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2012-04-12季晨雪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海权海洋权益实力

王 琪 季晨雪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王 琪 季晨雪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海洋软实力是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与海洋硬实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国的海洋软实力主要来源于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以及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在和平发展视阈下,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保证其成为海洋强国,维护其海洋权益的重要路径。

和平发展;海洋软实力;海洋硬实力

一、海洋软实力的提出及其涵义

“软实力”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对冷战结束后美国新的发展模式进行思考之后提出来的,他指出,相对于世界其他各国,美国虽然一直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但是在面对恐怖主义以及处理其它国际问题时,仅仅依靠其军事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别国的支持与合作,而这就取决于美国本身的吸引力,即软实力或软权力。此后“软实力”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当今世界,软实力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了硬实力的竞争”。①王淑芳:《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国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不仅要关注国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而且要致力于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努力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正是中国政府重视国家软实力的表现。学界对于软实力的研究不仅关注外交、文化等领域的软实力,而且开始研究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意义。

随着海上贸易的日益重要,海洋资源、空间的争夺愈演愈烈,海洋的战略地位愈来愈重要,各国纷纷将战略重点转向海洋。历史上的海洋强国都是靠武力对外扩张,取得海上霸权进而取得海洋强国的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实现和平发展是世界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表现。中国的海洋战略也不能追求海洋霸权,而应该注重海洋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认识到海洋软实力对实施海洋战略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其概念以及其深远意义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海洋软实力”概念首先是从学者对“海权”的探讨中引申而来的。马汉19世纪90年代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就是“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海权的培育、生长和发展依赖于六个因素,即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点、政府特征。虽然马汉的“海权”论更多地强调以武力维护国家在海洋竞争中的霸权,但是其中也肯定了非军事力量的作用,如马汉在分析民族特点对发展海权的影响时认为,“如果海权真正是建立在一种广泛的平时贸易的基础之上,那么从事商业的习性往往必然是依靠海洋强大起来的民族的显著特点”,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范利鸿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而海权国家的政府特征则包括政治制度以及各个统治者的特点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学者在探讨中国海权时,对海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海洋软实力”的概念逐渐显现。叶自成认为,中国在明朝时期不可能成为海上强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制度的支持,二是缺乏经济的支持,三是缺乏海洋文明的支持。可见制度、文明对于海洋强国的意义不容忽视。“明朝郑和时期的历史说明,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肯定成不了海权大国,但有了强大的海上力量也未必就能成为海权大国。”①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叶自成认为:“海权应当从中性的角度界定为:一个国家在海洋空间的能力和影响力。这种能力和影响力,既可以是海上非军事力量(如由一个国家拥有的利用、开发、研究海洋空间的能力)及其产生的影响力,也可以是海上军事力量及其产生的影响力。”②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孙璐在《中国海权内涵探讨》中粗略地谈到海洋软实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是否有系统灵活的海洋战略,国家政策制订者是否重视海洋开发和利用,学界是否重视对海洋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是否有高技术高素质的新型海军指挥人才,甚至包括全民的‘海洋意识’(海洋领土意识、海洋危机意识等)的广度与深度等”。③孙璐:《中国海权内涵探讨》,《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10期。学者冯梁也指出:“国家海洋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在海洋方面的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海洋文化、价值观的吸引力、海洋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吸引力、国民的整体形象等方面。”④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1期。

笔者认为,所谓海洋软实力,是指一国在国际国内海洋事务中通过非强制的方式运用各种资源,争取他国理解、认同、支持、合作,最终实现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从海洋软实力的表现来看,这种能力和影响力表现为:由海洋文化及海洋价值观等所产生的吸引力;由海洋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及海洋发展模式所形成的同化力;在国际海洋事务中对国际规则和政治议题的创设力;在处理国际海洋事务时对其他国家和组织的动员力。海洋软实力的来源包括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军事等因素。而在我国,除了经济、科技、军事资源外,海洋软实力主要来自三个最为突出的方面: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以及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天人合一的思想发端于我国古代,是指人要依赖自然不能违背自然。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西方的一些学者开始对近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逐步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仅仅致力于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技术控制等方面的改革是不可能的;人与自然的危机首先是文化的危机,因此,只有实现全人类的价值观和发展观的全面变革,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希望。⑤刘立夫:《“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哲学研究》2007年第2期。西方学者的反思是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来源的,而这些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是构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而与海洋相联系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可以说是海洋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中国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的涵义是: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相处。我们重视、发扬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在增强本国海上综合实力的同时对别国产生吸引力,进而有利于实现本国海洋权益。

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是中国在实现海洋强国之路上一直坚持的。中国在各种国际场合多次声明,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会威胁到周边国家的发展,也不会挑战地区安全,更不会追求世界霸权,中国永远不称霸。“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的并存和对峙,乃是当今社会不争的事实。2002年10月24日,江泽民在美国乔治·布什图书馆发表演讲时,引用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指出国家之间应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存,不同以相辅相成。”⑥吴琦:《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软实力问题的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同样,中国提升海洋实力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获取海洋霸权,而是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实现国家利益。用这一海洋价值观指导本国的海洋战略实施,就会避免武装逼迫、经济封锁等霸权主义行为,这与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相比,更符合时代的潮流,更容易获得别国的理解、认同、支持与合作,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就是海洋软实力的体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走和平发展道路时要制定并实施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冷战结束后,日趋缓和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而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又促使其渴望在全球和地区性国际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大国应该有的责任感,但是一些国家却无端地鼓吹“中国威胁论”。作为对“中国威胁论”的回击和对自身发展的支持,中国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适时地提出了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问题。⑦李宝俊、徐正源:《冷战后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要想在国际海洋事务中承担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一方面需要强大自身,这要求海洋硬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在国际上要拥有话语权,具有对国际规则及政治议题的创设力,对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动员力,而这些要求中国的海洋政策具有合法性,具有道德威信,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谋求全人类共同发展,这样的政策才是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一旦中国的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中国的海洋软实力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海洋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面对严峻的地缘政治局势,贸易安全、能源安全更是至关重要,可以说,中国现在面临的海上形势尤其严峻。为了维护国家权益,海上综合实力必须要提升,而在当前海洋硬实力还不够“硬”的情况下,海洋软实力的提升就更显得必要且必须。

(一)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有利于海洋硬实力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相对于海洋软实力而言,海洋硬实力是指一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通过武力打击、军事制裁、威胁等强制性的方式,逼迫别国服从、追随,以实现和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主要来源于领先的海洋科技、雄厚的海洋经济实力、强大的海洋军事力量。海洋软实力与海洋硬实力作为海洋实力不可或缺的两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表现在:第一,资源的运用方式不同,前者是对资源的非强制使用,后者则是强制运用各种资源。第二,资源的运用效果不同,前者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后者则是逼迫,效果不持久。第三,作用方式不同,前者通过接触、沟通、协商、对话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别国,后者通过军事打击、武装威慑的方式强制别国。第四,运用的时机不同,前者注重平时的运用,追求水到渠成,后者一般更注重在关键时刻或最后时刻运用,在软实力难以发挥作用或面对突发状况时运用。二者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形成的基础都是各种资源。第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三,二者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使用不当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作用效果。海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硬实力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有助于硬实力的发挥及提升。如在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处理国际事务时,一方面会获得别国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可以树立一个正面的国家形象,形成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这就为国家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有利于硬实力的提升。海洋软实力作为海洋实力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海洋整体实力的提升。海洋整体实力与海洋软实力、海洋硬实力之间的关系是:海洋实力=海洋硬实力×海洋软实力。所以在提升海洋整体实力时,对海洋硬实力与海洋软实力都不能忽视,否则就会极大地制约海洋整体实力的提升。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海洋硬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海洋软实力运用的坚实后盾,我国在海洋硬实力尚不够“硬”的背景下,我们尤其不能单纯只强调海洋软实力的提升,而忽视海洋硬实力的建设。所以,我国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时,要实现海洋软实力与海洋硬实力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我国的海洋整体实力,进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

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具有普适性,必会被各国普遍接受并认同,这无形中就会大幅提升中国的国家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地位。一种文化要想对别国产生吸引力,就不能是狭隘的,而应符合别国认同的价值观以及利益,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作为我国海洋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以其深邃性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国,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在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的指导下的海洋发展模式更容易被他国自愿接受、认同并愿意与我国合作,而这正是我国海洋软实力提升的表现,这种海洋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别国产生吸引力、动员力,进而提高本国地位。与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承担起与其地位相当的责任。中国的海洋政策不能仅仅是为了本国利益,还应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制定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海洋政策,这样,在面对国际争端时,才能够取得别国的理解、认同、支持与合作,对别国产生吸引力,中国的国家形象会更加良好,对国际规则及政治议题的创设力会大大加强,在处理国际海洋事务时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有利于发展海权,维护国家权益

马汉的“海权论”强调制海权,达到对海洋的控制,其最终目的是获取海上霸权。我国谋求的海权不是海上霸权,而是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中国的“海权”是海洋实力、海洋权力与海洋权益的统一。“海洋实力”是由一国海洋要素构成的综合力量,是海洋软实力与海洋硬实力的统一。“海洋权益”是由内核“海洋权利”和外围“海洋权益”组成的。“海洋权利”是“国家主权”概念内涵的自然延伸,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海洋权益”是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海洋权力”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护法理基础上的海洋权利和外延的海洋权益向他国施加影响的能力,是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海洋实力是前提,海洋权力是手段,海洋权益是目的。提升海洋软实力对维护海洋权益具有深远意义,“海洋综合力量强大即能够保证领海和岛屿领土主权不丧失、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不受侵犯、全球海洋航线安全、分享和利用公海及区域等资源与空间的权益等”。①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1期。海洋硬实力在维护海洋权益时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实现和平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诉诸武力的,更多的是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争端,而这就需要夯实本国的海洋软实力,让别国心悦诚服地认同,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在处理国际事务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有利于在源头上维护本国的海洋权益,而国家形象的塑造又是与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以及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海洋政策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表明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会以破坏海洋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该文化具有普适性,会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和平发展的海洋价值观向世界表明,中国不是要获取海洋霸权,“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当然,要想让“和平发展”被各国相信并且接受,就需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软实力的提升则是重中之重。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与维护无一不与国家形象有关,不仅仅是海洋软实力的来源,该身份如果获得别国的认同也是我国海洋软实力提升的体现。

(四)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有利于实现和平发展,推进和谐海洋、和谐世界的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模式”引起各国的关注,一些别有用心或者是不了解中国的人反复提出“中国威胁论”。针对国际上这种有损中国国家形象、妨碍中国发展的论调,我们党和政府一再申明中国将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首先应该成为世界意义上的海洋强国,但建设海洋强国不能只靠武力,还要靠海洋软实力的提升。海洋软实力的提升有利于获得别国的认同与合作,可以为和平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在海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合作与竞争日益加深,各国为了实现自身的海洋权益难免会产生争端,而此时如果单纯运用海洋硬实力很可能会让争端、矛盾升级,导致两败俱伤,各国的利益均受到损害。而海洋软实力运用非强制的方式更容易获得别国的理解、认同、支持与合作,在协商、对话的基础上保证各国海洋利益的实现。天人合一的海洋文化实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海洋观,一方面通过开发海洋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要始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做出与一个负责任大国相匹配的贡献,与各国一起和平利用与保护海洋,推动全人类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运用协商、对话的方式获得别国的认同、支持与合作可以避免武力引起的摩擦与争端,有利于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和谐世界的建设。

(责任编辑:周文升wszhou66@126.com)

D602

A

1003-4145[2012]06-0070-04

2012-05-03

王 琪,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季晨雪,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平崛起视阈下的我国海洋软实力研究”(项目编号:11BZZ06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海权海洋权益实力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马汉及其『海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