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所见的性别差异

2012-04-13郝向军陈洪茂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中膜颈动脉硬化

郝向军,陈洪茂,朱 莉,邵 茜

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为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病变是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基础。进行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检测,及早发现病变,及时有效干预,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本文介绍笔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颈部血管静脉硬化斑块的发生,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提供有效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01~2011-12笔者所在医院健康查体者120名。男60名,女60名。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又分为<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Vivid7系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6高频线阵探头。被检查者去除枕头,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受检部位。从颈总动脉起始部开始依次对双侧颈总动脉 (CCA)、颈总动脉分叉部 (BIF)、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颈外动脉(ECA)进行纵横切面扫查。分别对CCA(距颈动脉窦 2 cm处)、ICA、ECA(距颈动脉窦 1cm处)测量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 (intimal-media thichness,IMT);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膜厚度BIMT,以厚度超过0.10作为增厚的标准,超过0.13 cm作为斑块形成的标准进行界定。

1.3 统计学分析 组间显著性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男性<40岁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约为5%,斑块为零发生率;女性<40岁组内中膜增厚率约为2.5%,斑块为零发生率。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40~60岁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约为87.5%,斑块发生率约为77.5%;女性40~60岁组内中膜增厚率约为47.5%,斑块发生率约为32.5%;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男性>60岁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率约为92.5%,斑块发生率约为82.5%;女性>60岁组内中膜增厚率约为70%,斑块发生率约为62.5%;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1],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伴多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集、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积,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表现,斑块表现多不规则,可以是局限的或弥漫分布。超声检测不仅可以观察动脉管腔,还可以清晰的检测动脉管壁、结构形态、管腔狭窄等。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为:血管壁增厚和斑块形成。诊断标准IMT<0.1 cm为正常,IMT≥0.1 cm为增厚,IMT≥0.13 cm并向管腔内凸起,则确定为斑块形成[2,3]。

本文结果显示:>40岁组男女性别间颈动脉内中膜和斑块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0~60岁组和>60岁组组间比较显示男女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颈部血管彩色超声结果显示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发生率不同年龄段存在性别差异,提示男女性别差异可能由于男女体内激素种类和水平对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存在显著影响[4,5]。40~60岁组和>60岁组男女之间比较女性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发生率较男性显著减少,提示女性激素对血管具有保护作用[3]。

[1]孙海玲.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疾病与动脉弹性[J].心脑血管防治,2003,3(4):2.

[2]任卫东,唐 力.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9-102.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32.

[4]Pardini D.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J].Arq Bras Endocrinol Metabol,2007,51(6):938-42.

[5]王 荔.绝经后心肌梗死患者性激素与脂代谢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96-7.

猜你喜欢

中膜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