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

2012-04-13代云鑫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胸锁肩峰克氏

代云鑫

(重庆市丰都县高镇中心卫生院,重庆丰都 408200)

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

代云鑫

(重庆市丰都县高镇中心卫生院,重庆丰都 408200)

目的:观察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6例分别采用小切口复位,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以及单针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1年,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的7例中退针2例(29%),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8例以及单针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11例均无退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结论:应根据不同类型骨折选择不同术式,但最好不选择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的术式。

锁骨骨折;克氏针固定;肩峰端;胸锁关节端

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比较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单针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三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70岁,其中粉碎性骨折9例、长斜形骨折10例、横行骨折7例。全部为新鲜骨折。

诊断标准:①有上肢外展跌倒或局部被暴力直接打击等外伤史。②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因胸锁乳突肌牵拉引起的疼痛。触诊时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及锁骨的异常活动。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③X线片显示骨折移位及粉碎情况。

2 手术方法

单针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患者取仰卧位,颈丛麻醉,患肩垫高。切口以骨折部为中心做长3~5cm左右横切口,切口长度以骨折类型而定,显露骨折端,先试行复位,然后再以近髓腔大小的克氏针(一般用2.0、2.5、3.0mm克氏针),沿骨折近端髓腔钻入自胸锁关节端穿出,扩通髓腔后再退出,然后再顺行或逆行打入大小合适的克氏针,针尾折弯90°~95°,剪掉多余部分克氏针,将针尾尖嵌入骨皮质,埋于皮下。

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麻醉、体位、切口同前。先将两枚大小合适的克氏针顺行钻入远折端髓腔自肩峰端穿出,克氏针大小的选择:两小克氏针直径相加小于或近等于髓腔直径。整复骨折后再逆行钻入锁骨近折段髓腔,针尾分别折弯90°~95°,剪掉多余部分,埋于三角肌下近肩峰骨皮质处。

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治疗方法跟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大致相同。术中不要剥离其骨膜,骨折主干复位后,以10号丝线捆绑于骨干上,骨碎块不必追求解剖复位,只要镶拢即可。长斜形骨折在复位后以持骨钳夹持住再钻入克氏针,再以10号丝线捆绑2~3圈。

术后以前臂吊带托住前臂。早期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3周后逐渐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3 治疗结果

针尾(单)留在肩峰端的7例中,术后1个月左右有2例出现退针,骨折部成角畸形,再次以重建钢板手术治疗同时植骨而获得痊愈,但患侧上肢上举和后伸轻度障碍,退针率29%。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11例及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8例X片示骨折解剖复位,1个月后有少量骨痂生长,3个月后大量骨痂生长,无退针、畸形愈合和骨不连,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4 讨论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锁骨骨折位置表浅且锁骨属于非负重骨,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只要与健侧等长,无上下成角畸形,预后和功能均属满意[2]。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复位效果佳,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疗效满意。另外,其损伤小并尽可能地保留了骨折块的血供,符合“BO”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愈合后取针方便[3]。直径2.0mm的克氏针固定已完全足够承受上肢重量和日常轻微活动所产生的剪应力,抗弯、抗扭和拉伸强度足以抵抗外界正常活动所引起的载荷[4]。但是,由于克氏针是靠摩擦起轴向定位的,固定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其存在微小的轴向移动[4]。因胸锁关节为一较为固定的关节,几乎无活动度,针尾留在骨折近端,不易产生退针应力。且克氏针预弯挂在胸锁关节端骨皮质上,对骨皮质有抓持力,能起到锚固作用,不单纯依靠针与骨髓腔的摩擦力起固定作用,针的大小可以比骨髓腔小,不易损伤骨髓腔里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因双针(可一大一小)在骨髓腔内,相互有绞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抵消肩关节活动产生的分离应力,同时针小塑形力强,可以顺骨髓腔的“S”形到达锁骨近端,增加了针的接触面的长度,因两小针跟骨髓腔的接触属限制性接触,破坏骨髓腔血供小,也有利于骨折愈合。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针过小,骨髓腔内摩擦力小,不易抵消因肩关节活动产生的分离应力而易退针;针过大,在骨髓腔内塑形极差,对骨髓腔血供破坏极大,同时应力遮挡大,极不利于骨折愈合,治疗方法不可取。对于单针与双针的治疗方法选择,笔者认为锁骨内1/3段骨折应采用单针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外1/3段骨折应采用双针针尾留在肩峰端,中段骨折则两种方法均可。因此,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要根据患者不同类型骨折而选择不同的术式,最好不选择单针针尾留在肩峰端的治疗方法。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6.

[2]吴介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3]刘同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0例[J].临床骨科杂志,1999,2(1):61.

[4]连学全.克氏针固定锁骨的生物力学试验和临床疗效[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63 -164.

R246.2

B

1004-2814(2012)11-948-02

2012-06-14

猜你喜欢

胸锁肩峰克氏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冈上肌出口位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两步缓解颈肩痛
胸锁关节脱位治疗的研究发展
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关节镜下喙肩韧带松解在微创治疗肩峰撞击征中的作用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克氏针悬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区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