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12-04-13张振顺审校天津市蓟县尤古庄医院中医科天津301902

陕西中医 2012年12期
关键词:病位胰岛研究进展

张振顺 审校 常 柏 天津市蓟县尤古庄医院中医科(天津 301902)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率的多病因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悠久历史,近年来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并揭示其降糖作用是多途径、多因素的[1]。本文就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1.1 先天不足五脏虚弱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指出了五脏虚弱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按照现在的观点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因素、遗传因素有关[2]。这就是为什么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中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

1.2 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素问·奇病论》说的更明确,其中言“消渴者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明确指出得消渴病的人多由于吃得太多太好,即过量摄入高热量的饮食造成肥胖,而肥胖可使人生内热,长期内热就可转消渴。

1.3 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对于情志失调可诱发本病。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

1.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古代医家认为,房室不节,房劳过度,不仅可令人早衰短寿,还可诱发本病。《备急千金要方·消渴》篇说:消渴由于“凡人生放恣者众,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极意房中,稍至年长,肾气虚竭,……此皆由房室不节之所致也。”《外台秘要·消渴消中》篇说:“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说明房室过度、肾燥精虚,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3]。

1.5 滥服药物耗伤阴津 此外如今西药盛行,很多西药使用不当均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近年的研究观察认为多种西药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激素、抗菌素、避孕药等,其中有不少品种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胰岛素分泌,或使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影响血糖的利用。

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药在治疗糖尿病和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的优势主要有几个方面:

2.1 中药能够改变临床症状 糖尿病的乏力疲倦、大便干燥、睡眠不好、肢体麻木、出虚汗,对这些症状,中药都具有从根本上改善的效果。通过中药调理,使人体各项机能重新焕发活力,脏器在平衡中自我调整。

2.2 中药有调节胰岛功能的优势 调节胰岛分泌功能,平稳血糖。能调节胰岛分泌功能,恢复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平稳降血糖;它能改善糖尿病症状,对糖增高及脂代谢紊乱等引发的体倦乏力、饥渴消瘦、手脚麻木、针刺疼痛、皮肤瘙痒等糖尿病症状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4]。

2.3 中药有综合调节代谢的作用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不仅仅是胰岛有病了,还与肝脏、脂肪组织、胰岛、大脑、胃、肠、肾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中药是一个整体的调节的过程。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位是脾胃肝肾,与脾胃、肝肾都有关系[5,6]。所以,通过总结调整、综合治疗,能够让血糖相对稳定、血脂稳定、胰岛抵抗得到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极大的恢复,有综合调理的优势。

2.4 防治并发症的优势 防治并发症,降低血糖、糖基化红血蛋白、血肌酐、减少尿蛋白、尿白蛋白、调节脂肪质代谢等多个方面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中药由于其先天的优势即其功能的多样性,使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标本兼顾[7、8]。

2.5 因人而治的优势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的方剂众多,变化多样,适合各类糖尿病患者。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特质、病症、性格、季节气候,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切实做到对因治疗、对症用药、药方随证加减,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从根本上打破了“千人一药,万人同方”的常规[9].

3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早在《内经》、《金匮要略》中就有详细记载[10]。至明张景岳发展为三消分证。近年学者虽然提出从脾(胰)、痰、湿、瘀及从肝论治,诸观点均因强调角度不同造成。纵观前人论述结合临床糖尿病发生、发展全过程,结合中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精神,从如下三方面辨证论治:① 阴虚热盛型:阴虚热盛型为早期阶段,表现以实证,热症为主的病位在心肺,肝胃,并发症少,而轻,通过滋阴疏肝,清热,泻火,达到改善病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主目的[11、12]。② 气阴两虚:气阴两虚以虚症,热症为主,病位在心、肺、脾、肾,有诸多轻微并发症的中期阶段落,通过益气养阴,控制病情,企以转机,把握并发症发展为主要目的[13]。③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型以虚症,塞症,夹瘀夹湿,并发症多而重的后期阶段,病位在心,脾、肝、肾,经补脾肾,活血化瘀,达到改善症状,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14、15]。

4 总结与展望 中医学是研究复杂系统和复杂性的复杂性科学,提倡个体化辨证思维的培养、运用[7]。中医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药物、针刺以及刮痧等外在刺激的手段使患病机体自我调节,使之从“阴阳失调”恢复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所以中医治病是一种治本的方法,特别适宜于治疗慢性病[8]。相信随着中医药现代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病上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向志雄,黄诚,彭新君,等.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321-325.

[2]方 芳.黄酮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7,28(1),39-44.

[3]Kwon KB,Kim EK,Lim JG,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Coptidis Rhizoma on 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SNAP)-induced apoptosis and necrosis in pancreatic RINm5F cells[J].Life Sci,2005,76(8):917-929.

[4]Park MY,Lee KS,Sung MK.Effects of dietary mulberry,Korean red ginseng,and banaba on glucose homeostasis in relation to PPAR-alpha,PPAR-gamma,and LPL mRNA expressions[J].Life Sci,2005,77(26):3344-3354.

[5]Lee H,Gonzalez FJ,Yoon M.Ginsenoside Rf,a component of ginseng,regulates lipoprotein metabolism through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alpha[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6,339(1):196-203.

[7]Hou Z,Zhang Z,Wu H.Effect of Sanguis draxonis(a Chinese traditional herb)on the formation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ra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5,68(1):3-11.

[8]Xu ME,Xiao SZ,Sun YH,et al.The study of anti-metabolic syndrome effect of puerarin in vitro[J].Life Sci,2005,77(25):3183-3196.

[9]Ko BS,Choi SB,Park SK,et al.Insulin sensitizing and insulinotropic action of berberine from Cortidis rhizoma[J].Biol Pharm Bull,2005,28(8):1431-1437.

[10]倪海霞,任卫东.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与社区强化管理[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504-505.

[11]张效科,孟凡冰,段玉红.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IL-1β、TNF-α及CD54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8 ,37(09):1136-1137.

[12]焦胜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西医治疗进展[J].陕西中医,2012,33(4):503-505.

[13]宋义清.2型糖尿病预防浅析[J].陕西中医,2011,32(2):252-253.

[14]王 评,张毅之,彭万年.糖尿病阳虚本质探析[J].陕西中医,2011,32(1):58-60.

[15]胡筱娟. 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辨治思路探析[J].陕西中医,2010,31(12):1691-1693.

[16]红 梅,沈 璐.从《内经》看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J].陕西中医,2009,30(12):1638-1639.

猜你喜欢

病位胰岛研究进展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