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抑郁症成为死亡助推剂
——写在世界预防自杀日前夕

2012-04-13王婷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家属情绪心理

◎王婷婷

从2003 年起,每年的9 月10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其宗旨在于引起公众对自杀的关注,共同提高群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自杀是人类十大死因之一,在中国位居第五位。在自杀人群中,约有70%的个体和抑郁症或抑郁情绪有关,初步研究表明,抑郁症占我国疾病负担的第二位。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巨大的压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无法负荷,很多人患上了抑郁症,抑郁症导致自杀的原因是什么?抑郁症与自杀之间有何联系?患上抑郁症的人应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第九病区主任罗炯,罗炯对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抑郁症导致自杀的原因

罗炯认为,抑郁症导致自杀主要是由抑郁症这种疾病给病人带来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种种不适感觉以及患者的人格基础、家庭环境、文化程度、饮酒、吸毒、社会原因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心理的角度讲,抑郁症患者的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信心不足、情绪低落、悲观、焦虑、忧伤、对未来生活有强烈的无望感,对自己过分自责等;从生理的角度讲:患者身体会感觉有莫名的不适,例如:疼痛、胸闷、憋气、胃肠不适、腹胀等。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可能性存在于发病的各个阶段

罗炯在采访中提到:“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大家都认为,患者患的抑郁症越重,自杀的概率就越高。事实上,只能说是存在这种可能性。导致抑郁症患者最终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因素的。而这多方面的因素又是存在于患者生病的各个阶段中的,这些因素互相重叠得越多,患者自杀的可能性就越大。从患者开始患病到最终康复的整个过程,医务工作者及家人都要提高警惕、积极应对。”

加强预防可减少抑郁症患者自杀现象

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预防很重要,采取及时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发生。普及公众对于自杀的认识,要让公众知道,自杀行为很多与精神问题(如抑郁症)有关,如果发现自己有相关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尽早到专业医院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给予周边的抑郁症患者更多的关爱;更重要的是,在预防的过程中,要重点防治抑郁症的高危人群。何为高危人群?顾名思义,即是有过抑郁症病史、或者有过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的患者,也就是自杀的可能性较一般人要高的群体。

罗炯讲道:自杀预防并不难,难的是人人皆知。现在最重要的是加强科普宣传。抑郁患者在自杀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流露出不想活的念头,从不流露的患者比例很小。但往往是患者向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流露出想要自杀的念头后,却没能引起亲朋足够的重视,结果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加强对抑郁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端正普通大众对抑郁症的态度

长久以来,很多人无法正确地对待精神疾病,抑郁症当然也包括在内。无论是自己,亦或是身边的亲人得了抑郁症,人们都会觉得脸上无光,不愿对外人提及。大众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很普通、很寻常的疾病。在精神科几乎可以说,抑郁症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有人称它为“心理感冒”。众所周知,感冒是很普遍的疾病,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自我治愈的。抑郁症也是如此。抑郁症患者中,大部分的病情是可控制、可治愈的,只有一小部分很严重,需要到专业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长期系统的治疗,因此,正视抑郁症,是治愈抑郁症的前提。

作为医生,感到非常遗憾的是:当医生们发现了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后,屡次动员家属,让患者住到重性精神病房,但有些患者的家属却觉得心理上难以接受,颜面上也过不去,坚持要将病人接到家里照顾,虽然有很多家人陪着,但毕竟患者的家属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往往就会有疏忽,结果就会造成最可怕的后果——患者自杀,家属们追悔莫及也于事无补了。

及早发现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的表征中,两个最核心的方面为:患者伴有低落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就会表现在患者的交往、言谈、表情、行为当中。在医学上规定:低落情绪持续两周以上的人,就可判定为轻度抑郁症患者;另一个方面就是患者有兴趣减退的现象,例如,一个人平时很好动,但最近不爱活动了。或者一个人平时爱说爱笑,但近一阶段,却变得不爱说话了。更为严重的现象,比如,觉得生活没意思、不吃饭、卧床不起等。其实这些现象,如果人们平时对身边的人多加关心,都是可以发现的,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患者就一定要劝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猜你喜欢

家属情绪心理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心理感受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