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菖蒲与混淆品水菖蒲的鉴别

2012-04-13虞文妹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脉须根丁香酚

虞文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江苏常州 213161)

石菖蒲与混淆品水菖蒲的鉴别

虞文妹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院,江苏常州 213161)

市场上混淆品水菖蒲经常代替正品石菖蒲使用,并且混淆品的外观性状与正品极为相似,现将二者鉴别如下。

1 来源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李自珍谓:”菖蒲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

水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本草经集注》谓:”在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真昌蒲,叶有脊,一如剑刃,四月、五月亦作小釐花也。”《本草拾遗》谓:”昌阳生水畔,人亦呼为昌蒲,与石上昌蒲有别,根大而臭,一名水昌蒲。”《本草图经》谓:”昌蒲,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今以五月五日收之。”《纲目》谓:”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昌也。”所述与今用之水菖蒲原植物菖蒲,多生湖、塘、沟边水中,叶长而宽,有中脉,根状茎粗壮之特征相一致。

2 产地

石菖蒲产于四川、浙江、江西、江苏、福建等省,以四川、浙江产量最大。

水菖蒲主产湖北、湖南、辽宁、四川等地.

3 采收加工

石菖蒲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成10cm左右的小段,晒干。

水菖蒲全年可采,但8~9月采挖者为良。挖得后,洗净,除去须根,晒干。亦有新鲜时切成0.5~1cm的小段晒干者。

4 形态特征

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根茎横生,具分枝,有香气。叶基生,剑状线形,长20~30cm,宽3~6mm,无中脉,平行脉多数。花茎扁三棱形,肉穗花序圆柱形,长3~10cm直径3~5mm,佛焰苞片叶状,较短,为肉穗花序的1~2倍,花黄绿色,花被6枚,两列,雄蕊6枚。浆果倒卵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水菖蒲为多年生挺水型草本植物。全株有特殊香气。具横走粗壮而稍扁的根状茎,径0.5~2cm,上生有多数须根。叶基生,叶片剑状线形,长50~120cm,端渐尖,中部宽1~3cm,叶基部成鞘状,对折抱茎。中脉明显,两侧均隆起,平行脉每侧3~5条。6~9月开花,花茎基出,扁三棱形,长20~50cm。佛焰苞长20~40厘米,肉穗花序直立或斜生,圆柱形,黄绿色。浆果红色,长圆形,有种子1~4粒。

5 性状鉴别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黄色,粗糙,多环节,节间长0.2~0.8cm,上侧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侧有圆点状根痕,节部有时残留有毛鳞状叶基。质硬脆,折断面呈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水菖蒲根茎扁圆柱形,少有分枝,长10~24cm,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有细纵纹。节较稀疏,节间长0.2~1.5cm,上侧有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节上残留棕红色毛须。质硬,折断面呈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气较浓烈而特异,略有泥腥味,味苦、辛。

6 理化鉴别

各取粉末1g,用10mL乙醚浸泡20min,取浸提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观察,石菖蒲显紫红色荧光,水菖蒲显蓝紫色荧光。

7 成分

石菖蒲新鲜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B-细辛醚、1 -烯丙基 -2,4,5,三甲氧基苯,顺 -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α~细辛醚、胡椒酚甲醚等。此外尚含氨基酸、酚性物质及糖类。

水菖蒲含α~,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菖蒲螺烯酮,水菖蒲酮,菖蒲螺酮,菖蒲大牯牛儿酮,菖蒲酮。

8 功效

石菖蒲具有豁痰开窍,和中辟浊,化湿和胃的功效。用于痰浊壅闭,神识昏迷,高热神昏,癫狂痴呆,耳目失聪及湿浊中阻,胸腹满闷,噤口痢疾等症。

水菖蒲化痰开窍,健脾利湿。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疾疮。性味功用及用量等与石菖蒲同,惟开窍之力较逊,而化湿开胃、祛痰止咳及外治疮痈湿疹等疗效颇佳。

9 总结

由于石菖蒲和混淆品水菖蒲形状、成分、功效比较相似,常有混用,故药品验收过程中必须要对照2010年版药典收载品种严格验收,以防掺假或混用。

R284.1

B

1004-2814(2012)11-978-01

2012-06-21

猜你喜欢

中脉须根丁香酚
植物的“嘴巴”
黄连须根提取物生物碱类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麦冬须根正丁醇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丁香酚吸嗅对MCAO模型鼠神经行为学影响
中脉 共商未来
丁香酚、小檗碱及苦参碱对荔枝霜疫霉的抑制作用
中脉直销奇迹
中脉开启黄金十年
中脉畅谈生态家
GC法测定蒙药其顺通拉嘎胶囊中丁香酚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