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尼尔氏综合征看中医对疾病的微观认识

2012-04-13

陕西中医 2012年12期
关键词:氏病淋巴液痰饮

孙 青 孙 健

宁夏自治区灵武市中医医院(灵武 751400)

美尼尔氏综合征是在1861年由一位名叫美尼尔(meniere)的医生首先揭开了内耳性眩晕的原因。他对人的平衡器官作了解剖研究,发现平衡器官有异常病理改变,压力增大,循环障碍中,致内耳膜迷路积水,保持不了液体平面,从而出现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的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用微观解剖分析的方法认识清楚此疾病有151年的医学史,我们回顾中医的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对眩晕是怎么认识的,仲景曾认识到“诸如阳气阻遏,燥屎内结,水气上犯,痰饮上逆,阴液耗竭等,皆足以发为眩晕”。在1800年前,中医就已经认识到眩晕病有一种类型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水气上犯,痰饮上逆”。这样对眩晕的微观认识,与现代医学关于内身性眩晕系膜迷路积水完全吻合一致。

虽然两种医学认识人体疾病的方法不同,但它最终的结果却一样。由此证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有别于现代医学方法的另外一种科学方法。从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阳气阻遏,水气上犯,痰饮上逆”的认识论指导下,选用通阳降痰饮的中药组成处方,就能治愈美尼尔氏综合征。在《金匮要略》中有“泽泻汤”和“苓桂术甘汤”等,在临床中用以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其效果非常显著,从理论和具体治病的可靠疗效上,都证明了中医水气上犯,痰饮上逆的正确性。

中医学关于认识眩晕的病因病机,如果我们细心去对比研究分析之,其实两种医学最终的认识结果是相一致的,只不过中、西医认识该病的理论方法和认识途径不尽相同,语言文字表述不一样罢了。现代医学将眩晕疾病的分类主要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周围眩晕(又称耳性眩晕);二是中枢性眩晕(又称脑性眩晕)。以眩晕的程度而论,最剧烈的病首先是美尼尔氏病,它是以眩晕为其主要的突出症状,其次是前庭神经元炎,再其次就是延髓外侧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颈椎病引起),耳迷路炎,药物中毒等眩晕也颇剧烈。另外,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者也表现一定程度的眩晕,其程度一般较轻,而且也较少以眩晕为主要表现。

中医学对眩晕类疾病的认识有其自身的方法,在治疗该病时也有一整套的优势和特色。现代医学对眩晕类疾病,除了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现代医学占居绝对优势之外,在内科药物治疗上中医具有优势和特色。对于表现眩晕剧烈的美尼尔氏病,该病最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关于本病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但手术治疗是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行手术以破坏内在的结构,有些病人术后仍然有病症发作的表现。给予手术治疗,其适应的范围很小,临床效果也不理想,在临床上遇急性发作的美尼尔氏综合征之患者,用镇静剂、血管扩张剂、输液加利尿剂、B族维生素类药等治疗,只能缓解症状,长期应用这些方法治疗,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病。在世界上关于眩晕类疾病学术交流会上,相关权威专家人士曾讲:美尼尔氏病至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也是以开窗减压缓解为主,所以该疾病仍然是世界医学公认的疑难病。岂不知在我们中国,中医师用中药就能很好地控制病症或治愈本病。中医很少让病人去接受手术治疗的,笔者和我们的团队们,多年来,用中药防眩汤治疗美尼尔氏病60例,用中药川芎嗪治疗该病120例,全部病例均有效。病人在初次发生时,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按疗程正规地治疗并稳固疗效,病情均能治愈,个别以后再复发者,继续给予同样的方法治疗,病症缓解后,继续服药三周至四周巩固疗效,一般也能治愈。随访的病例有三年、五年、八年、十年及二十年的未有复发者。在此我们只介绍中药防眩汤的应用。防眩汤药方为:黄芪15~20g,党参15g,半夏10~12g,桂枝10g,茯苓20~30g,白术15~30g,泽泻20~30g,炙麻黄10g,生白芍20~30g,当归20g,川芎15g,熟地15g,天麻10g,香附10g,陈皮10g,川牛膝10g,甘草8g,生姜6g,用法为水煎服,1d1剂,一般嘱患者服药二周能控制眩晕发作;四周至六周可治愈该病,个别情况病人可延迟服药至八周时间,以求治愈稳定疗效,防止复发。

美尼尔氏病现代医学研究其发病机理及病理改变是由于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淋巴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内淋巴系统膨胀,压力升高,致使内耳末稍器缺氧和变性,如何消除此种病因和改善此种病理变化,西医的特点是直接给扩张血管和利尿药治疗,显然只是治标不治本。内耳之淋巴代谢失调障碍,属中医里的脏腑、气血失和,经络的功能失调性病患,可恰好中医药又特别擅长调理此类疾病。中医从脾、肾、肝、肺此四脏气的功能着手调理为宜,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气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内津液代谢运行正常,若津液代谢输布失常,痰饮、痰湿上犯阻遏于人体内耳,即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所以治疗本病首先要予以健脾。另外一方面根据中医脾系统的生理功能,健脾益气,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津液之代谢,就能够促进全身以及内耳之淋巴液吸收,改善内耳淋巴的吸收障碍,还能调节全身淋巴液的分布平衡,这也是中医治病发挥整体调治的作用之一。乳糜尿也是淋巴吸收及代谢障碍的典型表现病症,中医用健脾祛湿的治法就能治好该病。因此,人体内不论什么部位的淋巴液代谢发生病变,均能适宜用健脾运化水湿的原则治疗。

有关从肾和肝论治,该病其病位在内耳,按中医脏腑经络学说,肾开窍于耳,肝与肾同源,若肾气不足则气化不足,激发功能减弱,则可影响内耳淋巴液的正常代谢作用;肾气虚则肝气偏旺,从而可出现肾虚肝旺之阴阳平衡失常,致内耳的淋巴液分泌过多;又因肝之疏理气机失常,则分泌过多和脾虚吸收不及的淋巴液留滞于内耳,致内耳循环压力升高,内淋巴系统膨胀,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故眩晕,呕吐,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之症发作。关于从肺调治本病,是因为淋巴液之代谢中医认为要有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的功能发挥。中医里的津液代谢就包括淋巴液的正常运行代谢,人体正常的淋巴液代谢属中医讲的津液,其生成与输布,主要与脾的运化,肺的输布通调,肾的气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如果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多由脏腑功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引起淋巴液停滞于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就变为痰和饮了,痰和饮既是致病因子又是病理产物。

上述防眩汤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之传统四君子汤,取健脾益气,运化痰湿水饮;黄芪补气助津液代谢之动力,气虚则津液易停滞不行则成痰湿及水饮;泽泻利水渗湿又能活血利水,以加强津液代谢及排泄;用当归、川芎活血,血液流行旺盛流畅则以利津液流行也正常;用熟地补肾增气化,激发津液运行;用生白芍和天麻平肝气之旺盛治眩晕,《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用半夏和陈皮加强之原方里的茯苓、生姜、甘草取二陈汤之意,主要用以降逆痰饮及水气上犯,亦有健脾化痰之功效;用香附疏肝行气,取气行则津液行,行气行津则津液不停滞;麻黄宣肺气,利水湿,配川牛膝以肃降输布痰饮水气下行;全方整体调治痰饮、水气上犯于内耳,何恐眩晕不除。

中医的这些识病理论和治病原则,其语言表述虽然古代传统,对疾病的微观分析认识多推理判断,但此就是中医古代科学的固有本来特点,可是按照这些学说,临床选方用药治病确有好的疗效。所以,我们常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揭示人的生命现象,就是需要传统和现代两种医学共同发挥作用,才有可能是完美的。

猜你喜欢

氏病淋巴液痰饮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改进
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液漏护理体会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