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2012-04-13林荣荣方显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稳定型疗程

林荣荣,方显明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林荣荣1,方显明2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多为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该动脉灌注区心肌需氧严重失衡[1]。现将近年来不稳定心绞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逐步认识到要提高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疗效,须抓住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不同亚型的本质[2]。黄汉超[3]通过回顾传统理论以及结合近几年运用温阳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认为“阳微阴弦”可能是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导因素之一,并指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以阳虚为主,标实多与心脉瘀阻有关,发作期多以寒凝血瘀或兼痰浊为主要特点。赵含森等[4]根据传统中医药学对本病的论述结合现代有关文献报道,提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六郁相关学说,认为本病属郁滞之病,气血痰湿郁阻是基本病机,可兼有食郁或火热内郁,并认为从火郁立论,应用或配用清热泻火解毒法治疗是中医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的新领域,应予充分重视。另外,王忠良等[5]认为脾肾气虚、瘀滞脉道、心脉挛急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 治疗方法

活血化瘀法。梁泰红等[8]将2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静滴,疗程15天。治疗组总有效率91.8%,且心绞痛、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唐军[9]用血府逐瘀汤治疗31 例,疗程30 天,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总负荷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87.1%。

益气活血法。童存存等[6]用益气活血中药汤剂治疗气虚血瘀证患者36例,疗程1个月,药用黄芪、白术、茯苓、丹参、党参、牛膝、桔梗等,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94.44%。孟庆芳等[7]治疗气虚瘀阻证,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疗程为1个月,心绞痛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温阳化瘀法。朱林[10]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瘀药(黄芪、细辛、桂枝、赤芍、丹参等)治疗36例,疗程30天。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总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80.56%。钟琳等[11]用加减暖肝煎胶囊治疗30例,用药3周,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93.33%。

清热涤痰法。李景君等[12]治疗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用加味小陷胸汤,治疗3周后两组中医证候、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何丽杰等[13]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30例,治疗4周。证实加味黄连温胆汤可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0.05),并有调脂的作用,可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祛痰化湿法。尚德师等[14]通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研究上海市名中医何立人教授创制的化湿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理,用化湿泄浊汤(泽泻、苦参、汉防己、玉米须、虎杖等)治疗痰阻胸脉证患者30例,疗程12周。发现能显著降低不稳定心绞痛Hs-CRP水平(P<0.05)。

益气化痰祛瘀法。叶健芳[1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益气健脾化痰活血中药(党参、山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蒲黄、白僵蚕、牛膝、山药、决明子等)治疗50例,疗程8周。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0%,心电图总有效率84%。董志等[16]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76例,药用黄芪、党参、半夏、茯苓、水蛭等,疗程4周。总有效率90.8%,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甘油三酯降低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豁痰祛瘀法。朱丽艳等[17]用瓜蒌、薤白、半夏、陈皮、竹茹、黄芪、丹参、枳实、当归、川芎、三七、甘草等豁痰祛瘀药物治疗40例,用药8周,总有效率92.5%,且治疗后降脂效果显著(P <0.05)。

清热解毒法。张根生[18]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疗48例,用药15天,总有效率89.6%,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吴同和[19]以四妙勇安汤治疗 45例,治疗 1个月,总有效率86.7%,并显著降低CRP。

益气养阴法。金先红[20]用加减通幽汤(生地、熟地、当归、制何首乌、山楂、桃仁、红花、水蛭、制乳香、制没药、血竭、甘草、人参、黄芪)治疗60例,用药14天,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8%,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0.0%。

补虚扶正法。田建华等[2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扶正补虚中药(黄芪、麦门冬、五味子、当归、炙甘草),用药15天,心绞痛频度和程度变化总有效率93.44%。

3 小结

近年来,中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已取得较大进展,较注重痰瘀并治。邓铁涛教授很早就提出了冠心病本虚标实、痰瘀互结的病机,在制定治法时以益气活血祛痰为主,强调益气健脾的重要性,并认为化痰应当为主在前,在健脾化痰方中佐以活血化瘀[22]。陈可冀教授治疗冠心病时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但又不能忽视痰浊湿阻,应祛痰利湿与活血化瘀并重[23]。同时,还应根据痰瘀并重、痰重于瘀、瘀重于痰等不同情况辨证施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1]Leonard S.Lilly.心血管病理生理学[M].李天德,智光主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3.

[2]王石,唐淑华.不稳定心绞痛中医诊治近况[J].江苏中医药,2004,25(4):58 -60.

[3]黄汉超.温阳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述评[J].中医研究,2006,19(1):53 -55.

[4]赵含森,郭玲.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六郁相关学说[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4(4):4-5.

[5]王忠良,钱士明,张寒梅.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机初探[J].湖南中医药,2005,21(6):58 -59.

[6]董存存,赵明君,周端.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6例[J].陕西中医,2011,32(5):557.

[7]孟庆芳,崔延昌.中西药合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703 -704.

[8]梁泰红,景素文.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110例[J].陕西中医,2011,32(2):134 -135.

[9]唐军.血府逐瘀汤对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7):404 -405.

[10]朱林.温阳益气化瘀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88 -89.

[11]钟琳,贺敬波,陈捷,等.加减暖肝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3):26 -27.

[12]李景君,王蕊,徐京育.加味小陷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2):123 -124.

[13]何丽杰,车启富,徐京育.加味黄连温胆汤对痰热互结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2):145.

[14]尚师德,张焱,陈咸川,等.化湿泄浊汤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421-422.

[15]叶建芳,刘文胜,李逢春.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9):36-37.

[16]董志.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76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8,23(4):456 -457.

[17]朱丽艳,倪国端.痰瘀并治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杂志,2007,21(5):46 -47.

[18]张根生.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2(24):66.

[19]吴同和.清热解毒法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6,26(11):43 -44.

[20]金先红.加减通幽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3):26.

[21]田建华,赵高明,蔡学兵.扶正补虚辅助治疗冠心病8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7):7 -10.

[22]吴广平,吴晓新.邓铁涛治疗冠心病临证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12 -1113.

[23]马晓昌.陈可冀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介绍-祛浊利湿与活血化瘀并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5):441-442.

R256.224.14

B

1004-2814(2012)11-970-02

2012-06-15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稳定型疗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