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编辑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2-04-13李金生
李金生
科普,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广泛地传播给社会大众,让更多的人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促进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医学科普类期刊的办刊目的是普及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能力。目前,医学科普类期刊的数量虽然很多,但真正高质量的却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办刊理念需要创新,二是缺乏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就期刊社编辑而言,要提高办刊质量,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实现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科学性就是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是科普读物的灵魂,是由科普类期刊的性质决定的。内容真实正确、行文规范、用语准确,是对科普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稿件质量的重要标志。可读性就是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是对科普类期刊的总体要求。刊登的稿件,内容要丰富,要有较高的知识内涵,写作体例、风格和理念要与时俱进,既要注重知识的沿袭性,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发展性和探索性。要使科普作品达到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针对性 针对性是科普类期刊的重要方面。医学科普类期刊要传播读者关心的医学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军队科普类期刊要针对部队的特点和官兵的实际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吸引读者“要看”和“爱看”,并能从中受到启发,不能坚持“怎么写由我,信不信由你的态度”。
1.2 知识性 这是对科普类期刊的直接要求。21世纪的特征是数字化的世界、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化的社会;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文理兼容的、具有知识生产(创新)能力和知识管理(运用)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科普类期刊的办刊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因此,要达到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必须注重知识性。
1.3 趣味性 趣味性是对科普类期刊的一般要求。缺乏趣味性的科普期刊,频繁地使用专业术语,缺乏人文内涵,文字枯燥乏味,读者不爱看。要使科普类期刊具有趣味性,就要把精深的医学理论用流畅的文笔、优美的语言、形象的表述表达出来,做到通俗而不落俗,使一般读者看得懂、理解得透,避免出现懂的人不用看,不懂的人看了还是不懂的现象。
1.4 审美性 审美性是科普类期刊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要求,编创者可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将科研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采用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合理的虚拟、真实的情感等手法进行创作,引起读者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科学、接受科学。
1.5 体现创新意识 这是科普类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读者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过去那种重文字、轻图片,说教式和灌输式的科普作品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科普作品要注重原创,要抓住读者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问题进行创作,要贴近读者、贴近时代。
1.6 避免庸俗化 科普作者既不能为了发表几篇文章,便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也不能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言过其实、子虚乌有;更不能为了某种利益,违背科学、欺骗读者。
2 要杜绝反科学与伪科学现象
遵照自然规律就是科学,违反自然规律就是反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谋利就是伪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都与科普创作的目的背道而驰。要杜绝科普创作中的反科学与伪科学现象的发生,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要提高编辑人员相关学科的专业水平 科学的东西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就医学科普杂志来说,编辑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而且要不断学习、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医学发展动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增强识别伪科学和反科学的能力。还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较高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将科学理论用优美的语言、流畅的文字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避免出现差错。
2.2 要加强编辑人员的责任心 在选编稿件时要认真细致,编辑过程中斟词酌句,对不明白的地方要查资料或向专家请教,绝不放过任何疑点;在校对过程中要一丝不苟,把好最后一道关。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落实三审制度。在编审稿件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而言过其实,甚至哗众取宠,要养成严谨的学风。
2.3 要建立高素质的科普作家队伍 可通过开展科普创作学术交流、研讨会、笔会、科普作品评奖,建立编者、作者联系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巩固、发展、壮大科普创作队伍,争取更多的专家、教授加入到科普创作队伍中来,以提高科普创作水平,以杜绝科普创作中的反科学和伪科学现象的发生。
3 要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
健康教育是由原来的医药卫生宣传发展而来的。医药卫生宣传是指医学、医药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卫生知识的传播;宣传的目的是希望提高人们的医学、医药卫生知识,增强保健意识,从而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与卫生行为。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推动社会健康活动和改善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条件,从而促进健康。随着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又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促进是指通过教育、行政、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干预那些有害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以促进社会群体健康。而医学科普创作(作品)贯穿于三者之中,是不同时期开展医学知识普及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新的形势下,要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就须注意以下问题:
3.1 要掌握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军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化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将我军的健康教育分为基础教育(主要针对新兵)、继续教育(主要针对老兵)、专题教育(主要针对特殊兵种、执行重大任务前和突发卫生事件时)和康复教育(主要在医院进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官兵的防病意识和文明卫生素养明显增强,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较前大有改善。在此基础上,继续搞好医学科普创作,以适应健康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3.2 不能停留在医药卫生宣传上 我们过去从事的医学科普宣传,通常是指医学、医药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卫生知识的传播,宣传的目的是希望提高群众的医学、医药卫生知识,增强保健意识,从而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与卫生行为。科普创作要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就要注重科普作品的实效性和可接受性,努力使科普创作结合实际,贴近读者,引起读者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使其在愉悦的情境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科学、接受科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普效率和科普质量。
3.3 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目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医学科普创作的任务是艰巨的,它必须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生物因素方面要倡导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规律生活、锻炼身体、优生优育、养成清洁卫生的习惯;心理因素方面倡导家庭和睦、应激控制、自尊自重;社会因素方面倡导利用保健设施、注意安全等,让大家都能实施健康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健康状况和自身素质将会有很大提高。
3.4 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 通过多年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较前有所提高,加上人们尤其是部队的青年官兵知识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的那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重文字、轻图片的创作形式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科普观念落后。在当今的科普创作中,要抓住读者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问题进行创作,选择读者关心的保健知识,吸引他们要看和爱看,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3.5 题材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医学科普创作的题材应该从读者的实际需要中选择,如训练伤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药物也能导致疾病,以及基因诊断和治疗、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等,都是读者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医学科普创作还要向深度发展,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是普及的结果,只有对题材深入发掘,才能提高科普创作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
3.6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普创作手法也要随之变化,可采用有趣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合理的虚拟、真实的情感等手法进行创作;科普作者还要具备创意、策划、以及收集、组织科技信息的能力,将精深的医学理论用优美的语言、流畅的文笔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提高自身防病能力。目前,科普创作应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某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强,读者容易接受,普及面广的实例,是健康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
4 要尽量避免文稿中的差错
就稿件而言,差错主要是知识性差错和文字性差错。造成差错的原因很多,有原生的,有编辑时后生的,有打印时后生的;有粗心大意造成的,也有的尽管很细心,但因水平所限或不懂专业知识无法发现的。这就需要编辑靠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渊博的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加以克服。
4.1 编辑过程中要斟词酌句 在编辑稿件之前,应认真阅读整篇文章,弄清作者的立意,确定文章内容是否适合本刊。如果感觉作者立意正确、内容符合本刊需要,然后再动手加工提炼。编辑过程中要做到:①一笔不苟:把细小的地方放大看,对数字、日期、代码、公式、术语、标点等要慎之又慎,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②一字不苟:正确把握“的、地、得”的运用,同一篇文章使用的文字、数字要统一,对不准确的字、词要反复推敲;③一句不苟:一看句子是否层次不清,二看合不合事理、逻辑,该删的删,该加的加。
4.2 要掌握修改稿件的原则 一是明确一个规定。编辑可以对稿件做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经作者同意)。二是掌握两个原则。对科学内容、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技术性差错,必须予以改正;要保留作者的写作风格,尽量保留作者的原句,可改可不改的就不改。三是达到三个标准,即修改后的稿件,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
4.3 校对过程中要认真细致 校对过程中要重点把握标题、作者姓名是否准确,字体大小是否合适,与目录是否一致;章节与章节之间是否悬殊太大;有没有因计算机格式转换造成的错码、乱码,有没有因计算机字体设置不同造成的掉字、转换错误;有没有该断句不断而“一逗到底”的现象;结构是否颠到;段首是否空两格;行首有没有标点;字与字之间有没有人为间隔;文中所用的外文字母、数字、符号是否统一;图表位置是否准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