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及教育对策

2012-04-13李德勇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李德勇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盐城 224002)

0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1]。这是我国现阶段一个身份特殊而人数较多的群体。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当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 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人数急剧扩大,但由于经济和教育等条件的限制,能够随父母一起进城的农村孩子较少,有70%到80%的农民工子女被留在老家,成为农村留守儿童[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和百分比仍有增长趋势。

从家庭环境方面看,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甚至父母双方长期在外,他们忙于挣钱,很少与孩子有亲子沟通,所以留守儿童普遍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甚至遗弃自己,特别是当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困扰或遭遇困境时,无法向父母倾诉,也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会感到无助和失望。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抚养,这些抚养人本身没受过良好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很少从情感上关心、尊重和理解孩子,常常用惩罚甚至体罚替代教育,扼杀了孩子的尊严和自信。

从学校教育方面看,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全班几十个学生做充分的学习指导,特别是情感上的关心和心理疏导。留守儿童的父母极少与学校老师联系与沟通,往往把孩子完全扔给学校。学校老师会认为留守儿童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容易忽视甚至歧视留守儿童。即使学校老师很负责,非常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在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无法与孩子父母联系,得不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也就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终的结果是,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丧失了信心,留守儿童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

从同伴交往方面看,同龄的小伙伴一般看不起留守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没出息才到外面去打工,他们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遇到冲突时,同伴也会经常用 我爸爸妈妈给我买什么了、我爸爸妈妈带我吃什么了、你爸爸妈妈怎么不要你了"等言语刺激留守儿童,甚至肆无忌惮地合伙挑衅和欺负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知道留守儿童背后没有大人的保护。有些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留守儿童在一起玩,因为他们认为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管教,品行不好,当然有些小伙伴自己也会主动疏远和排斥留守儿童。在这种消极否定的人际关系中,留守儿童会感到孤独、压抑和自卑。

由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同伴关系的消极影响,自卑已经成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委屈感和自卑感是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代表性"的情绪感受[3]。还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并且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体验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和泛化[4]。华东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的研究发现:自卑闭锁、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5]。

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明显表现,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他们将来的择业观、工作方式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都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消除自卑心理,确保他们像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活泼健康地成长。

1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

1.1 自卑心理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由于自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他们根据父母的经历消极地看待自己的人生,认为成绩好坏并不重要,努力学习不可能改变父母和自己的命运,自己注定了将来只能像父母一样靠做苦力艰难生活,所以在学习上他们不但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逃避、厌倦学习。他们对自己没有学习的要求,从不制定学习计划,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和任务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在课堂上,他们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和其他同学讨论。当老师提问时,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认为自己不会,所以也不去思考,更不敢发言;即使对一些简单问题,知道答案也不举手回答,因为害怕答错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当老师点名提问时,他们会非常紧张和慌乱,说话结结巴巴,甚至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课后他们从不主动地看书学习,只是应付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一般都空着不做,既不动脑筋思考,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笨,再怎么思考也做不出来,询问别人又怕被耻笑。遇到考试,由于自卑,他们总认为自己不行,肯定考不好,会被老师训斥、同学嘲笑,所以考前不用功复习,考试过程中高度紧张,结果是成绩往往都比较差。有关研究也证实:留守儿童不管是由祖父母隔代抚养还是由亲戚朋友抚养,其学业成绩都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6]。鄂东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留守中小学生学习成绩极差占24.2%,学习中等偏下占63.6%[7]。

1.2 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由于自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胆怯和自我封闭,他们不愿也不敢与人接触与交往。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对周围的人存在戒备甚至敌对心理,对别人的善意关心容易歪曲,对别人的主动亲近容易抵触与排斥,对别人的轻视与讥笑更是恶语相向甚至产生攻击行为。留守儿童不喜欢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常常一个人坐在一边,默默地观看,显得非常孤独。有关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8]。他们在班级里从来不和同学说话,遇到问题也不向老师反映,即使受了委屈也不作任何解释,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没有亲人和朋友可以渲泄。留守儿童在与老师及异性伙伴面对面的接触中自卑心理表现得尤其突出,他们显得格外紧张、恐惧,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脸色苍白、心跳加快,伴随出汗甚至颤抖,说话结巴且语无伦次。在无法回避的人际接触和群体活动中,他们往往是会敷衍和应付,不愿敞开心扉与人沟通,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所以难以理解别人,也不容易得到别人的理解,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谊。他们比较容易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一旦与同伴发生了矛盾与冲突,又比较容易背叛。有研究表明,不论是父母双方还是一方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友谊质量中冲突与背叛的得分上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9]。

1.3 自卑心理在行为习惯中的表现

由于自卑,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会行为方面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管理,也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所以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表现出明显的行为问题。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6]。首先,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能按时上学,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在学校常常违犯校纪校规,无故迟到、早退、旷课甚至逃学,作业拖拉、抄袭、找人代做甚至不做,考试作弊,对于老师的教导不予理睬、不服从、恶语顶撞甚至恶意报复。其次,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父母的管教,他们显得懒散而且放任,往往晚上玩得很晚而早上不能按时起床,不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对于暂时行使抚养权的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不听话。再次,留守儿童难以形成良好的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语言举止不文明,对长辈不尊重、不礼貌,喜欢用恶作剧捉弄别人来引起亲人的关注或者自娱自乐。他们容易沉溺于网络,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团伙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丧失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部分留守儿童会有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最高人民法院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10]。

2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教育对策

2.1 加强亲子沟通,充分发挥监护人作用

为了防止父母教育影响的缺失,维护家庭教育的完整性,父母亲最好轮流外出打工,这样可以保证有一个人在家负责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监护的作用。不管是父亲、母亲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在外期间都应当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学习情况,与孩子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让孩子始终能够感受到亲情的存在、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父母双方还应当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询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以及思想发展的动态,以便于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如果时间允许,父母应当定期回家看望孩子,给予孩子亲情的温暖,这种短暂的团聚往往能在孩子心理上留下永久的美好回忆。在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中,父母亲切忌把自己的孩子与打工所在城市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城市孩子的标准来要求农村留守儿童,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也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当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为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在家暂时行使抚养权的监护人,应当尽责尽力,给孩子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注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充分理解和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难,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2.2 重视心理健康,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重视自卑心理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注意发掘留守儿童的优点和特长,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醒其他同学不要排斥和歧视留守儿童,充分利用班集体强大的教育力量,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到大 家"的温暖。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互帮互助小组,利用同学的友情弥补留守儿童暂时缺失的亲情。学校还应当设置心理教育类课程,把自卑心理的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个单元在全校实施,或者通过团体辅导以及班会开展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专题教育。每所学校都应当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自卑心理、纠正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代理家长制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个成功经验,其做法是由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作为代理家长的老师,由于每人只要负责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指导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应当经常与留守儿童及其临时监护人接触与联系,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与留守儿童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其上进心,树立不畏挫折、敢于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帮助其培养自信,发掘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开发。

2.3 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这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应尽的责任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度缩小城乡差距,使得广大的农民阶层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有所作为,在自己的家乡就能劳动致富。只有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才能真正让农民及其子女活得有尊严,活得自信。留守儿童所在的乡镇或社区应尽的责任是:组织对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的教育培训,通过讲座等形式让他们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了解留守儿童的特点以及在身心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与留守儿童交流和沟通的方式方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科学的教养方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乡镇或社区还应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净化社会风气,建立图书馆、青少年宫以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活动,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区活动和联欢,让他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逐步形成自强、自信、自立的人格。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城市也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首先,应当完善农民工用工机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利,提高农民工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使农民工有基本的经济基础和时间保证能够定期回家看望和照顾自己的孩子。其次,应当创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对农民工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教育他们如何当好父母、教育好孩子。再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取消户籍和学区的限制,降低农村儿童在城市学校入学的门槛,让农民工子女能够随其父母在城市上学和参加高考。这样,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将逐步减少,由于亲情的缺失和父母监管不到位而引起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变成了流动儿童以后,也会带来其他问题,必须引起流入城市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15-18.

[2] 徐永光.让农民工子女有更多机会进城读书[N].人民日报,2009-02-25.

[3] 刘霞,赵景欣,等.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6):7-20.

[4] 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5]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78-84.

[6]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 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855-858.

[7] 李佳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12):112-113.

[8] 侯洋,徐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自卑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8):564

[9] 孙晓军,周宗奎,等.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2):337-340.

[10] 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9):29-33.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