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与人医加强合作应对新挑战
2012-04-13翁善钢
翁善钢
(上海市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浦东 200137)
编者按:
2010年4月24日,第十个世界兽医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同一个医学”的倡议,把兽医的地位提到了同“人医”一样的高度。值得指出的是,这并只不是一次对兽医刻意的宣扬,而是在现今社会中,兽医工作的确已经超越了“保障动物健康”的范畴,世界各地兽医人员在维护公众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动物福利、食品安全和食品保障做出卓越贡献。那么,与之前相比,当今社会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而需要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与“人医”合作?兽医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就这方面的问题,上海市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翁善钢将与我们做详细解鉴。
19世纪时,德国外科以及病理学家Robert Virchow指出,人医同兽医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不应该有分界线。当时提出的这一观点是全新的,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然而,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人医和兽医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动物疾病对生态变化以及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加拿大外科医生William Osler是第一个在英语中引入“One Medicine”(同一个医学)的概念的学者。1984年,兽医流行病学以及寄生虫病专家Calvin Schwabe 在他的《兽医同人类健康》一书中再次引入了这一概念。Schwabe指出动物及其产品同人类健康的相关程度越来越高,人医和兽医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各种疾病的发生。Schwabe的书出版之后,“同一个医学”的概念进一步得到认同和发展,促进了人医同兽医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流行的1 461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中有875种具有动物源性。在过去的30年中,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并没有明显的减少,甚至还出现了不少新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中有75%是具有动物源性的。各类传染病的不断出现也使“同一个医学”的概念显得更为重要。兽医通常对生物系统的了解较为深入,对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过程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在动物疫病大规模暴发时也有一定的诊断和防控经验。在重大人畜共患疫病发生时,兽医往往也处于整个防控工作的第一线。要实现“同一个医学”需要兽医工作者同其他领域的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出现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一、国际贸易与旅游
国际间人员、动物以及农副产品的流动能够迅速地将疾病的病原传递到世界各地。食品供应的全球化使得很多疾病通过牲畜或者其他农业产品传到了原先没有某种疾病的国家或地区。出口商品装船起运时不经过检疫很容易将患病动物、昆虫媒介、带病的植物产品等引入原先不存在某种病原生物的国家和地区。例如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亚洲虎蚊(Asian tiger mosquito, Aedes albopictus)通过进口的一批来自亚洲的轮胎被引入美国。牛瘟在19世纪80年代被引入非洲,由于肯尼亚当地的水牛对这种疾病没有自然免疫力,当时造成肯尼亚90%以上的本地水牛死亡。
二、全球气候变化
随着蚊子在全球分布范围的扩大,通过媒介传播的一些疾病如黄热病、脑炎等的分布范围也将扩大。上世纪80至90年代期间,气温的升高,冬天时间的缩短造成一些热带病如登革热和疟疾分布的范围大大扩展。
三、森林消失
大量森林被砍伐之后导致很多人畜共患病的野生动物宿主同人类居住地更近了。上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猪和人群中突然出现的尼帕病毒(Nipah virus)就是因为人类大规模砍伐森林引起的。尼帕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蝠,以植物果实为生,大量森林砍伐后使其食物来源被切断了。果蝠开始飞入人类栖息地,以一些果园或者猪场中的果树上的果实为新的食物来源,很快其所携带的病毒便传递给了猪和人。
四、人口过多
随着人类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的居住地也逐渐靠近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类同野生动物及其携带的疾病的接触也越来越多。埃博拉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被认为是从黑猩猩传递给人类的。非洲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食用野生动物肉的现象增加,在捕猎、屠宰或者食用的过程中接触到患病动物的血液或者组织后很容易导致人类患病。此外,野生动物也会受到人类或者家养动物的疾病影响。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家养的狗暴发犬瘟热疫情后导致坦桑尼亚Serengeti国家公园内的狮子以及其他食肉动物的死亡率大增。
五、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现已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旅游活动很容易将人类疾病带给野生动物。例如,人类将疾病传给山地大猩猩的潜在可能性要大大高于其他动物。乌干达卫生部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如疟疾、麻疹和结核是最容易通过人类传给大猩猩的。因此,在开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做好相关的工作防治动物感染人类疾病。
六、食品安全
近些年,出现了多种危害到人类食品安全的传染性人畜共患病。防控这类疾病需要人医和兽医紧密合作。兽医、公众卫生以及医学工作者应该同时不间断地参与食源性疾病(如牛海绵状脑病、大肠杆菌病)的追溯以及防控工作。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是一种类似绵羊痒病(scrapie)或者人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疯牛病最早由英国的兽医诊断出来的。疯牛病病例数增加同饲料加工过程中饲料蛋白和钙的来源是动物的肉骨粉有关。在牛被诊断出疯牛病几年之后,英国出现了一种症状类似克-雅氏病的疾病。对这种变异的克-雅氏病进行溯源,发现同感染了阮病毒的牛有关,病人食用了含有阮病毒的牛肉组织。自从1996年以来,疯牛病已经造成18万头以上的牛死亡,同时也导致200多人死亡。疯牛病在英国最为流行,但在21个其他国家也都有牛发生疯牛病的病例报告。控制疯牛病的主要措施是严格限制给家养牲畜或者人工捕获的野生动物饲喂反刍动物源性的肉骨粉。临床兽医或者肉类检疫人员应该加强监测和监管,防止病毒进入饲料或者食物供应链中。不少国家已建立起相关的监测系统,确保畜群中没有疯牛病患畜。
近几年,美国的菠菜以及生菜等蔬菜中出现大肠杆菌O157:H7污染给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的监管带来了困境。起初,牛被认为是O157:H7的储存宿主,但是生产蔬菜的农场却跟牛没有直接联系。研究调查人员先后调查了灌溉用水、有机肥料甚至鸟类也成为了污染源的怀疑对象。最近,有报道称野猪可能在细菌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野猪在牧场上同牛有过接触后,又进入了蔬菜地。在这一过程中,野猪的粪便可能污染了蔬菜。美国的现代化农场采用机械化的蔬菜采收方式,因此收割过程中极可能将有粪便污染的蔬菜一起采收。于是,这些蔬菜直接成为了疾病传播的媒介。兽医同公共卫生以及医学方面的专家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出现的威胁全球食品供应的因素,为人类提供安全充足的食物和水。
七、生物恐怖主义
有不少人畜共患病对医学界而言是较为陌生的。这类疾病致病力强,缺乏治疗方案,易于传播,存在作为生物恐怖主义的风险。生物恐怖主义可以以农业为目标造成经济紊乱,损害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畜群暴发大规模的人畜共患性疾病时,导致大量动物被扑杀,牲畜的进出口受到限制,同时人类对疾病的恐慌情绪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兽医和人医的专家学者应该共同参与制定防控具有生物恐怖主义风险的人畜共患病的计划和战略。
八、积极应对挑战
许多国家已经接受了“同一个医学”的观点。“同一个医学”的基础往往从教育与合作开始,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医学会(AMA)、美国兽医学会(AVMA)以及疾控中心(CDC) 在2007年的AVMA年会上对共建“同一个医学”的机制发表了联合声明。这一机制包括下列内容:(1)面对新出现的全球性疫病加强各学科职业领域的合作,包括兽医、人医、环境卫生、公共卫生以及野生动物研究人员。(2) 兽医、人医以及公共卫生院校合作设立再教育以及培训中心。(3)兽医专业的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共卫生的课程。(4)鼓励临床兽医继续参加高级层次的进修、培训或者攻读博士学位。美国兽医学院协会(AAVMC) 自2000年起就已在各大兽医院校增加了公共卫生方面的课程内容。现在,能够授予预防兽医学硕士学位的学院已由原来的4家增至22家。美国的兽医研究人员同其他领域的相关机构以及研究人员联系很密切。很多兽医学者所研究的课题或者参与的项目往往是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卫生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土安全部、农业部、环境保护局等部门机构共同完成的。而这些年,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兽医教育中也增加了有关公共卫生、人畜共患病防治等课程内容。随着疯牛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人畜共患病的暴发,各国也逐渐重视兽医在传染病发生时所起的重大作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兽医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相信在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以及各领域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将能够防控更多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
在检验检疫的日常工作中,似乎兽医应该从事动物检疫工作而人医从事的是卫生检疫工作,但是,近些年,高致病禽流感、西尼罗热等重大人畜共患病疫情的暴发,是我们逐渐意识到单靠兽医或者人医进行疫病防控是不可能实现的。兽医应该同人医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各类疫病所带来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