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实践探究★

2012-04-12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安徽省桐城市231403程大立

河北科技图苑 2012年6期
关键词:图书室志愿者图书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安徽省桐城市 231403〕 程大立

在全民阅读的愿景中,在全媒体阅读的时代,当下城市与农村青少年阅读,形成了两道迥异的风景。在城市,有美如天堂的图书馆、多如瀚海的书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农村,各类图书馆(室)设施不全,图书匮乏,开放也不正常。农村青少年,除了在学校读课本之外,很少有书读,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如果忽视农村青少年阅读荒漠化现象,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全民阅读,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高度重视并扎实开展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各级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义务。尤其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更好地发挥资源分享、精神引导和理论支持作用”[1]。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工作,并不是靠赠送一两批图书,开展一两次活动就能有显效的,应该形成长效机制。因此,有必要倡导成立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组织,长期坚持开展一系列创意性阅读推广工作,以在农村青少年中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意义

“台湾教育部门认为,对教育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贫富差距与城乡差别带来的学生立足点上的不平等,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童,最明显的表现是文化刺激不足。”[2]有资料表明,2010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人均阅读量,城市达6.63本,农村只有3.81本[3]。这种接近一倍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多个方面:农村孩子知识营养不足,精神成长“缺钙”;文化视野狭窄,品格形成缓慢;自我教育缺失,人格独立艰难。因此,开展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知识教育、文化活动,实现农村阅读教育创新,改良乡村贫瘠的文化土壤,“为今天出生在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乡村青少年成长为具有现代理念和世界眼光的新一代公民打开一扇思想和知识的窗户。”[4]

二、大学生志愿者阅读推广组织的建立

从现实情况看,近年来农村图书阅读条件有一定的提高。中小学图书室、文化站图书馆、农家书屋和留守儿童图书室相继建成,青年农民在孩子课外阅读上也舍得投入。但由于人员不足,图书馆(室)开放不很正常;由于资金问题,图书更新很不及时;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家庭购书则呈现功利性和无序化特点;由于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能有效开展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组织和人员太少;一些社会民间组织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也没能长期坚持下去。这就需要一种可接力的组织来担负使命。以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建立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协会,依托县级图书馆和镇村各类图书馆(室),开展常态化和主题性的阅读推广活动,是一种可贵探索和有益尝试。参与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地方高校图书馆的选拔聘任,进行图书管理专业技能和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训,可以组成较为稳定的团队,派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内的乡村,有序有效持续地开展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

三、大学生志愿者阅读推广实践的思考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要避免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支援”和“阅读作秀”。在当地政府和图书馆支持下,长期扎根于乡村,开展创意性的阅读推广活动,逐步形成阅读氛围,发挥阅读推广效应。

(一)阅读资源的开发

如前所述,当下农村并非没有阅读资源。笔者走访安徽省桐城市大部分乡镇了解到,所有的行政村已设立农家书屋,每个书屋中有图书1 000册,报刊20种,光盘100种;每所中小学都有一个图书室,藏书500册到20 000册不等;每个镇文化站、妇联各设有一个图书馆和留守儿童图书室,藏书5 000册到30 000册。如此推算,每个乡镇(按12个行政村计算)在架可流通公共图书资源可达50 000册左右。实际情形是,农家书屋图书配置大体一致,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不足三成;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除了少数初中和中心小学能每年有少量更新外,一般都是陈年旧书,学生早已没有阅读兴趣;镇文化站和妇联的图书室路途较远,行政村的青少年基本上不能享用。

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首先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以乡镇文化馆和中心学校图书馆为主体,对全镇图书资源进行分户建档,统一编目,以实现镇区内图书的自由流通。这样就可以将各家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实现共享。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可以解决技术问题、充任工作人员并有大量的课余和节假日时间来保证任务完成。

“真正的阅读,每一本书都必须是好书。”[5]对于农村青少年来说,一本好书,也许开启的是一个世界;一本好书,或许影响的是他们的一生。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图书,大学生志愿者还可以借助于高校和社会力量,开展图书捐赠工作。通过建立合法的有信誉的阅读推广组织,利用大学生群体和民间力量,畅通图书捐赠渠道,丰富农村青少年阅读资源。还可以将地方高校及县级图书馆、农村共享工程中的电子资源,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整合,重构适合农村青少年的新媒体阅读资源。

(二)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青少年课外阅读量不高,一方面因为图书资源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与成人的认识影响有关。“乡镇学校教育能力的下降,背后是一套新的读书无用论。”[4]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的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也未必能有好工作,读不读书都能找到一份糊口的差事。这种观念对农村青少年影响很大,所以阅读推广工作比较艰难。大学生志愿者可以用自己切身经历,让农村孩子思考“一个没有阅读力的孩子,他的教育之路又能走多远?他的人生之路能丰富到什么程度?”[7]假期里,请一些成功的学兄学姐来给农村孩子们做现身说法,带孩子们到城里参观工厂和企业,结识一些成功人士,让孩子们认识到成长与进步,需要读更多的书。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自己精神成长,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在小学的时候应该有想象力,应该认为世界是天真而善良的。到了初中,人开始和现实碰撞,这个时候他需要开始通过读书来缓解现实与个人生命的疏离感。”[4]以“立人”为目标,培养农村青少年的主体意识,阅读推广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三)阅读水平的提升

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身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推广工作要以阅读爱好为起点,“以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使其在充满遐思、充满童趣中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9]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觉形成一些适用的方式。

要开展不同层次的阅读辅导。首先,在读物选择上,要“在有益性原则的指导下,注重各年龄段不同的阅读特点,加强服务的针对性,体现层次性。”[8]其次,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读物,来指导阅读方法。比如,低龄幼儿喜欢读图,重在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和言语表现力,来体现阅读的感受和收获。年龄较大的儿童则要重视诵读,来体味涵咏语言美感和文字灵魂。对于一些“读困生”则要注意分析他们“困”的原因。知识积累不足的需要补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则要设计阅读情境,而对一些有智力障碍的孩子,则要从最基本的读起,耐心地帮扶他们一点点地进步,让他们体会到点滴收获的快乐,激发起阅读的信心。

对于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大部分阅读都被严格地限制在以“考试”为圆心的小圈子里,视野封闭狭窄,内容单调乏味,还要机械地背诵、记忆,阅读乐趣体味极少。因此,课外阅读一定要远离课本,让孩子自由地选择。“看课外书是孩子的另一双眼睛,能培养出看问题的深度。读‘无用’之书,才是读书的真谛。”[2]

(四)阅读推广方式的创新

“推广阅读的目的是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2]相对于大学生和成人阅读群体,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既要长期扎实开展,又要注重形式创新。

1.当好义务管理员。农村图书馆(室)大部分都是兼职管理员,这些兼职管理员没有系统学习过图书管理知识,也缺乏阅读指导实践,在时间上也无法保证。大学生志愿者则是接受高校图书馆和县级图书馆的业务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具有当好图书管理员的知识和技能。

在具体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要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社会实践工作机会,持续地服务于某个行政村、学校图书室或农家书屋,一般要服务2年以上,只有通过持续服务,才能熟悉当地的青少年阅读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好阅读推广工作,才能把一个普通的农村图书室变成当地青少年的求知乐园。“一个好的图书馆胜过一所大学。”[4]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员工作,不仅能让一个个农村图书室正常、规范开放,更能推动农村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农村青少年产生文化景仰和心理皈依。

2.亲子阅读计划。“我们推广阅读要从孩子抓起,特别是父母,要做孩子阅读的同行者,并用爱和热情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2]调查表明,现在农村0~3周岁孩子有七成与父母生活在农村。“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学生志愿者要积极推动亲子阅读。通过专家讲座,让农村家长们认识到对孩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亲子共读对孩子成长的巨大意义;通过办理亲子阅读卡、规划家庭购书方案、开展亲子荐书和家长阅读交流活动,让亲子阅读成为低幼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基本内容。

3.体验阅读行动。阅读是一种自由状态下心灵与文字的对话,阅读需要与同伴分享收获与快乐。因此,要在农村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让“个体阅读的成果可以得到充分展示并能和他人就阅读文化进行富有成效的交流。”[10]“我读书,我快乐。”就是让孩子们把自己阅读感受说出来,给同伴以有益引导,又能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我读书,我书写。”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写出来,把书中的故事续下去,把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来,编印成册,让孩子感受到创造的巨大喜悦,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我读书,我表演。”就是指导孩子把书中的情景、情节表现出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

4.快乐“星巴克”。以孩子为主要阅读群体的图书室,提倡“星巴克”经营模式,就是将阅读与娱乐、阅读与消费结合起来。图书阅览、影视放映、电子阅读、在线阅读、阅读游戏,甚至饮食消费都能融于一室,才能把孩子“留”住。当然,“星巴克”图书室的设计要围绕着让孩子安心读书、快乐读书这一目标。“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阅读兴趣引导方面没有条条框框,只要能帮助孩子找到阅读乐趣,让孩子们喜欢来图书馆,任何创意都行。”[2]这一策略值得借鉴。

5.大手牵小手。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毕竟有限,但志愿者身后有着众多热心阅读推广工作、热爱农村孩子的社会力量。高校教师、文化名流、商界巨子、企业明星、道德模范等等,争取他们加入到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中来,既可以丰富图书资源,又能产生巨大影响和社会效应,促进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温家宝总理说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参与的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是关注农村孩子幸福成长,缩小城乡文化教育差别的探索和实践。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做出贡献。

[1]程大立,程倩.从“权威解读”到“生态阅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0(9):56~58.

[2]蔡晓丹.欧美、港台、大陆青少年阅读推广比较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6):31~34.

[3]解读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EB/OL].(2011-04-22)[2012-09-06].http://www.wenming.cn/qmyd_pd/hddt/201104/t20110422_156286.shtml.

[4]周安安.故乡与书籍——立人乡村图书馆[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3):38~39.

[5]诸昕.打造在图书馆里的学校[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3):39~42.

[6]向超群.有一种力量叫梦想,有一种爱叫阅读[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3):43~45.

[7]谢云.推动阅读的手,就是推动未来的手[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2,(3):34~37.

[8]孟华.青少年阅读推广服务与个性化阅读服务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7):140~143.

[9]吕梅.馆社合作 共促阅读——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1,(1):91~94.

[10]方俊琦.阅读文化传播:高校图书馆阅读推介创意探究[J].图书馆杂志,2012,31(3):110~113.

猜你喜欢

图书室志愿者图书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图书推荐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