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2012-04-12王永琴
王永琴
(柳林县王家沟乡农业技术站,山西 柳林 033399)
1 选用耐旱品种
耐旱品种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形态特征。例如根系发达,入土深、吸收能力强、根冠比值大,叶片较厚、狭长,叶细胞体积小、叶脉致密、表面茸毛多、角质层厚,如旱玉5号、并单1号等,确保出苗全、匀苗。选用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90%。
2 实行轮作倒茬
采取3年轮作制度或4年轮作制度,3年轮作制度为:玉米——花生——玉米,4年轮作制度为:玉米——花生——棉花——玉米。
3 蓄水保墒综合措施
(1)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水和肥力具有互相促进作用,肥力越高,水的作用越明显。通过试验分析,当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5%时,雨水入渗量较一般田可增加50%左右,蒸发量可减少40%。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有机质含量,根据连续8年的定位试验分析,连续亩施有机肥2500kg,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提高0.028%。
(2)秋季浅耕,早春精细整地保墒。秋季浅耕0.33m,早春土壤解冻初期及早进行耙耱,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雨后待地表稍干后及时整地耙耱,根据试验结果调查,土壤含水量可提高0.5%~0.3%。
(3)玉米行间覆盖小麦秸秆保墒。覆盖小麦秸秆对节水保墒、培肥地力有其重要的作用。多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覆盖小麦秸秆一般可使土壤含水量比对照提高1.8%~4.5%,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提高0.01%~0.04%。对抑制玉米田杂草也有明显的效果,可达90%以上。铺施方法:6月底7月初雨季到来之前,在玉米行间覆盖碎麦秸,每亩300~500kg。
4 种子的处理
(1)晒种。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和晾晒,挑选均匀一致的种子,太阳下晒2天,提高发芽率、抗病性和出苗整齐度。
(2)播前种子耐旱锻炼。耐旱锻炼是提高玉米耐旱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常见的方法有:
干湿循环法:①播种前用一定量的水(种子凤干重的40%),分3次拌入种子。每次加水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吸收,再风干到原来的重量。如此反复进行3次 ,然后再进行播种,种子耐旱锻炼处理后成长的植株,细胞原生质黏性和束缚水含量提高。改善了植株水分状况,提高了酶的活性,苗期生长良好,耐旱性强;②将玉米种子在20~25℃ 温水中浸泡两昼夜,捞出后晾干播种,提高抗旱能力。
药剂浸种法:用氯化钙1kg兑水100kg浸种500kg浸种5~6h后播种,对玉米抗旱保苗也有良好效果。
5 覆盖栽培
(1)地膜覆盖。在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发生改变,由于地膜的阻隔,土壤水分与大气的直接交换途经被切断,深层土壤水分通过毛细管上升到膜下,不会散失到大气中去,而且膜内高温加大了土壤耕层的热梯度,使深层水分向上移动,并在上层聚集,形成提墒效应,白天在阳光的辐射下膜内聚集了大量的水汽,夜间遇冷即在膜下凝结成水珠,滴落地表渗入土中如此液气循环,提高了膜下耕层的土壤含水量。总之,覆膜栽培可增加地温、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具有保墒、保肥、保温、增产、增收、增效等功能。
(2)秸秆覆盖。在地面覆盖作物秸秆后地表处于遮阳状态,可减少地面水分的蒸发,阻缓地面雨水集积径流的速度,减少地表径流量,促进土壤对雨水的积蓄量。
6 播种方法
(1)深塘浅播法。播种时,若表层0~5cm土层干旱,深层土壤墒情尚好,可采用深塘浅播方法,将种子播入湿润土壤中,再盖上3cm较湿润的土壤,覆上地膜。
(2)适雨播种。先按玉米株行距打好塘,切忌起垄后再打塘。只要有10mm左右的降水时,将浸泡24h的玉米种子播于塘内,再将塘边湿土覆盖再种子上,覆上地膜。
(3)三干播种,待雨盖膜。所谓三干是指干种子、干土壤、干肥料。播种方法:按株行距直接打塘,然后把干玉米种子播在干土上,盖上干土和有机肥,待有10mm左右将水后,及时覆上地膜。
播种后,对部分缺水未出苗的地块及时补种。
7 育苗移栽,等墒栽培
在充分估计墒情的基础上,选择条件较好的途经地头育苗,两叶一心时移栽到大田。
8 采用新技术增强抗旱性
(1)施用土壤保水剂。土壤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能够吸收和保持自身重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的水分,吸收后能形成凝胶,减少渗透及蒸发损失,随着玉米的生长,再缓慢地把水释放出来供玉米正常生长需要,起到“土壤水库“的作用,其抗旱节水增产效果明显。
(2)增施肥料。以肥调水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耐旱性。氮肥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耐旱。增施有机肥料的好处;第一、改善物理性状,发挥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第二、提高玉米品种耐旱力。
9 防治病虫害
干旱时,玉米粘虫、夜蛾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生较多,应加强防治。化学防治时,做到早晚用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降低用药侬度,避免发生药害。
10 化学除草
玉米田杂草主要有马唐、稗草、马齿笕、狗尾草、反枝笕等,约占总数的90%以上。即使多次中耕,草荒威胁仍很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因杂草竞争,对照区每亩多损失氮肥5.23kg、磷肥0.88kg、钾肥6.32kg。经1次施用化学除草剂,一般可保证不闹草荒,免去中耕作业使机械伤苗减少,亩穗数可增加150~300穗。在除草剂的选用上,以每亩施用乙阿合剂100~150g兑水30~50kg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11 中耕保墒
中耕是玉米生育期间的基本保墒蓄墒措施。其作用在于松土、除草、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土壤微生物活动,并能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有利于积蓄雨水,减少径流,消灭杂草、降低水分消耗,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处发展,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
总之,吕梁山区围绕旱地玉米的保墒蓄水问题,各地农业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县试验研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推广应用到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