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个性化推动和实现均衡化
2012-04-13肖昌斌
◎/肖昌斌
按国家和省出台的时间表和规划图,各地展开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冰之旅已一年多。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均衡化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完成教育资源简单重组的“物理均衡”之后,推进均衡的工作很容易失去方位感。因此,县域教育寻求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意义重大。襄阳市襄城区把一所所薄弱学校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学校,鲜明的个性造就了前所未有的质量,弱校变成了强校,区域教育在动态的发展中实现了高位均衡,赢得了群众的口碑。襄城区寻求并构建的模式是用区域内个性化学校建设来推动并实现全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化。
打造个性化学校是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选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和省都出台了宏观的方案和措施,这些宏观政策如何在县域内平稳落地,需要教育决策者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说到底是特色学校的大量缺失。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培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学校办学的总体要求。打造个性化学校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引领社会的回应,是顺应孩子成长规律办学的回答。为什么在教育均衡化进程中会出现拥有豪华校舍的薄弱学校?原因在于对教育均衡的认识“薄”,对特色办学的认识“弱”。区域内教育质量的均衡绝不是千校一面,用千校一面的思维和思路来推进均衡只能是南辕北辙。什么是薄弱学校?核心标准是质量,学校质量的体现关键在于特色和个性,而远非分数。襄城的实践再次证明:改造薄弱学校最科学的选择是搀扶着薄弱学校向个性化学校前进,而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选择是搀扶着每一所薄弱学校向个性化学校前进。
打造个性化学校是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湖北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用两项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作保障,配套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关爱工程等四项工程。襄城模式核心价值是个性化学校建设,他们以个性化学校建设统领四项工程,调配和使用教育资源。即以个性化学校建设的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以个性化学校建设的需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以个性化学校建设的质量体系推进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以个性化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推进关爱工程。他们将全区教育质量的均衡转化为区域内个性化学校的打造,将打造个性化学校作为襄城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手段,让各个教育要素、各项教育政策、各种教育事件等与个性化学校建设形成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增强各项工作向心力的同时,也实现教育要素的增值。
打造个性化学校是实现县域教育高位均衡的显性目标。教育的均衡是学校质量的均衡,教育的高位均衡则是学校文化的均衡。教育的高位均衡标准是什么,目前还没具体的指标量化,但我们可以这样描绘一个区域教育高位均衡的共识的图景: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姹紫嫣红的素质教育百花园,在这个百花园里,每一所学校都因其个性而美丽。个性的深处是文化,学校个性成熟的标志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襄城模式将推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的显性目标定位于用文化的方式打造出个性化学校,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念:教育不仅要面向现代化,更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面向世界,更要融入世界;不仅要面向未来,更要引领未来。他们将高位均衡的共识图景变成了生动的实践,其成功的基础在于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因学校文化的均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教育对于社会不再是迎合,而是引领。
本土的才是世界的,个性的才是共赢的。学校发展是这样,区域教育发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