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保障工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
2012-04-12岳骏
岳 骏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1 公安机关通信保障的主要构成
(1)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是现代通信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MPT-1327协议的公安机关350M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它承载了各地公安机关绝大部分指挥调度的重任,包括日常接处警、保卫、警卫以及应急突发性事件的处置等各项警务工作。
(2)视频通信。基于全国公安信息网的视频通信方式是近年来各级公安广泛应用的通信手段之一,无论是在日常视频会议还是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的战略部署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在指挥调度上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实现了指挥调度的可视化与扁平化。
(3)有线通信。传统意义上的有线通信是指有线电信,即利用金属导线、光纤等有形媒质传送信息的方式,然而最传统的通信手段往往最稳定、最可靠,公安机关有线通信方式包括了:基于程控总机的有线电话、有线传真、有线网络以及基于公安信息网的IP电话、IP传真和各类通信系统,
(4)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进行通信,这种通信距离远、容量大、可靠性高的通信方式必然为公安机关所重视并广泛应用。动中通、静中通等卫星通信车以及地球站、卫星电话等设备已经配备至地市级公安机关,保证了在极端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与上级有关部门的通信畅通。
(5)机要通信。
2 突发事件日益增多的原因
(1)政治。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但由于少部分人对民主的理解不一,加之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激化社会矛盾。
(2)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有目共睹,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然而贫富差距逐渐扩大,民生保障等问题进展缓慢,环境污染、拖欠薪资、暴力拆迁等现象依然在很大范围内存在,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与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经常把公安机关推向风口浪尖,站在群众利益的对立面,破坏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警力的滥用必将造成其公信力下降,人民群众支持率下降,是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
(3)文化。文化既意识形态,由此而衍生的各种价值观念以及制度、道德、风俗习惯等等。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民族内部矛盾长期存在,宗教信仰、文化的差异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均,加之国际上中西文化和价值理念上的不同,因而产生各种分歧、冲突也是必然的。
(4)自然。我国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有着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等特征,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次级衍生灾害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 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对策
(1)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因为只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只有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强大感召力下,应急处置工作才有了成功的基础,重大突发事件的妥善处置才有了根本保证。
(2)思想上高度重视。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理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中狠抓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3)能力上的提升。首先,通信保障作为现代指挥方式的基础,含概了卫星、无线、有线、图像以及机要密码等通信方式,为现代化指挥方式的灵活多样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现场乃至后方指挥部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一手的实时素材,更为各种指令的及时清楚下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次,面对当前指挥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应急通信保障乃至现场通信管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通信手段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整体作战的协调与快速反应。再者,勤务保障无论在日常保卫还是突发性事件处置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应急指挥部的搭建到应急能源的提供都是处置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总之,学习交流通信勤务保障经验,完善各种应急设备的操作流程,加强其维护和故障弱化能力必将成为大幅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的重要手段。
(4)技术手段的现代化。随着近来年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主导、加快推进科技强警步伐的“金盾工程”全面实施,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警务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为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和分析研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把新技术、新设备为公安机关所用已然成为通信勤务保障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俱进的更新技术设备,保持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惟有如此才能时刻为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5)预防与演练。“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无论是打击犯罪还是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最好的方法就是早发现、早处置,力求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如今警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结合,必定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当然,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且要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现阶段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加之有针对性的演练,特别切忌只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要严格检查落实情况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逐步提高战斗力,时刻作好准备应对各类通信勤务保障任务。
4 丞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观念的上错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应急处置队伍的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无论从人员、经费等各方面都必须优先保障,不能以以往的思维观念去看待应急处置工作。
(2)通信勤务保障工作缺乏激励措施,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尴尬,对其合理的利益诉求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倾斜。
(3)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过长,日常维护工作缺少相应支持,以至在紧急任务时面临用不上、用不好的风险。
(4)人员岗位不固定,身兼多职现象明显,致使操作技能生疏以及成员间协调合作能力下降。
(5)实战演习较少,学习交流机会匮乏,成员的个人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
总体来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应急演练为抓手,强化组织协调,综合统筹规划,突出实战效果,不断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和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