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多元化需求的馆藏建设策略研究——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为例
2012-04-12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松江区201620房宝金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市松江区 201620〕 房宝金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上海市松江区 201620〕 尚建翠**
读者群体的广泛性和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使读者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读者需求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推动力量和重要参考依据。依据馆藏利用情况,做好用户需求分析,研究读者需求的多元化趋势并寻求其对策,将是各个图书馆所必须面临的问题[1]。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一直立足于读者需求和专业特色,力争打造上海乃至全国的视觉艺术资料中心,在此背景下更应重视并顺应这种变化。本文根据我馆馆藏建设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读者信息需求多元化环境下加强图书馆馆藏建设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读者需求多元化的具体表现及对馆藏建设的影响
(一)读者类型多元化对藏书等级结构的影响
随着图书馆服务群体的不断扩大与延伸,图书馆读者类型、层次体现出多元化特点。学生读者与教师读者、高年级读者与低年级读者、中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读者、教师读者与教辅读者等不同类型、层次的读者所需求的文献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比如,对艺术设计信息的需求:科研人员需要理论性较强、专业性和专深程度较高的信息;普通教师需求偏重于实践,操作实用性较强的信息;低年级学生读者的需求以普及型、可读性的艺术设计文献为主,而高年级读者的需求多以专业性和复合性的艺术设计文献为主。所有这些信息需求都分布在内容深浅不同的文献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就必须根据文献内容的深浅程度,划分出若干层次的收藏级别,并规定各级所应达到的目标,建立符合各层次需求的藏书等级结构。
(二)需求内容多元化对藏书学科结构的影响
读者知识结构的不同,使得读者需求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分散在大量的学科门类中,体现出明显的综合性、多元化趋势。我校读者的阅读需求从对艺术类专业文献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均有涉猎。不同专业学生使用文献的专业情况各异,设计类专业学生较多使用本专业即艺术设计文献;文化产业和编导等带有文科性质的专业学生除利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文献外,对综合性社科文献的使用比例相对较高。信息需求学科化的特点,给图书馆制定馆藏文献的学科结构增加了难度[2]。一方面要满足专业特别是重点学科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要保证提供广泛的综合性信息,保证读者提升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必须科学准确地把握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协调各学科馆藏的比例,并要考虑到各学科需求的外延,形成系统的藏书体系,以适应读者对信息内容需求的多元化。
(三)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对馆藏文献类型结构的影响
信息载体、信息出版类型、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促使图书馆只有建立多样化的文献类型结构,才能满足人们多元的信息需求。在载体形式上,不仅要有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还要加大数字资源等文献资料的入藏比例。我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希望印刷型文献和电子型文献二者兼备,希望使用印刷型文献的读者占60%,希望使用电子型文献的读者占40%。说明我校大部分读者虽然还是习惯于利用印刷型文献,但对使用电子型文献已经逐渐适应并呈上升趋势。在出版形式上,读者信息需求的来源由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文献类型转变,以往读者需求点集中在图书和报刊,现在已经发展到对产品样本、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会议记录、多媒体资料等时间性、专业针对性较强的特种文献资料的需求。艺术类院校的特殊教学模式,对视频和图像的资料需求在强化,除此之外,我校读者还有一些艺术院校读者特有需求,比如绘画临摹素材、实体雕塑、作品观摩等。从信息获取渠道上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阅读的兴起,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实体图书馆,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渠道远程获取信息,这就对馆藏虚拟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图书馆对馆藏文献类型结构要有更深刻的思考。
(四)读者需求目的多元化对馆藏功能定位的影响
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主要有研究性需求、求知性需求、休闲性需求等。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各不相同,一些读者为完成教学活动和进行学术研究、撰写论文走进图书馆;另外也有不少读者利用图书馆是为了文化休闲。这说明现代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不只是公共图书馆应具备的职能,也是高校图书馆应具备的职能。因此,在馆藏功能定位上要适当考虑此类需求。
二、读者需求多元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馆藏建设策略
(一)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不同性质、规模的图书馆应有不同的馆藏结构与馆藏发展策略,馆藏发展必须以读者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为归宿。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及网络环境下文献获取方式的变化决定了馆藏文献建设策略变化的必然性[3]。馆藏资源能否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志。我馆馆藏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精心选择获取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源,不断丰富馆藏文献类型,优化馆藏结构,促进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协调发展,使实体和虚拟这两部分馆藏更趋合理,优势互补;并加强数字媒体资源的发展与整合,形成结构合理、馆藏级次清晰、具有显著艺术特色的优质馆藏结构体系,建成优质适用的专业性、区域性视觉艺术信息资源中心。
(二)多元化需求背景下采访队伍建设策略
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业文献采购的复杂性。馆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人员的学科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及其对具体文献的判断能力[4],因此,建立学科采访馆员,发挥采访人员的学科文献信息采访能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学科采访馆员应具备较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优势,易于与所负责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师生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建立图书馆采访工作和高校教学、科研信息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内容专深的学术性文献的采购,满足学生专业学习需要的学科性专业文献需求,保证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另一方面,读者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决定了采访人员需要宽口径的知识背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对文献资源的需求,要求采选人员要充分掌握学校教学科研对信息资源的不同层次需求,除重点收藏与本校当前或未来学科专业目标、课程设置、科研项目相关的文献信息外,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层次的需求。
(三)多元化需求背景下的文献采选策略
1.优化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配置。艺术类专业读者对文献资料的视觉体验要求较高,因此,图形、图像类和具有保存价值的印刷型信息资源在馆藏建设中仍占主导地位。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移动图书馆与移动阅读的兴起,图书馆须正确处理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适应读者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在制定文献采访政策时,要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和虚拟资源的比例,实现两种资源的最佳配置。通过拓宽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提升读者需求的满意程度。目前我馆对新近正式出版的艺术类图书,尽量收录,对出版较早的文献采用购买电子图书的方式补充馆藏。我馆购置超星电子图书70 000册(种),并开通读秀和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弥补了我校图书馆纸本文献馆藏的不足及其他特种文献类型的缺失。专业类报刊以印刷版为主,通过定制龙源电子期刊,减少部分社科类纸质期刊。通过订购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来补充完善学术性资源。实际上,目前图书馆的实体资源与虚拟数字资源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在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中,各有其功能和优势,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2.对特种文献收藏适度倾斜。特种文献一般指除图书、报刊等常规出版类型之外的出版物。文献信息资源类型不断丰富,特别是特种文献涵盖信息广、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特种文献往往包含着超前或发展中的问题,有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特别是工业设计中的专利和产品资料、平面设计中的一些标准等已成为我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资料,在未来的馆藏建设中应该对特种文献在经费方面加以倾斜。
3.重视文献资料的文种结构调整。尽管艺术院校学生外语水平相对于综合类院校来讲相对较低,大部分院系学生外文阅读能力不强。但由于艺术资料国际性、通用性比较强,很多读者对国外艺术信息都有较强的需求。例如我校教师大多具有留学背景,在课程设计时会有较多外文文献的引用,所以师生对外文资料还是有较高的需求。我馆目前在逐年加大对外文图书和原版外文期刊的采选力度,经费适度倾斜,采取专业老师现采的采访模式,提升外文资料丰富程度和专业程度。
4.优化馆藏的学科结构。图书馆馆藏应体现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其集中反映在入藏文献的学科性上。高校图书馆应该密切关注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依据教学科研的需要,研究读者需求,制定专业馆藏建设发展的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馆藏体系,提高对教学科研的渗透力[5]。我馆以艺术文献收藏为主线,注重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首先,根据我院已设置或将要设置专业所开专业课、技术基础课、公共课来收集文献资料,与教学内容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应尽量收齐收全,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料应尽可能收集入藏。对开设的新专业和重点学科要加大文献经费支持,及时增加这些专业的馆藏文献,特别是增加学术质量和水平较高的专业图书,尤其是我院近两年新增专业,如新媒体、文化产业、文物修复等重点专业的文献收录,采取只要出版则全部收录的原则。
为满足读者的专业性和深层次研究性的需求,需要重视学科专业指引库和专题特色文献馆藏的建设,突出学术特色和专业特色。实践表明,图书馆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文献馆藏,可以对信息资源实现更有效配置。具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可结合本校、本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专题和项目来开发,另一方面也要本着从全局出发的原则,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通过近些年的文献积累,我馆已建成 “艺术人物索引”、大学生电视节短片资源库等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
5.继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策略。解决图书馆有限的文献收藏与读者多元化信息需求的矛盾,离不开资源共享策略。目前我馆已利用松江大学城区域图书馆,同大学城其他图书馆实现虚拟资源的共享。可借鉴宁波大学园区的经验,实现松江大学城实体资源的进一步共享。除区域合作外,开辟了更多的共享途径,如共享“开放存取”资源,补充馆藏不足;利用CALIS、CASHL等资源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来延伸图书馆服务;联合专业较强的相关单位建设专业资源共享中心。从我馆实际情况出发,依托上海图书馆、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戏剧学院,实行共建视觉艺术资料中心,共享资源。
6.重视资源建设评估与读者需求转化。一方面对馆藏资源的配置需要进行定期评估,一次评价结果不能反映读者需求变化,这种评价活动应该形成周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模式。包括馆藏文献保障率、读者满足率、馆藏对各学科的覆盖率、藏书利用情况、数据库建设和维护情况等,发现馆藏资源配置的优势和差距,为本馆的馆藏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不同层次和阶段的需求。另一方面读者需求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读者信息获取行为能力的增强,要通过读者培训、信息检索课程等途径培养读者信息素养,使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转换为信息行为,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宗旨就是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求,而读者的需求不仅限于图书馆拥有什么和拥有多少,还包括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是否具有便利性和多元化。读者需求的多元化为图书馆馆藏带来新元素,为图书馆馆藏建设决策提供依据。读者对文献需求的动态变化,使读者需求成为调节藏书体系的一种杠杆。研究这种变化并适应这种变化,必将带给图书馆馆藏建设以良性循环。
[1]肖希明.我国图书馆应重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24(3):44~49.
[2]车丽霞.信息需求多元化与图书馆馆藏建设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0,(1):200~201.
[3]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6.
[4]钟建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采访馆员制度的建立与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2):41~43.
[5]袁琳,林城龙.信息需求多元化与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J].图书情报工作,1999,(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