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上外高翻综合改革试点

2012-04-12柴明颎

关键词:专业学位外语教学硕士

柴明颎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上外高翻综合改革试点

柴明颎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上海 200083)

作为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应用翻译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在全院的配合下,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试点单位的中期评审中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文中首先分析了翻译硕士(MTI)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并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MTI学位教育需要有一个综合的体系性调整。作者结合上外高级翻译MTI改革探索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专业实习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和宏观思考,并介绍了上外高级翻译为促进MTI专业学位教育的顺利实施而进行的机构设置调整。

翻译硕士;综合改革;困难与调整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由对这个专业的书面论证进入到了全面探索和实践的层面,开设这个学位教育的高校也从原来的15所扩大到了现在的159所,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发展虽快,问题不少。有传统外语教学的影响,也有对翻译岗位理解的缺失,更有学校开设本专业的自身条件不足等诸多原因。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作为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在改革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求一条真正符合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道路。以下就对改革以来碰到和想到的问题一并拿出来同大家一起讨论,同时也把上海外国语大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做法提供给相关院校参考。

一、困难与隐忧

从发展速度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在这个看似轰轰烈烈开设翻译专业学位教育的大环境中,却存在着诸多翻译专业学位发展的困惑、问题和隐忧。目前,各学校开设翻译专业学位教育都是在原来外语教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方法大都沿用了外语教学中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这可能是有几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首先从外语教学的历史看,翻译教学历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培养翻译人才。其二,很多外语院系在翻译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的师资。其三,无论从社会,还是专业,人们普遍认为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只是名称上的不同,实质并无大的区别。所有这些都是导致今天很多专业翻译教学与外语教学中翻译课程的教学没有本质差异的根本所在。虽然,通过几年的翻译专业学位教育,人们逐渐认识到学会外语并不等于学会专业翻译,但是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认识还停留在外语教学上。其四,即使明白翻译专业教学的理念,各学校也无可用的专业翻译师资队伍,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最后,在当今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碰到发展瓶颈的时候,翻译专业教学似乎是拯救外语教学的灵丹妙药。在这种认识上的不充分,做法上的不明确,专业人才匮乏,但是又不得不上的诸多因素的驱使下,很多院校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上步履蹒跚,困难重重。

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目标的不清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专门人才,是为我国建设需要的跨语言交际的服务型专业人才。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对各行各业中跨语言交际所需人才的特点不了解的话,我们设定的培养目标将会是无本之木。所以,了解专业翻译岗位的需求和特点是设立翻译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基础。

其次是传统外语教学对专业翻译教学的束缚。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外语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并能运用所学能力进行外语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对外语的内化是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完成的。在完成外语内化之前,急于让学生掌握翻译能力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另外,外语教学所培养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外语交际能力,而且主要是单语言交际环境下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主要是为学习外语所设,无论是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与专业翻译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完全把外语教学中的理念、课程、方法等搬到翻译专业学位教学中来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这个专业的实施和发展,也没有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翻译人才。

第三是师资问题。师资问题又可分为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其一是大部分高校的现有师资是目前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培养出来的高校教师。他们具备或被认为具备了外语专业的研究和教学能力,他们中只有极少量的教师有专业翻译的经历,更谈不上经验了。因此,对专业翻译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或是“理论”层面(请允许我在此用引号,因为在很多教师的“理论”库中,大部分的知识都是些一知半解的,甚至是错误的“藏品”),和真正的翻译实践相去甚远。其二是现有高校教师的专业评价体系,这其中包括了教师的引进标准和职称晋升标准等。因为,在多数院校中,专业翻译的成果(很多都是非出版内容)不符合评审要求。这也直接导致了教师不愿去参加翻译实践。

由于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就直接产生了第四方面的问题,这就是课程设置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问题、依赖成品教材的问题、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的关系问题、论文的学术化还是专业化的问题等等。

以上涉及的各类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困惑都给我们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带来了隐忧。要消除这些隐忧,解决上述问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要有一个综合的体系性调整。除了翻译人才市场和翻译岗位的调查以外,学校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与实践模块链接、实践与研究的关系、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作为国务院学位办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应用翻译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在全院的配合下,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试点单位的中期评审中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经过评审专家组的建议,通过各专业教师的努力,我们将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拿出来供广大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和教师们参考。如果我们的绵薄之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或部分解决目前翻译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的话,我们将倍感欣慰。

二、师资队伍建设

对任何教育而言,教师的素养和行为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也不例外。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学术能力以外,可能更主要的是具备高水平的翻译能力和高层次的专业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还要是一个不间断的翻译实践者。这些对目前在校的教师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很难逾越的屏障。一方面,很多教师很难找到高水准的翻译实践项目,有些教师本身也缺乏专业训练和专业实践能力,提供的翻译服务经常是不符合专业翻译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还需面对除教学以外的科研考核。翻译实践并不能为这些教师提供科研积分,因为很多学校把翻译剔除在科研范畴以外。教师只能是宁写论文也不做翻译。所以现有的教师考核和评价体系不能够为专业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没有办法促成专业教师队伍的形成。

对学校而言,要建设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首先要想办法促成专业教师队伍的形成。当现有体制还没有办法完全满足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时,我们也应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完成或部分完成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从引进教师入手,从原来注重学历学位和科研教学能力,改为注重专业实践与教学能力为主的选材标准,把选材的眼光聚焦在翻译专业实践的岗位人才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几年的实践中,聘请了多位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长期从事专业翻译工作的翻译人才进入学院的专业翻译师资队伍。这些专业教师中有长期从事翻译和翻译管理的人才,也有在专项翻译(商务合同、法律文本、会议口译)方面有专长的人才。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博士学位,但是他们有超过20年的专业翻译从业经验,有的还在不同阶段受聘于高校,担任翻译教学或翻译项目的评审工作。他们是既能翻译又能教学,并具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对这些教师的聘用和考核都应该本着一位专业教师能做而且做得好的原则来执行。

打通第二个解决师资队伍的通道是国际合作。翻译是以跨语言、跨文化、国际化见长的。国际上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欧洲地区,由于其语言的多样性,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早就以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确定下来了。这些地区的高校有着丰富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经验和具体的做法。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建立起与国际翻译专业高校之间合作的桥梁,翻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就会建立起来。我们自己的教师队伍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途径得到专业提升,甚至可以通过合作直接聘请到合适的专业教师。通过国际合作,我们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确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要指出的是,专业教师的聘请应该着眼于那些有着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并具备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仅仅从国外高校聘请研究型的人才(如果研究需要就另当别论了)。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又一项横亘在很多院校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由于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原有外语教学中对翻译教学长期形成的固有认识,其中也包括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的影响等,都对课程的构成、学时的长度和课程的安排产生诸多制约性影响。

首先,专业翻译学习不光是一个技能学习的系统,同时又综合了专业译者一系列专业素养的培养。这就意味着课程中除了有专业技能课以外,还要包括有一定数量,专门提升专业素养的课程,比如专业知识类课程等。教学中还要不断地融入专业翻译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围绕翻译所应该掌握的一些能力,比如语料的准备和制作技能、翻译项目管理技能以及一些相关的提升专业业务的理论和研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它们的设置必须是有机的和有序的,不能是为了课程而课程。特别要指出的是,有些既不是理论又不是实践,既不教授翻译技能,又不培养译员综合素养的课程要尽可能地避免,比如“翻译理论与实践”课是典型的目标不明确,既不教技能又不教理论的无效课程。

第二,课时量。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形成的过程,需要的是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足够的训练量。根据教指委指导性教学大纲的要求,口译方向的学生在学期间要完成400磁带时的口译训练量(最低限度),笔译方向的学生要完成十万字的笔译训练量(最低限度)。按照每学期16个教学周,学习2年计算,每学期至少完成100磁带时或25000字的训练量。这也就意味着每周有口译练习6.5个磁带时,或1562.5字的笔译训练量。如果按照一个讲话长度为20分钟左右计算,6.5个磁带时大约有18~20个讲话录音。这些录音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在一周内训练完成。这其中的部分讲话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用,其余的就要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总量是每周不少于6.5个磁带时的讲话录音,4个学期的课程,而不是现在很多学校实行的2学期教学,那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笔译亦是如此。学生每周完成的训练量按字数计不少于1500~2000字。这就要求我们每周安排的课时数是6~9节课,连续授课4个学期。

第三,专业课和专业辅助课程的组合配置。我们知道,专业译员是能够用其服务对象的语言将信息在两种语码之间转换的。所谓服务对象的语言指的是服务对象习惯使用的表达方法,比如专业术语和专门语体等要素。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能力就要从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语言能力。学生不但要掌握语言的应用能力,更为主要的是掌握翻译服务对象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样他们在未来的翻译服务过程中不至于由于说外行话而造成误解。因此,在专业翻译必修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加上相关翻译领域的基础知识课。譬如,法律翻译课应该辅以法律知识课,商务翻译课则应该辅以商务知识课,而科技工程类翻译课则应该辅以相关工科类课程等等。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中术语的具体含义,并且掌握获得专业知识的渠道和方法,以便今后在翻译过程中避免外行话的出现。

第四,理论课程的设置。专业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类别。虽然专业硕士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除了教会学生正确掌握翻译技能以外,还要从理论的角度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概况课、翻译简史课等作为整个课程设置的组成部分是很重要的。通常翻译理论类课程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课时,共授课3个学期。其中,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主要用于教授翻译问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

四、从课堂教学到专业实习

专业翻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翻译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与行为艺术、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等专业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学生的专业实习就必须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专业翻译教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堂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意识和各种翻译技能的分解教学。第二阶段是模拟翻译实践,主要也在课堂中进行,辅以一定数量的真实翻译练习。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综合运用翻译技能进行模拟真实环境下的翻译实践。在这个阶段中,翻译的原语或原文是真实的,但是学生不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学生的译文和译语是由老师来评判,或由学生互相评判。在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中应该包括职业操守。这个阶段是从课堂教学到专业实习的中间过渡阶段。教师要按照客户的要求来评判学生的练习,使学生逐步建立面对客户的专业服务意识。第三阶段为专业实习。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翻译实践,他们将面对真实的服务对象,并由同行(有经验的译员)或客户对其翻译给出评价。教师的作用仅仅起到监督、沟通和协助调配的作用(项目经理的管理作用)。学生在实习中要自行解决各类翻译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要学会总结提高。在实习结束后对碰到的问题进行提炼,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五、机构设置

以上讨论的各项内容主要涉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建设的总体设计和思考。为使专业学位教育在整个翻译学和翻译专业教学管理的大框架下顺利实施,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进行了适当的教学管理机构的调整,在学院的整建制下设立了应用翻译系、译学理论系和学生实习中心。应用翻译系主要管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口笔译教学和国际合作的会议口译教学,以及翻译学专业学生的口笔译实践课的教学,同时负责安排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辅助课程的教学,并组织专业考试和答辩。译学理论系主要管理翻译学硕士和博士的教学,以及 应用翻译系的翻译研究概论和翻译简史课程的教学,同时负责安排与专业相关的专业辅助课程的教学,并组织专业答辩。学生实习中心主要负责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开拓和管理实习签约单位,并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指导与监督。所有日常工作在各系的负责下,并且在学院办公室的协调下运作。

六、结束语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改革还在继续进行。这次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从口笔译教学到专业论文的写作,从教材建设的思考到师资队伍的建设,都作了阶段性的总结。这些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些文章只是部分地解释了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想以此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学校加入教学讨论和改革中去,群策群力,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真正建设成为培养我国高层次、应用型的翻译专门人才的教学平台。

[1] Jones R.会议口译解析[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 塞莱斯科维奇, 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3] Dollerup C, Loddegaard A.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1.

[4] Asensio R M.公文翻译[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5] Bertone L E.巴别塔揭秘: 同声传译与认知、智力和感知[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6] Nolan J.口译: 技巧与操练[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7] 达尼尔·吉尔. 笔译训练指南[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8.

[8] Diriker E.脱离/再入语境的同声传译[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9] Gile D.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模型[M].修订版.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此文转载自《东方翻译》2012年第1期8-11页。(编排格式略有改动)

编者按: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我国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与此同时,批准了15家试点单位。由于MTI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的口笔译人才,该目标与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战略相符,故至2011年底,经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批,试点单位已增至159个。2011年10月中旬,教育部的MTI研究生专家评估组对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中期评估。此次教育部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南京大学两所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中期验收,是对近5年来全国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全面总结,不言而喻,其义重大,对其他157个MTI学位点能否正常、健康、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从中学习和借鉴到他们的成功经验,乃是成败所系之举。

本文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 教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文章中,柴教授总结了上外的MTI学位教学在过去几年中所面临的问题与隐忧,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设置,专业实习以及机构设置等问题。我们深信,上外的一些办学理念和做法对我国有关院校的师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Education—GIIT’s Attempts for its MTI Reform

Chai Mingjiong

(,,,)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GIIT)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was selected as one of the institutions under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itiated by the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Academic Degrees Committee of China. Out of many exploratory attempts, the institut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won the recognition and praise from the mid-term evaluati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tackl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TI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education and provides some overall solutions. From GIIT’s experience, the author focuses his arguments on the consideration, desig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faculty, the modules and the students’ internship, and at the same time, introduces the institute’s restructuring for the reform.

;;

H319.1

A

1009-895X(2012)02-0091-05

2012-06-04

柴明颎(1954-),男,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学、口译和翻译教学研究。E-mail: chai@shisu.edu.cn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外语教学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