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14例报告

2012-04-13狄桂平孙凤岭张水文郑清友张国晖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供者活体受者

狄桂平,张 勇,孙凤岭,张水文,郑清友,张国晖,臧 桐,艾 星

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14例报告

狄桂平,张 勇,孙凤岭,张水文,郑清友,张国晖,臧 桐,艾 星

肾移植;亲属供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供者:14例亲属供肾均为自愿捐献,男5例,女9例;年龄43~61岁,平均50岁;血型为O型8例,A型4例,B型2例;术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B超、尿路平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均无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炎、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病史;14例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肾动静脉造影,发现右肾双支动脉1例,左肾双支动脉1例;肝炎病原学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示均为阴性。受者:男11例,女3例;年龄18~38岁,平均27岁;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透析时间为1~12个月,血型为O型4例,A型8例,B型2例,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查均为阴性。10例相配均为相同血型,4例为O型血的母亲供给A型血的儿子,组织相容性位点抗原(HLA)Ⅰ、Ⅱ类抗原6个位点相配1例,5个位点相配3例,4个位点相配10例,供受者之间淋巴细胞毒试验均为阴性。

1.2 手术方法 14例供肾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取侧卧位,做11肋间切口11例,12肋下切口3例;切取左肾11例,右肾3例。采取供者左肾,摘取左肾后迅速采用HCA肾保存液灌洗。14例热缺血时间平均为(60±10)s,冷缺血时间平均为(60±20)min。肾移植手术方式与尸体供肾移植完全相同。

1.3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 全部受者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CsA)一般在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起始剂量4~6 mg/kg。然后再根据血CsA浓度监测调整用量;霉酚酸酯(MMF)1500 mg/d;泼尼松(Pred)的起始量为80 mg/d,术后1周减至20 mg/d,术后2个月减至15 mg/d,术后6个月10 mg/d维持。同时用百令胶囊3.0 g/d。

2 结 果

2.1 供者 14例供者围手术期未见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7天常规行肾功能检查,血肌酐(Gr)从术前的平均91 μmolL上升至117.3 μmolL,未出现高于正常者。在取肾术后9~11 d出院。随访供者6~24个月,未见有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等,也无因捐肾影响家庭生活或日常工作。

2.2 受者 14例受者于术中开放血流后3 min内泌尿,血尿素氮(BUN)和Cr均在术后3~5 d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未出现排斥反应及任何并发症,均于移植术后7~10 d出院。本组14例经随访6~24个月其BUN、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均在正常范围内,目前尚未发现慢性排斥反应。

3 讨 论

随着近两年国内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蓬勃发展,对其认识及经验也日渐深入。从本组受者的临床效果来看,术后3~5 d肾功能恢复正常;14例供者无一例发生外科并发症,出院后生活质量无降低。结果说明,亲体供肾肾移植是安全可取而有效的,其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是组织配型好;第二是供肾质量好;第三是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第四是活体供肾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尸体供肾肾移植。此结果与国外文献一致[1,2]。

笔者体会手术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术前供、受者的身体全面评价,尤其是供者的供肾血管评价特别重要。充分全面的术前供肾血管评价不仅可以保证手术安全,而且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前均应用MRI,可以清晰显示肾血管,而且费用低,属无创性检查,能减少并发症。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评估,可以决定选择摘取何侧肾脏,原则上取血管容易暴露的一侧;肾动脉为单根的一侧,或肾血管畸形较少的一侧;肾静脉长的一侧,因左肾静脉长,切取相对容易,切除后肾血管残端容易处理,所以活体供肾多取左肾。二是手术中的处理。活体供肾不同于尸体供肾,关系到供、受双方的健康和生命,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笔者的经验是:首选单支动脉的肾脏,并且以左侧肾脏为最优;选左肾供时,尽量靠近腹主动脉壁切断肾动脉,右肾供时,切取少许下腔静脉片减少对肾动脉的牵拉而导致肾动脉痉挛;在分离血管时局部喷洒罂粟碱,可防止血管痉挛;避免过多切除肾下极内侧三角区的脂肪组织,影响输尿管的血供,导致输尿管狭窄或吻合口愈合不良;阻断血流前应用大剂量肌苷保护肾脏功能,同时应用速尿或甘露醇,使肾脏处于利尿状态[3]。三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HLA完全不同的亲属供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应按尸体肾移植等量使用父母或有1/2 HLA相同的兄弟姐妹间的移植,CsA只需给予常规剂量的下限,而具有相同HLA的同胞间移植再减去1/3的量[4],基本可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至于是否还能减少剂量,尚须在临床上继续观察;同卵孪生者可完全不用免疫抑制剂。

[1]Ramcharan T,Matas AJ.Long-term(20-37 Years)follow-up of living kidney donors[J].Am J Tranplant,2002,2(9):959-964.

[2]Simforroosh N,Basiri A.Living unrelated versus living related kidney transplantation:20 Years’experience with 2155 cases[J]. Transplant Proc,2006,38(2):422-425.

[3]曾凡军,林正斌,沙 波,等.亲体供肾肾移植29例报告[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0,21(1):28-30.

[4]曾凡军,刘 斌,蒋继贫,等.亲属活体肾移植101例报告[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27(5):265-267.

[2012-02-19收稿,2012-03-20修回]

[本文编辑:王 茜]

book=687,ebook=31

R699.2

B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法。为解决肾源短缺,笔者所在医院于2003-02~2011-12成功完成了14例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现报告如下。

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狄桂平,张勇,孙凤岭,张水文,郑清友,张国晖,臧桐,艾星)

猜你喜欢

供者活体受者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干细胞捐献者不良反应预防作用的效果分析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肾移植受者早期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细胞、Th17细胞表达变化
亲属肾移植供者的远期预后与年龄选择
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长期医学风险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美国活体肝移植受者的终末期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