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图书馆在孩子阅读中的作用

2012-04-12蒋焕琴冯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笔者图书馆儿童

蒋焕琴,冯瑛

(金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浙江金华321000;金华市图书馆,浙江 金华 321000)

1 儿童教育的问题

从学理的角度来说,目前,有关少年儿童教育的研究大致沿着两种颇为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视角来展开。这两种视角把少年儿童摆在了不同的位置:关注少年儿童作为人类文明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学者们习惯从群体的角度来看待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这样的学者习惯于把儿童教育与整个人类的进步和进化联系在一起,从而给儿童教育注入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群体视角不仅体现在把少年儿童看做是人类进步的希望,也体现在把少年儿童看成是国家发展或者社会进步的希望等等。而另一些学者则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径路,他们关注少年儿童作为个体的存在,更加强调教育作为儿童本身寻求快乐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他们主张:“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儿童首先作为‘人’而具有人的根本特性。正是这种人的本性,成为儿童今后发展和成长的前提。”

然而,笔者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采取群体的视角还是个体的视角,都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区分,换句话来说,这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并不是截然相反或者对立的,实际上它们分享了许多共同的话题,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儿童最好的教育。无论是把教育看成培养国家、社会或者某个团体的未来接班人,还是从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说,这个问题显然都是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必须首先予以解答的问题。但正是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目前的教育状况显得力不从心、差强人意。

2 并不快乐的小读者们

今天的儿童教育正面临着拔苗助长的危险和南辕北辙的尴尬。如果说儿童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帮助少年儿童获取知识和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么,我们显然就必须回答,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帮助少年儿童学习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尽管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但阅读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中输入关键词“儿童阅读”,检索到的相关内容多达316条,而如果把关键词放宽到“阅读”,检索出来的结果则有20万条之多,这就足以见出人们对阅读这种传统的获取知识方式的重视。但是,与此并不相称的是,在整个社会高速运转、知识普及多元化与竞争日趋低龄化的背景下,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一名员工,笔者如今更多地观察到的是孩子们消极、并不快乐的阅读状态。这种阅读状态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们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认知态度,本来应该成为孩子们知识乐园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他们心目中正在转变成课后补习的第二课堂。为什么会如此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逐渐多元化的知识普及方式对传统的文本阅读方式提出了挑战。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知识储存与传播的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识可以承载于传统的纸质文本当中,也可以蕴含于图片,乃至于动画和影视作品之中,现如今,互联网的日益发达,更是方便了人们获取各种信息和知识。这些新的变化无疑是对传统纸质文本提出的挑战,从而也就对储藏各类书籍的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特别是少年儿童图书馆。

相较于成人而言,少年儿童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灵活,并且对新鲜事物也更加敏感,所以他们往往更愿意接受图片、电视和互联网等更加生动的知识获取方式,这是有充分的事实根据的。“据尼尔森公司对1980年秋冬季收视情况做出的估计,在美国,2岁至11岁的儿童平均每周收看电视的时间为28小时,12岁至19岁的青少年平均每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是23小时,当一个美国的青年人在高中毕业时,他已经看过大约2万4千小时的电视节目了。与此同时,他们大约上过1万2千小时的正式课程,也就是说,电视对他们进行的教育比起正规的教育整整多出了一倍。”[6]随着知识普及方式的逐步多元化,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电视、多媒体等鲜活的方式往往更受少年儿童们的青睐,在这种背景下,孩子们对传统阅读的方式、专程前往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阅读的态度逐渐变得消极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竞争的日渐低龄化造成的负面效果。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就使得社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父母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于是越来越多地给他们加压,直接干预甚至主导了他们的学习,孩子们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在这些问题上,本该更多地尊重孩子们的自愿选择,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受到父母们的影响。

反映在阅读上,就是孩子们的阅读取向逐渐变得功利化。首先从阅读书目的选择来看,与其说是孩子们在选择读物,不如说是父母们在替他们进行选择;再从阅读的目的来说,父母们要求自己的孩子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应付考试或者各项竞赛的内容和技巧,一句话,阅读要与提高成绩直接相关;最后从阅读的内容上来讲,这些读物大多是作文选、解题指导或者题库。这样的阅读显然与少年儿童渴望刺激、追求趣味的取向直接相违背的,如此阅读只会给他们带来不堪忍受的折磨,又怎么会产生乐趣呢?虽然学习是儿童阶段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但是从儿童的心理上来讲,他们需要的是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儿童读物,而并非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八股文”选集或者令人生畏的题库,他们更希望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感受,而不是迫于父母压力被动阅读。

那么,少年儿童图书馆能够给孩子他们想要的读物吗?笔者认为这很难办到,其原因就在于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付,也就是纳税人上缴的税收,因此,从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角度来说,父母的意见显然比孩子们的意见更为重要,倘若父母们发现孩子在少年儿童图书馆不过是读了一些童话故事之类的作品,他们显然会质疑图书馆为什么要购买这些书籍,让孩子们“浪费”时间,甚至会就此禁止自己的孩子进入少年儿童图书馆学习,为了迎合父母们的需求,少年儿童图书馆就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帮助”起父母们,在读物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读物。在馆区设置方面,“课后辅导,成绩提高”等带有培训班性质的区域在许多地区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变得非常普遍。原本是孩子放学后增加课外知识,享受阅读乐趣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孩子心中逐渐变为了补习学校知识的第二课堂,这样的结果当然会导致孩子们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印象从积极转向消极。从短期来看,他们会慢慢抵触去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从长远来说,这种对图书馆的消极印象甚至会伴随其一生,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各种图书馆的态度和阅读的兴趣。

第三,今天的少年儿童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在十几年前,孩子们或许还能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等名篇中寻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而在今天,这些场景正因为各种原因离我们远去,在成人的世界里,这些儿时的记忆尚且变得模糊,更何况是那些不曾有过亲身经历的孩子们呢?

3 如何让孩子们的阅读快乐起来

首先,笔者认为,要把小读者们重新吸引到少年儿童图书馆中来,图书馆本身就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必拘泥于传统的纸质文本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传播方式。笔者认为,图书馆的意义就在于有序地储存知识,方便读者们快捷、有效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个原则与现代知识储备和传播方式的革新是并不矛盾的。针对小读者,我们要体现出自身在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孩子们在自家电脑上查询不到的知识,在图书馆里的电脑上却可以方便地找到,而他们能够查询到的东西,图书馆里却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资料(这当然离不开更具针对性的数据库的建设,遗憾的是,目前针对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数据库非常少)。除了资料查询,我们图书馆还可以为孩子们提供知识检索等方面的指导服务,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如何搜寻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和信息,特别是如何在网络上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在这些方面,少年儿童图书馆理应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其次,针对阅读的功利化趋势,笔者认为,少年儿童图书馆更应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明确图书馆的功能是存储知识,从而方便读者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而学校和培训班之类的机构才是知识的传播者。图书馆要警惕自身职能的扩大,从而让孩子们对图书馆的感知与对学校或者培训班的认识并无二致。少年儿童图书馆承担着培养少年儿童阅读兴趣的重任,如果失去了对孩子的吸引力,这个重任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在当前的前提下,少年儿童图书馆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图书馆公开日等多种手段,更主动与家长们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少年儿童图书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地方,通过让孩子“泡”在图书馆当中,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会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成才。

第三,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一批真正为儿童写作的作家以及适合他们去读的作品,这显然是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应该予以关注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所应当做的就是尽其所能地为孩子们寻找到他们喜欢的作品,更多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置“小读者意见簿”,开展“读者调查”等活动,发现孩子们喜欢的作品类型,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之,在当今知识储存和传播方式不断革新,父母对孩子的阅读内容和目的更为功利化的背景下,少儿儿童图书馆只有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网络化、科技化水平,提升“马力”;同时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们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强“推力”;并更多地与小读者们接触,满足他们的要求,为少年儿童图书馆重新注入“生命力”。三种“力”同时发力,才能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少年儿童图书馆里真正地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1]杨宁.再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2]杨孔炽.论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意义[J].教育研究,1998(1).

[3]肖家楣.开启儿童研究的大门——论卢梭对儿童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

[4]黎琼锋.教育:为了儿童的解放[J].教育发展研究,2009(6).

[5]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

[6]王雅洁,电视文化与儿童教育方式的转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猜你喜欢

笔者图书馆儿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图书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去图书馆
性能相差达32%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