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集型针刺治疗眩晕病28例

2012-04-13龙海翔徐雪莲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连云港222000

陕西中医 2012年12期
关键词:密集型压痛痛点

龙海翔 徐雪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连云港222000)

眩晕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也是疑难病症。属于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的主诉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涉及到多个学科,多个系统,现代医学将眩晕分为耳源性眩晕,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眼原性眩晕,植物神经官能症等等,机理很复杂,其中以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最为多见。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1]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昏倒等症状。目前治疗眩晕的方法很多,笔者受到软组织外科学及传统中医经络学说的启发,将两者结合,通过寻找压痛点,采用密集型针刺法治疗眩晕病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28例病例均来自本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男16例,女12例,年龄在23~72岁。28例患者中有12例从未经过任何其它内科治疗,16例曾服用西药或者中药治疗仍反复发作眩晕。病例纳入标准:根据软组织外科学[2]的解剖定位及传统经络学说的腧穴定位方法,对就诊患者采取寻找相关压痛点并给予短暂强刺激推拿后,选择其眩晕症状经过短暂推拿后明显减轻或消失者,无年龄限制。病例排除标准:①经过X线、CT、或MRI证实为肿瘤、结核、肿瘤转移等病变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变患者;③糖尿病患者;④血友病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或月经期妇女患者;⑥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 密集型针刺部位选择:根据《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的解剖定位,选择以下部位作为治疗眩晕的主要治疗部位:①枕项部压痛点包括:枕外隆突压痛点(相当于风府穴)、枕骨上相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相当于风池穴、天柱穴)。②颈椎后关节椎板压痛点(相当于颈夹脊穴)。③背部压痛点包括:胸椎后关节压痛点(相当于夹脊穴)、胸椎横突尖压痛点(相当于各脏腑之背俞穴)、肩胛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天宗穴附近)。④髋、耻骨联合压痛点: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相当于胆经的带脉穴)、阔筋膜张肌压痛点、臀小肌压痛点(相当于胆经的五枢穴、维道穴、居髎穴附近),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压痛点(此处亦为肝经循行部位)。

密集型针刺操作方法:在上述三大部位上寻找压痛点,并用龙胆紫做好标识,同一部位的压痛点往往不是局限一个点,而是一小片,我们在选择点的时候,往往采取密集取点,点与点之间距离约为1cm左右。在针刺前先给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推拿顺序为先从髋和耻骨联合压痛点,然后由下至上,最后推拿枕颈部压痛点。经过临床反复实践,很多患者,在对其髋和耻骨联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后,上部的压痛点反而减轻或者消失了,这时,我们认为这些患者上部的压痛点属于继发性压痛点,而下部的压痛点为原发性压痛点。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只需要针刺其下部的原发性压痛点即可。对于痛点不减轻或者消失的患者,则所有痛点均给予针刺处理。在选好痛点后,选择0.45mm直径的普通针灸针,根据部位不同选择不同长度,局部消毒后对各部位痛点作针距1cm左右的密集型针刺。针刺深度要求必须针刺到骨膜表面及肌肉附着点。并用理疗灯烤半小时后起针,1d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5次后,嘱患者休息1~2d再继续治疗。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经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检查无显性和潜性压痛点存在。显效:症状、体征消失,仅在劳累或者压力的情况下出现轻微眩晕症状。检查病变患处软组织有潜性压痛点;好转:症状、体征大部分明显改善,或者症状完全消失后复发有较轻的眩晕感觉。检查病变软组织处有一定数量的显性压痛点存在;无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检查病变软组织处有较多的显性压痛点残留或者有更多的显性压痛点发现。

治疗结果 28例接受密集针刺治疗的患者中,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者有8例,未痊愈者经过第二个疗程治疗后痊愈者有10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密集型针刺治疗眩晕临床效果显著。

典型病例 患者汪某,男,72岁,退休工人。因“头晕半月”于2011年5月9日10:30来我科就诊。刻下: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全身困倦,沉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现口服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查体:颈部活动尚可,颈椎项枕部广泛压痛,高度敏感,两侧肩胛部及腰髋部压痛明显,先对其腰髋部的压痛点行强刺激推拿1min,再次按压其肩胛部及颈枕部时,之前的高度敏感压痛点减轻大半甚至消失,且患者症状减轻80%,无明显眩晕,精神转好,自觉浑身轻松。只对其腰髋部痛点给予密集型针刺治疗10d后,其症状完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 论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眩晕多与肝胆经络气血不调有关,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如著名老中医麻瑞亭认为:眩晕乃肝胆经气血升降失常所致[3]。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从脏腑论治,眩晕的病变脏腑主要涉及肾,肝和胆;从病变经络论治,主要涉及督脉,肾经,膀胱经,肝经及胆经。古代医家治疗眩晕多选取膀胱经,督脉,胆经的穴位,且取督脉和胆经上的腧穴时多为局部取穴[4]。现代医学中常见的颈性眩晕和耳源性眩晕也多与传统的肝胆经气血不调有关。

笔者应用宣蜇人软外理论治疗颈肩腰臀等疼痛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眩晕患者用软外理论也可以找出明确压痛点,眩晕患者压痛点出现的规律多在枕项部,肩胛部,背部及腰臀部,这些部位正好处于肝胆经循行位置上,与传统经络基本吻合,符合经络学说治疗体系。软外理论将压痛点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治疗顺序为先治疗原发痛点,后治疗继发痛点,而传统穴位无原发和继发的分类。笔者在临床治疗时发现眩晕的原发痛点多在腰臀部,先治疗原发痛点后,继发痛点往往可以消失。对选择的痛点给予密集型针刺治疗,通过松解局部软组织,消除压痛点,从而疏通肝胆经气血,恢复气血升降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实践证明,治疗眩晕患者只要在上述部位寻找出压痛点,再按照从下到上的治疗顺序,经过简单的强刺激推拿后,区分出原发和继发痛点,以先治疗原发点后治疗继发痛点为原则,施以密集型针刺法治疗,往往都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经过长期实践与总结,我们研究出了上述这种规范化,标准化的眩晕治疗措施。此方法简单易学,疗效可靠,大大提高了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1]刘秀娟.眩晕病机浅析[A].陕西中医,2012,33(3):384-385.

[2]宣蜇人.宣蜇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311-315.

[3]孙洽熙.麻瑞亭治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0-122.

[4]吴 佳,李胜吾,胡幼平.古代医家治疗眩晕的腧穴应用规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5):57-58.

猜你喜欢

密集型压痛痛点
“快递进村”还有哪些堵点、痛点?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直击“走出去”痛点
解决痛点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各种模式都有痛点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