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夹脊穴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100例

2012-04-13王玉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羊肠线颈型夹脊

王玉明

(武威针灸医院,甘肃 733000)

穴位埋线疗法已被针灸科医师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颈夹脊穴(C5-7)羊肠线埋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报道则较少。近年来,笔者采用颈夹脊穴(C5-7)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10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均为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平均(43±1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颈部屈伸、旋转及侧屈不同程度受限,颈椎相应棘突间及椎旁有压痛,部分患者伴颈及肩胛部感觉异常(发凉、蚁行感等)。X线摄片上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小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MRI显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无明显膨出或突出。排除颈部扭伤、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非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颈、肩部疼痛。

2 治疗方法

取颈夹脊穴(C5-7)。选择颈夹脊穴(相邻棘突之间外侧缘)为进针点,进针深度至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界处,一般进针35~50 mm。患者取俯卧位,前胸上部垫一枕头(枕高 15 cm,枕头上缘平胸骨上窝),充分暴露颈夹脊穴(C5-7),施术者戴好口罩、帽子,用0.5%碘伏棉签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用无菌镊将羊肠线(1 cm)放置于7号注射针头的前端,后接针芯。左手拇、食指略分开固定于穴位处,右手持 7号注射针头对准选定好的颈夹脊穴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垂直进针至椎板或椎小关节处,待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用医用输液贴固定。每15 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随访时间不少于半年。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体征完全消失,6个月内未复发。

显效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好转 症状、体征稍改善,需服用消炎止痛药改善症状。

无效 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70例,显效2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

4 讨论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临床有效方法之一,而应用颈夹脊穴(C5-7)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当羊肠线埋植于颈夹脊穴(C5-7)深部的脊神经后支及周围组织,可较持久地发挥其物理化学刺激作用,从而对肌肉、血管及神经系统产生较广泛的调整效应。另外,羊肠线还可以抑制无髓伤害感受器,并通过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释放脑啡肽来激活抗伤害系统产生止痛效果。

关于颈脊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颈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其后支以直角发出,沿下位椎体上关节突的前外侧缘向后、向下走行,在上关节突与横突交界处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其中,外侧支在横突下方向外、略向后、向下走行;内侧支继续沿着上关节突后缘的外侧向后、向下走行,进入“骨纤维管”。该管的前壁为横突后表面,内壁为乳突,外侧壁为副突,后壁为副乳韧带。如能熟练掌握相应解剖生理知识,并在影像学引导下完成该操作将会大大提高其临床疗效。

颈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属现代医学慢性痛的范畴,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所以,在诊疗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要求患者坚持做颈部功能锻炼,以巩固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羊肠线颈型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羊肠线穴位埋穴治疗妊娠呕吐63例
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概述
“颈夹脊”源流考略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高分子聚合物(PGLA线)—穴位埋线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