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普通话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12-04-13耿春红
耿春红,高 洁
(1.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教务与科研处,山东 日照 276800)
新建本科院校普通话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耿春红1,高 洁2
(1.衡水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2.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教务与科研处,山东 日照 276800)
新建本科院校在普通话课程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对普通话等公共课程设置不重视。其次,普通话课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达标。其三,大课堂上课,效率低。其四,外省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省份的普通话测试标准一样。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严重不符。为此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途径:首先,改变观念。其次,改善师资力量。其三,改变上课方式。其四,对重方言区学生,可适当增加课时数。
新建本科院校;普通话;“应用型”人才;口语表达能力;公共课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正如黎大志在《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思路探析》所说:“对于大多数新办本科院校而言,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立足地方、面向基层、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多科性教学型合格本科院校是其近期发展目标和定位[1]。”而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多方面,口语表达能力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和素养,而普通话又直接影响口语表达能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升本后的一些院校面临扩大招生,招生也从本地生、本省生扩至全国招生。比如衡水学院,从2004年升本后,陆续扩大招生数量和范围,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如2010,2011年分别招生近4 000人,河北省外招生就1 112人,占近28%。2011年本专科共招生近4 965人,河北省外招生就1 721人,占招生计划近35%。那么无论是《普通话》课的教学,还是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面临着一种新的状况:学生来自全国各个方言区,尤其是南方等重方言区,学生的方言情况复杂了,而这些学生一律要求参加求学所在省的普通话测试,并且与其他学生要求达到的合格等级标准一样。于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普通话教学和培训的难度加大了,新问题产生了。而多年存在的老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不得不解决的新老问题,尤其在普通话等公共课程方面。
首先,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对普通话等公共课程设置不重视。新建本科院校面对着各方面向本科建设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情况、很多问题。课程建设、课程设置是其中一大问题。由于长期传统观念作怪,如重文轻语,重理论轻实践等,很多学校对于普通话、教师口语课等没有放到同等重要的课程来设置和建设,认为好歹开设一下就可以了,简单讲讲、练练,大部分学生是可以达到合格的。至于合格程度如何,普通话能力、口语能力如何,学校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了解这些。于是对于一些学生母语测试勉强过关、一些重方言区的学生过不了关的痛苦,学校职能部门就很少理会了。
其次,普通话课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达标。新建本科院校原来规模小,招生范围、招生数量都有限,多限于本地、本省招生,方言情况较为简单,教师也多为本地人,也熟悉这些方言。但是这些院校招生规模和范围扩大了,全国招生了,方言情况一下子复杂起来。原先专任教师本来就少,又面对着新的情况,很多教师不适应,还按原来教学模式教课,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不够,就用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他们虽然取得了普通话测试员的资格,但是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较差。他们多是简单地讲讲理论,然后就是带着学生读读练练,根本谈不上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三,大课堂上课,效率低。就像其他的公共课一样,几个专业上百人一起上课,教师上课讲点理论,然后就是带着上百名的学生大声读,往往是越会的同学声音越大,不大会的声音小,完全不会的根本不读,最后是有代表性地让个别学生当众练读,读得好的,大家鼓掌,读得不太好的,教师简单评说两句完事,对于完全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告诉学生正确的,而不能告诉学生错在哪儿(因为教师自己就不了解那种方言),学生到最后一头雾水,还是不会。这种上课方式违背了该课程实践性强这个特点,忽略了跟学生一对一的练习,所以一学期的课,原来会的还是那个水平,原来不会的还是进不了普通话的门槛。教师无奈,学生痛苦。
其四,外省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省份的普通话测试标准一样。如,河北省语委规定,外省学生需参加河北省普通话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的才准予毕业。在哪个地方读书,参加哪个省份的考试,才准许毕业,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外省学生和本省学生一样,完成同样的课,达到相同等级,才准毕业,这对重方言区学生来说就有些为难了。就拿河北省的情况来说。河北省各地方言由于地处北方方言区,挨着京津比较近,大部分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接近,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但是很多南方的学生受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非常困难,尽管这些学生学的往往是最努力的,但收效甚微,且不说一个学期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够,但就任课教师来说往往胜任不了教这些学生,因为教师本身不了解他们的方言,不知如何有针对性地去纠正。另外,面对百十名学生,总是针对几个、十几个这样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有意见。结果到最后,这些学生还要和其他学生一样参加相同的考试,还要达到相应的等级,可想而知,结果会是怎么样。
所以说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普通话课的设置如同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严重浪费了教学资源和师生们的宝贵时间,若不及早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将严重危及新建本科院校的信誉和生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建议:
首先,改变观念。新建本科院校应准确定位,改变重文轻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从课程设置到教师安排,都要有一个细致的方案。对于公共课程,不能设置了就完事,一定要重视课程质量的完成情况,通过督导、抽查等方式定期检查。
其次,改善师资力量。原有教师,可以出去进修,新进教师,一定实行听课制。所有担任普通话课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双师型”教师[2],即既有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普通话及口语水平能力。
其三,改变上课方式。公共课一直是大学生头疼的课程,尤其像普通话课程,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却要强摁在一个教室中上课,到最后普通话好的学生水平没提高,差的学生还是说不好。这是严重违反因材施教原则的。公共课应该实行选课制(选择科目或选择老师,这在其他一些科目已经实行,如公共英语教学),这项措施也应该在普通话课中普遍展开。另外,普通话课与文学作品鉴赏课、影视作品鉴赏课等结合起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朗读和朗诵又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拿到普通话课上,让学生在领略美妙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普通话的魅力,在熏陶中,同时提高语言和文学的修养,成为一个内外修养全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
其四,对重方言区学生,可适当增加课时数。要改变各省语委的政策,即对重方言区学生放宽标准,这是不符合现实的,也不符合教育的原则。那就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重方言区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语言禀赋等原因,情况也不尽相同。重方言区学生主要指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都不讲普通话或接触的也是方言教学的学生,个别学生是天生语言禀赋差。这些学生听得懂但根本不会讲普通话。有很浓重的方言味道。针对这些学生除了上大课堂之外,一周再上1-2次补习班。普通话是一门技能课,多听多说多练,再加上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方音重的学生多半能矫正过来。
[1]黎大志.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思路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1(4):89-91.
[2]吕艳梅,韩翠霞.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12(3):127-128.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n Mandarin Course in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GENG Chun-hong1,GAO Jie2
(1.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Hebei 053000,China;2.EducationalAffai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Shandong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Rizhao,Shandong 276800,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mandarin course teaching in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First,the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public courses like mandarin.Second,they have less qualified teachers. Third,the large classroom mode leads to low teaching efficiency.Forth,the testing standard is different to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doesn’t fi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Thu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re proposed by the author-changing ideas,bettering teachers,changing teaching mode and adding more classes to the students from heavy dialect areas.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mandarin;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oral speaking ability;public courses
G420
A
1673-2065(2012)05-0124-02
(责任编校:李建明英文校对:杨 敏)
2012-04-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103062)
耿春红(1968-),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学硕士;高 洁(1979-),女,山东日照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