷公炮炙论》谓:“凡使,须去头、尾尖处……先炮令内外赤黄用良。”《本草纲目》谓:“大抵补中宜炙用;泻火宜生用。”《得配本草》谓:“大而结紧断文者为佳……和中补脾胃,粳米拌炒,或蜜炙用[2]。”

现代炮制方法:甘草的现代炮制方法有3种,即生甘草、蜜甘草、炒甘草,以生甘草、蜜甘草两种炮制方法最常用[3]。生甘草切片前软化应少泡多润。炙甘草每100kg甘草用炼蜜25kg,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 甘草的应用

文献研究:吴鞠通在晚年的著述《医医病书》中谓:“为其守也,故中满腹胀者忌之,宣通络脉者避之……至于当用甘草之方,如炙甘草汤之类,汤名甘草,以之为君也,治伤寒脉结代,防其脱也,全赖其坐镇不移之力,而用一钱,或八分、五分,不尽其力,乌得有功?此不敢用甘草之病也[4]。”应用甘草有两种错误。一是甘草少用。如《本草备要》谓:“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见效,此古法也。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殊属可笑。附记于此,以正其失[5]。”《罗氏会约医镜》也谓:“助参芪,补气虚;助熟地,疗阴亏。随气药补气,随血药补血,无往不利,故称国老。须宜重用,而今人只用二三分,何也?[6]”二是甘草必用。用大寒、大热、大攻、大下之药时必于每方之中加甘草调和药性,其实对于湿阻气滞等实证或急须取效者反有碍取效。《本草蒙筌》谓:“中满证恐甘能作胀,切禁莫加;下焦药因性缓难达,务宜少用。凡诸呕吐,亦忌煎尝[7]。”

临床应用:笔者用甘草心得为:①清热解毒,用细条甘草或甘草节,用量10~15g。解药毒、食物中毒时,如解百药毒和治筋疝的甘豆汤,可用30~60g煎汤频服。②祛痰止咳用粉甘草,用量为6~10g。③益气补中、补脾和胃用炙甘草,用量10~15g,用补心气不足各症须15g以上。④缓急止痛用炙甘草,用量视所组合药物而定。如酸甘化阴之芍药甘草汤,则炙甘草与芍药同量,一般用15g。若辛甘化阳之小建中汤,则炙甘草10g、桂枝15g、白芍30g,因方中已有大枣、饴糖之甘,故炙甘草不须多用。⑤调和药性也须视所配之药而定,与附子合用,炙甘草量与附子相等,可用10~15g。与石膏合用则制石膏寒凉增清热之白虎汤,炙甘草用量为生石膏的1/8,一般用3~5g。与攻下药合用如芒硝、大黄,则用炙甘草,用量为硝、黄的1/2,用5g左右。用于平调寒热时,用炙甘草,用量约为热药或寒药的1/2,约 5g。

3 小结

甘草功用《要药分剂》中论述全面:“……甘草入和剂则补益脏腑气血、一切劳伤虚损,入汗剂则解肌表之寒热,入凉剂则泻内外之邪热,入峻剂则缓正气,而使姜附无僭上之嫌、硝黄无峻下之患,入润剂则养阴血而生津液。能协和诸药,使不相争。资其土气而生肌,藉其甘味而止痛,通行十二经脉而益精养气,壮骨和筋,故有国老之称,而为九土之精也。”[10]

简而言之,甘草需结合临床使用,以便尽快、彻底地祛除疾病。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委会.中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0.71-72.

[2]严洁,施雯,洪炜,等.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27.

[3]成都中医学院.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95.

[4]吴鞠通.医医病书.见:李刘坤.吴鞠通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70.

[5]汪昂撰.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1.

[6]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见:刘炳凡.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综合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9.

[7]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0-31.

[8]沈金鳌.要药分剂[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49.

R283.1

B

1004-2814(2012)06-513-01

2012-01-11

●神州药房●

猜你喜欢

吴鞠通河源市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山阳医派宗师吴鞠通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钩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