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模式探讨

2012-04-12俊,唐浩,王

环境卫生工程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转站收运臭气

姜 俊,唐 浩,王 飞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2)

杭州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模式探讨

姜 俊,唐 浩,王 飞

(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2)

分析了杭州垃圾中转站的现状,阐述了杭州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垃圾中转站;中转作业模式;提升改造

1 杭州垃圾中转站现状

1.1 基本情况

根据现场调研,至2010年9月,杭州市主城区共有79座垃圾中转站:①使用情况。实际使用66座,随着城市建设变迁已取消垃圾中转功能作为其他用途的7座;正在进行中转站提升改造2座;杭州实行垃圾清洁直运后被陆续取消中转功能3座;其他1座。②垃圾处理量。日处理垃圾≥80 t的有6座;日处理垃圾量<10 t的有3座;中转站平均处理垃圾量约34 t/d。③中转坑位。坑位基本为2~3个,其中只有1个坑位的中转站有1座,有4个坑位的中转站有1座。④中转站占地面积。占地面积≥5 000 m2的有1座;占地面积<150 m2的有5座。

在79座中转站附属用房中,在功能使用上作为环卫宿舍有15座;作为环卫所址类的办公用房有29座;其他功能转换的有4座;作为经营用房的有9座;作为环卫宿舍和办公用房的有4座;其他的有18座。

1.2 存在的问题

垃圾中转站主要由各区所属,城区内的垃圾中转站服务半径在1 km以内,由于城市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杭州原有的垃圾转运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需求,且由于老的垃圾转运站建设受区域条块分割限制,在布局上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

在收运作业过程中,特别是在小型垃圾中转站内,没有绿化卫生隔离带,与住宅距离近,噪声大,污水多,臭气重,景观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为了维护自身的居住环境及房屋价值利益,居民往往极力反对在住宅附近建造垃圾中转站。

通过对原有垃圾中转站实地调查,发现还存在如下问题:

1)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设备基本采用抓扒式分体压缩设备,由于该设备采用单向敞开式设计,料斗中的垃圾臭味直接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站内、外的空气污染。

2)设备无垃圾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垃圾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呈无组织状态排放,且料斗中残留一定量的渗沥液,散发恶臭,绝大部分中转站未对垃圾压缩液和垃圾臭气进行处理。

3)压缩设备采用液压式提升,其基础复杂,占地面积较大,同时设备使用中泄漏的液压油和设备维护时遗留的黄油和机油造成地面污染严重,残留垃圾混杂油污后加剧污染,难以清理。

4) 垃圾压缩设备效率低,对垃圾的压缩比小,减容效果差;垃圾装箱过程中暴露在外,洒落较多,造成直接性二次污染;垃圾压装过程卫生环境差,臭气难以收集,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5)垃圾集装箱运输过程密封不严,容易产生污水滴漏和臭气扩散等二次污染,车辆在运输箱体过程中,形成了移动的臭气源,沿途臭气污染严重。

2 中转站提升改造设计方案

杭州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设计方案在设计环节,精选了4家甲级设计资质单位进行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设计,先由4家设计单位分别进行方案设计并出具效果图,然后组织专家对各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在最优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各中转站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图设计,每个中转站均独立设计。这样,既保证各中转站外观感的统一,又满足不同功能中转站的使用要求。

在设计中,垃圾中转站的标准提升和中转作业模式的调整是提升改造工作的重点。通过考察国内的先进设备及高效简捷的中转方式,确定了提升改造的以下原则:

1)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原有垃圾收运设备因落后、老化等原因,在收运时存在垃圾大面积暴露、抛洒滴漏严重等现象,对环境影响较大;新的垃圾收运设备本着“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的原则,采用密闭装置,能有效避免垃圾收运中的暴露、抛洒滴漏现象,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杭州市区垃圾中转站统一外立面观感,形成品牌效应。原有垃圾中转站的外观感不一,提升改造时按照中转站外立面统一的原则进行,统一标识、同一色调。对中转站进行了新的命名,由“××中转站”改名为“××环卫站”。

3)结合杭州市推行的垃圾清洁直运,形成直运替代、以车代机、厢车对接3种改造模式。①直运替代模式是通过清洁直运取代垃圾中转站的中转功能,将中转站改成电瓶车的停车库和充电站。②以车代机模式即以清洁直运车辆替代垃圾压缩机箱,清洁直运车辆停放在提升改造后的垃圾中转站内,车厢承担了原有垃圾压缩箱的功能,在本辆清洁直运车完成垃圾收运后开往垃圾处理场,下一辆清洁直运车驶入进行垃圾收集,实现垃圾的不间断收集。③厢车对接模式即在垃圾中转站内放置可移动垃圾压缩箱,其与运输车辆对接,在本移动垃圾压缩箱完成垃圾收运后,与运输车对接运至垃圾处理场,下一个移动垃圾压缩箱放入进行垃圾收集,实现垃圾的不间断收集。

3 方案的改造标准与施工

中转站改造遵循“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的改造原则和“外立面、标志标识、基本色调、污水导排、建筑材料、作业场地、工具间、电器设施”8项统一标准,内部配套参照“5S”管理标准,对作业现场环境布局进行了综合考虑,在作业区、管理房、卫浴间等方面,以打造星级站所为标准落实配置。通过高起点定标、高质量施工建设,中转站转运功能得到高效提升。

在施工环节,选择6家信誉好、施工能力强的施工单位承担垃圾中转站改造的施工任务,各施工单位均配备最精干的施工力量投入本工程,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同时通过奖优罚劣等措施,在各施工单位间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格局,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同时中转站改造工程的所有门、窗、瓷砖的材料质量和品牌都统一。

4 效益分析

4.1 节约工程投资

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细管理,平均每座中转站改造投资比原“一站一方案”每座200万元的投资节约1/3。

4.2 社会效益

据测算,每座垃圾中转站的环境影响半径约为1 km,1 km半径范围内的平均市民密度约为3.7万人。因此,每改造提升1座主城区垃圾中转站,就能使中转站周边1 km半径约3.7万市民免受垃圾中转站的环境污染影响。

4.3 环境效益

4.3.1 中转站改造前后空气质量比较

通过选择改造前后的13座垃圾中转站进行空气中NH3、H2S和臭气浓度的采样监测,其结果显示:改造前H2S平均浓度为0.030 mg/m3,改造后H2S平均浓度为0.010 mg/m3,平均浓度下降66.7%;改造前NH3平均浓度为0.349 mg/m3,改造后NH3平均浓度为0.283 mg/m3,平均浓度下降18.9%;改造前臭气平均浓度为32.9,改造后臭气平均浓度为10.2,平均浓度下降69.0%。改造后垃圾中转站的H2S、NH3和臭气浓度比改造前有明显下降,中转站及其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

4.3.2 中转站改造前后污水排放比较

改造前的垃圾中转站内基本无完善的污水收集与导流设施,中转设备无垃圾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垃圾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呈无组织状态排放,且垃圾集装箱运输过程密封不严,垃圾暴露在外,容易产生污水滴漏和臭气扩散等二次污染。改造后的垃圾中转设备采用密闭设计,设备自身带有污水收集装置,垃圾收运中产生的污水全部集中到污水收集装置至处理厂统一处理。真正做到垃圾中转站的污水零排放、污水零污染。

4.3.3 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的低碳效应

改造成1座直运替代模式的垃圾中转站,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0.1 t,相当于(3 hm2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也相当于1 500 m2的草坪对温室气体的减排量;改造成1座以车代机模式的垃圾中转站,以1辆8 t垃圾车计算,可节约柴油14 L,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6 kg,相当于1 hm2森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量。

5 结束语

通过垃圾中转站的提升改造,杭州市区环境特别是垃圾中转站周边和垃圾运输线路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Advancing Transformation of Hangzhou Waste Transfer Stations

Jiang Jun,Tang Hao,Wang Fei
(Hangzhou Environment Group Co.,Ltd,Hangzhou Zhejiang 310022)

Status of waste transfer stations in Hangzhou was analyzed.The designing plan of advancing transformation for Hangzhou waste transfer stations was expounded.And its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

waste transfer station;transfer mode;advancing transformation

TU993.3

B

1005-8206(2012) 01-0013-03

2011-12-12

姜俊(1974—),高级经济师,从事建筑经济、垃圾处置工作。

(责任编辑:郑雯)

猜你喜欢

中转站收运臭气
中亚是人类祖先关键“中转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垃圾收运系统分析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高性能半柔性地坪在生活垃圾中转站的应用
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垃圾产生现状及收运方案研究
宝贵的“臭气”
污水处理与固废处理行业臭气治理技术探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员量化考核指标
焦化厂污水处理站臭气治理的实践
猪粪中添加腐殖酸添加剂可降低粪便中的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