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尼族土司在汉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以云南红河哈尼族土司为例

2012-04-12汪力娟汪力智

关键词:哈尼族土司汉族

汪力娟,汪力智

(1.云南红河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2.云南红河州国土资源局,云南蒙自 661100)

哈尼族土司在汉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以云南红河哈尼族土司为例

汪力娟1,汪力智2

(1.云南红河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2.云南红河州国土资源局,云南蒙自 661100)

近年来,在民族文化研究领域,人们更加注重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土司制度及其代表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研究已不像以往只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有了较为公正的评析。云南红河哈尼族土司曾借助自身的优势,积极吸纳和传播汉族文化,为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文化的跨境交融、进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哈尼族;土司;汉文化传播

2012年6月10日至16日,第七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将在中国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召开,届时,来自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德国、俄罗斯、韩国、法国、泰国、菲律宾、日本等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共同关注“哈尼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其实,早在2008年4月5日,国内外众多媒体直播了中国云南哈尼族火炬手虾嘎手持北京奥运圣火火炬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传递活动,担任第十棒火炬传递手的虾嘎身着短身手绣民族布衣,头顶一圈长发,不仅成为围观群众及众多媒体的焦点,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的少数民族——哈尼族的关注。哈尼族人民走在了“世界的舞台”上。然而,研究哈尼族历史,我们深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哈尼族土司曾借助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将汉民族文化吸纳到哈尼族传统社会之中,开启哈尼族学习、传播汉文化的历史密不可分。

一、哈尼族土司

《现代汉语词典》对“土司”的注释为:“土司——元、明、清各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少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该族人民的制度。也指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

据史籍资料记载,土司制度开始于元朝,完善于明清两代,民国时期逐渐消退,最后于1956年彻底废除,前后延续了约700年的时间。在元明清时期,全国土司共有2569家,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甘肃、青海、西藏、海南、湖南等地区,其中云南共有587家。

土司与本民族群众在语言、风俗习惯、心理感知等方面都较为接近,与外民族相比,让他们管理这些地方,更容易为本民族所接受,更便于统治,也有利于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唐代文献记载,“和蛮”是哈尼族的先民。公元1254年,忽必烈攻取云南,灭大理国后建立云南行省。为加强对哈尼族的统治,在红河的哈尼族聚居地区设立了“官桂思陀部”、“铁容甸部”、“伴溪落恐部”、“溪处甸部”等,开始实行土司统治制度。到明代,明朝统治者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的部落首领均由明王朝授予土司官衔,接受所隶流官的统治。到了清朝,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云南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司被废除了,流官制度取代了土司制度,只有在红河州哈尼族聚居地区如落恐、思陀、左能、溪处等地方,土司制度仍被保留了下来,土司依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直至1956年土司制度才全部被废除。

哈尼族的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政权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央王朝在哈尼族地区统治的延伸。各地哈尼族首领一旦被中央王朝正式封赏为“土司”,便将目光投向外面更为广阔的世界,他们较早认识到汉文化在治理社会、推动生产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开始以积极的姿态在哈尼族社会中开启吸纳、传播汉文化的大门。

二、哈尼族土司与汉文化传播

哈尼族世居于大山深处,在土司制度建立之前,他们受中央王朝的影响很小,与汉族社会联系也不多。土司制度建立之后,哈尼族就被中央王朝所统治,与汉族社会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哈尼族土司一开始是迫于中央王朝的压力,必须要加强汉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如在清初,清政府颁布了云南土司世袭的办法,其中就明确规定土司的袭位者和其他子弟必须接受汉文化教育。据《云南通志稿·学校志》载:清政府“题准云南土司应袭子弟,令各该学立课教训,俾知礼仪。俟父兄谢事之日,回籍袭职。其余子弟,并令课读。该地方官择文理稍通者,开送提学考取,入学应试”。就这样,哈尼族土司在长期接触、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汉族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所折服,进而使自身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他们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传播汉文化,引导哈尼族接受、崇尚汉族文化。

(一)使用汉姓,传播汉族文化

使用汉姓,是哈尼族土司积极接受、传播汉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哈尼族传统社会普遍使用“父子连名”家谱。这是一种特殊的家谱,其实质是父系制家庭结构、血缘及财产继承关系的体现;其形式是父亲名字的后一个字(音节)为长子名字的前一个字。例如:黑嘎(父名)——嘎唠(子名)——唠筛(孙名)……长久以后,就会形成一串长长的父子连名谱系。”天启《滇志》-《临安府·土司官志》记载:“各长官司,俱本土罗倮倮、和泥(哈尼)人,原无姓名,各从族汇之本语定名;或随世递承其父名之末字,更接一字相呼。从元朝起,哈尼族的首领们,一旦被中央王朝封为土司,他们都有这样的心态,即:为表明自己的进步,表明自己与汉族官员没有差异,便纷纷使用汉姓,如王、龙、钱、罗、李、白、张等。据嘉庆《临安府志》-《土司志》记载:“明初,土司阿英归附,赐姓钱,授副长官,世袭。于是,一些哈尼族土司开始带头使用汉姓,拉开了在哈尼族地区吸纳、传播汉文化的序幕。

有资料描述:哈尼族土司龙者宁,在入贡京师时,得以参加明成祖亲临的端午节,景仰了大都的先进文化盛况,深受感染,他返乡后,每年都在自己的辖地如期举办汉族的这一节日庆典。再有哈尼族土司龙上登,曾赴京受职,在京逗留期间,酷爱汉文典籍,回到家乡后,兴建学校,建盖文庙,还亲自撰写碑文,论述孟子学说等。由于他的亲自倡导,汉文化在他所统治的哈尼族地区得以顺利传播,让当地的哈尼族群众有机会较早地接触到汉文典籍。在明朝末年,龙上登土司的女儿便懂汉文典籍,能工描山水、花卉,显露出深厚的汉族文化功底。

土司们开启了哈尼族使用汉姓的先河,哈尼族群众紧跟效仿,于是,汉民族的姓氏在哈尼族民间被普遍使用,汉族文化也如春雨润物,融化于哈尼民族的生活。

(二)启用汉族知识分子参与高层统治,传播汉族文化

土司制度设置之初,哈尼族土司因缺乏汉文化知识而深感事业难以顺利进行,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哈尼族土司们渐渐意识到,让那些学问深厚的汉族知识分子来协助自己的统治,才能尽快地改变这种被动的统治局面,于是他们便开始用高薪聘请自己信得过的汉族知识分子为自己谋划,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统治行列中来。

这些受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协助土司出谋划策,办理外交事宜以及一些具体统治措施。例如建筑风格、军事装备、典章法规、器物、监狱等,都效仿汉文化模式构建和设置。在这个过程中,汉文化也被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哈尼族土司制度机体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文化的影响在哈尼族土司制度中日愈浓厚,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辖区内平民百姓的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紧跟效仿,使得汉族文化在哈尼族社会中得到迅速接纳和传播。红河思陀(地名)土司李呈祥(1900—1977)聘请由武汉大学毕业的汉族知识分子廖伯英为他的参谋,使他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那些飘摇动乱的年代中,各项事业都得到顺利发展,其传奇的人生功业在当地广为流传。

(三)兴办教育,传承汉族文化

哈尼族土司在与汉族长期交往中,感知到汉族不仅有先进的文化,而且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一些开明的土司便积极开办学校,兴办教育,想让自己的后辈能更早、更多地学习汉文化知识。如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当时元江府向中央王朝奏请办学时说:“时元江府言,土官子弟、编氓多愿读书,宜设学校以教之。诏从之。”土司们不断聘请汉族知识分子到自己的辖区当教师,兴办各类学校,传授汉文化知识。土司和其他富裕家庭弟子得以进入学校读书,系统地学习汉文化知识。如哈尼族末代土司李呈祥,堪称是乐于兴办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他从小便接受汉文化教育,曾先后到过石屏、昆明及南京求学,获得了不少新知识和新思想,他的统治较之其父辈开明、进步,不仅对平民百姓采取了一些让步政策,还大力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农贸集市,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他创办“思陀高等小学堂”,聘请文化知识较高的汉族教师讲学,为汉文化在哈尼族地区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更可贵的是他所倡导的学习汉文化的风气,还对周边地区的哈尼族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影响,吸引他们前来求学,他还对那些家境贫寒而学业优异的学生给予帮助,培养了许多哈尼族知识分子,为上世纪40年代后期共产党领导下活跃在滇南地区的边纵十支队输送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受到各阶层人士的信赖和称赞。

结语

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哈尼族土司,曾利用手中的权力,一方面对辖区内的平民百姓加以严酷统治和剥削;另一方面则通过自身优势,以启用汉姓、聘用汉族知识分子参与高层统治、兴办教育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将汉族文化微妙地纳入到哈尼族传统社会机体之中,开创了哈尼族吸纳、传播汉族文化的历史先河,为哈尼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做出过积极贡献。

今天,汉文化对哈尼族的影响已渗透到哈尼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汉文化与哈尼族文化正在哈尼族地区和谐交融,向前发展。

[1] 《哈尼族简史》编写组.哈尼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志编纂委员会.红河州志(第五卷)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3] 雷兵.哈尼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301-302.

[4] 王尔松.哈尼族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4:69.

[5] 黄世荣.末代土司李呈祥[M].北京: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3.

[6] 李期博.翻开哈尼族一个世纪的历史[J].民族团结,1998(5).

责任编辑:谢娅萍

C958∶G206.7

A

1004-941(2012)03-0134-03

2012-05-26

汪力娟(1964-),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哈尼族土司汉族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t Besieged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国家视野中的河湟汉族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