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建设“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思考

2012-04-13吴海英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会计专业

吴海英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会计系,安徽 合肥 231131)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0-2015年)明确提出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并且提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安徽省作为职教大省明确提出,实施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大力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必须把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综合型会计人才作为目标,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职业教育“双师型”高素质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因为会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以及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前景。因此,积极探索“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途径,便成为高职院校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教育特征决定了其从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会计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型的专业,“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更凸显其重要性。目前,“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的界定主要是:

1、“双证书型”,具有职业从业资格证书与同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双职称型”,获得高等院校教师系列职称与会计专业技术职称。

3、“双能力型”,既能胜任高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4、“双融合型”,既持有“双证书”或既具有“双职称”,又具备“双能力”。

“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能力提高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实际上是要将他们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理论实践型”与“实践理论型”两种类型师资群体。

(一)建设“理论实践型”会计师资群体

1、建设“理论实践型”会计师资群体。“理论实践型”是针对具备理论知识而相应的实践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成长历程即家门-大学门-高职院校门。他们大都具备高等学历,接受了系统的会计学科教育,基本属于“会计理论型”的教师。高职院校会计教师不仅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会传授会计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要具备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这也是“素能本位,理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要逐步实现教师从理论型向技能型转变,需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会计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主动到企业兼职锻炼、与企业合作申报横向课题,从企业会计工作实践中为学生寻找综合毕业设计课题等专业技术工作。青年教师只有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到基层第一线进行历练,才能提高自己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引导能力,尽快完成从“理论型”到“理论实践型”的转换过程。

2、建设“理论实践型”师资群体具体举措。

(1)“硕士帽+企业装”。会计专业教师必须要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会计的职能是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只有深入企业,了解其工作流程才能正确核算产品成本,才能熟知会计信息的生成、确认、计量等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才能对交易与事项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分摊。会计专业教师要兼有实职,肩负具体工作任务,同企业员工一起参加工作考核,认真开展专业管理分析等。

(2)可重点推行一师一企实等制度,即每一名教师至少要和一个企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参与企业的会计培训和研发,有条件的可以挖掘申请横向科研课题,为开展工学结合、学生就业和双师培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重点推行可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做起。

(3)开展双百双进活动——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职业院校送专业教师进入企业一线,请企业的行家高手走上学校的讲台,从而加快学校与企业的对接。

(4)组织双出访交流培训活动。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考察、研修、进修、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等优质教育资源。

(5)双赶考活动——会计专业教师同学生双双走上赛场赛技能激发会计专业教师熟悉专业学习的紧迫感和提升专业技能的激情。

(6)与高校的访问学者相对应可考虑高职院校的访问会计师,并制订相关制度进行保障与管理。学校利用暑假或教学轮空时间,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公司实地接触到先进的实践知识,及时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会计前沿知识及新会计准则变更。

(7)建立会计教师工作室。可依托国家、省级、院级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会计知名的专家建立教师工作室,发挥名师、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在新教师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作用。

(二)建设“实践理论型”会计师资群体

1、建设“实践理论型”会计师资群体内容。“实践理论型”是基于企业兼职教师而言的。

示范院校建设期内,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这部分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企业、工厂的会计师,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但是这些兼职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经验、教学技巧难免缺乏,因此要帮助这些教师补上教育理论,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他们,共同在一起备课,尽快熟悉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和熟悉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全面掌握适应高职教育的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完成从工程师到高校教师的转化,从“实践型”到“实践理论型”的转换。

2、建设“实践理论型”会计师资群体具体举措。

(1)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兼职教师是学院的“编外人员”,他们大多来自企业,有他们的优势,但也有一些问题,如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担任教学工作,精力有限,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定职业院校聘请兼职教师的措施和办法,在兼职教师中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最大可能地把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标本兼治,发挥作用。针对兼职教师的实际问题,加大宣传,让兼职教师对高职教育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关心他们的工作,在课程教学安排、教学管理、教学考核评价工作等方面校内校外一个样,可依托某个课题、某个项目,由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做到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二、“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质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走专兼结合原则之路,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走社会化之路,因此会计教师队伍结构也必须多样化、社会化。

三、“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倡导专业建设与企业密切合作,让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管理、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财务会计需求,这样既可以增强会计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同时又可以把会计实践知识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专业带头人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与企业在会计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在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切实做到为企业创作效益,用科研成果引起企业合作的兴趣和注意,这样,专业教师也就成为了行业师傅。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会计人员也可选聘为学校兼职教师。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使企业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学校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校企密切合作、深度合作,以会计专业为纽带成立学院专业合作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平台,探索“四双”模式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即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提供双向保障。

1、会计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说学校开设的专业是属于社会的、属于企业的。因此在会计专业建设方面必须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专业建设中对于重点(特色、示范、教改等)专业需要有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可聘任(聘用)一批具有会计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根据会计专业建设要求和专业带头人的优势来补充学院单一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的不足。两个带头人共同进行专业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结合的科研课题,集体合作,形成合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共同带领团队进行专业建设。

2、核心会计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

围绕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内容,校企双方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侧重和分工。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从事相关会计及财务管理等工作,将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带给企业,加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同时聘任(聘用)一批优秀会计人员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企业骨干教师,校企双方骨干教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核心课程建设内容,这样的双赢是学校和企业都期盼的。

3、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双重身份

校企双向兼职双重身份,相互渗透,深度融合,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教学团队专任教师在合作企业中有实质性的兼职,教师按企业员工制度管理,企业也相应地派人到学校兼职,遵守学院有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兼职人员在对方均有实质性兼职。如学校专业带头人在企业兼职财务总监,企业专业带头人在学校兼职系副主任,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被聘为财务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财务人员在学校兼职教研室副主任等。校企双方兼职人员都在对方单位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如到学校兼职的财务人员可根据学院专业建设承担一项或多项专业建设任务,到企业兼职的学校教师可根据合作企业发展要求进行财务服务、财务咨询和财务应用项目研发任务。校企双方兼职人员在对方单位均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兼职不仅仅是挂名,不仅仅是校企合作达成意向、达成共识,而是校企双方的兼职人员必须在对方有实质性的工作职责。

4、校企双方提供双向保障

校企双方共同定协议、共同定职责、共同定报酬、共同定考核评价方式。通过签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合作协议,在法律上保护校企双方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校企人员兼职管理制度,互相委托对方对兼职人员在兼职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管理;校企双方对对方的兼职人员都支付一定的津贴,给予荣誉和奖励;校企双方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和机构负责人对兼职人员的工作、待遇等方面进行管理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双方共同商定兼职人员的续聘、待遇提升和解聘措施。

实质性合作,取得实质性的建设成果。表现在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定单合作、冠名班建设、企业应用项目开发、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自身建设等方面。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会计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