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新课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012-04-12郭玉莲
郭玉莲
(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山西 忻州 034000)
高等教育新课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郭玉莲
(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山西 忻州 034000)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和行为不仅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成才,也影响着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气。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重视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消费观;适度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人们消费水平的高低不仅受制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大学生消费水平在不断上涨的同时呈现出消费内容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方式开放化、前卫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出现了盲目攀比消费、时尚消费、超前消费、责任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等现象,这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重视他们健康消费心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适度的消费观
社会生活离不开消费,但如果入不敷出、奢侈浪费则会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大学生群体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奢侈浪费现象。在今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的社会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适度的消费观。所谓合理消费就是消费要接近社会平均消费水平,考虑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而进行适度消费。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而且和社会、环境、资源等密切相关。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往往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特别是在消费问题上认为“花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我的事情我做主”是他们最流行的语言。他们不大喜欢师长说教,但又不能理性消费,往往喜欢跟风,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筑起理性思维的头脑和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健康消费的根本措施。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从理性的高度拨开学生心头的困惑,促进深层次思想问题的解决,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1]
班会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可以就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消费行为或现象在班会上进行讨论,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可以用典型事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体验消费与浪费的差别,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形成合理的消费选择。当然,倡导适度消费并不是倡导禁欲主义,而是在满足主体基本消费需要的基础上,不过度消费或不浪费消费。
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社团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抵御消费诱惑的能力。积极向上的学生活动中的群体合力能够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学生合理消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作用是要做好引导和监督。比如,演讲赛、辩论赛、读书社等学生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意识地渗透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合理适度消费观的教育。
二、引导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会支配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消费行为久而久之会积淀为一种习惯。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大学生理性消费适度消费的表现,也是优秀学生的重要品质。但是大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行为习惯。所谓“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与其说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或是与父母的疏离,倒不如说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虽然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但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形成与自身原来的习惯有关,但是来自新环境的影响更大。一方面,校风、学风、班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教育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要素。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引导大学生养成求真、崇美的习惯就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而言,所谓真,就是理性消费,适度支出,量入为出,通俗地讲就是引导大学生“该花的钱一定得花,不该花的不能花”。这个“真”,就是一种客观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需要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主观的;哪些是合理需要,哪些是不合理需要;哪些是应该满足能够满足的,哪些是不应该不能满足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花自己的钱”也须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就大学生来讲某些“雷人”的消费现象对家境富裕的同学来说是“酷”,而对勉强维持生活的同学来讲则是“残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评价,扬善抑恶,形成善良的消费氛围。崇美,就是崇尚美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要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能够进行正确的审美判断。[2]比如,有的同学不懂得年轻就是一种美,自然就是最美的,不顾自己的家庭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去美容美发,结果花了冤枉钱也不见得有多美。殊不知心灵美才是人的最美。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可持续消费观“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养成某种消费习惯往往比较难改,所谓‘乍贫难改旧家风,乍富不知新受用’”。[3]学生在校期间养成不良消费习惯,将来步入社会以后就很难改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样即使他们走入社会,在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时也能适应社会生活。
所谓可持续消费观“是指符合人类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4]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的荣辱观为指导,建设节约型校园,鼓励大学生节约用水,不浪费食物,节约用电,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回收可利用废物等等,培养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的形成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点滴做起,不嫌细流,才能汇就江河。
三、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优化大学生消费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根本,学生生存的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现在校园周边环境市场化,学校附近有网吧、歌厅、酒吧等各种娱乐场所。学生适时去消遣、消费无可厚非,但是有不少同学不能自拔、沉迷其中,甚至在网吧玩赌博性质的游戏,在酒吧打架斗殴等,这些场所甚至成为大学生堕落的场所。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自身,而且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需要社会各界与高校携手净化高校周边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法律监督的力度,严禁在高校周围的娱乐场所里引诱大学生步入黄赌毒的行列。
高校校内环境的整治要靠各部门管理者综合治理,第一,从制度着手,以规章制度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消费行为,禁止大学生进行黄色消费、赌博消费、迷信消费等,反对消极颓废的消费,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第二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注重舆论宣传、榜样示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等因素的作用,使大学生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等适度消费环境。
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责任意识
大学生合理消费观的形成,不仅与消费习惯有关,而且与消费心理也有很大的关系。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不少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是消极和不健康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表现出求新猎异、超前时尚、从众炫耀、盲目攀比、爱慕虚荣、过度消费等心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消费,培养健康消费心理和责任意识、理财意识,发扬团结互助精神,正视消费差距,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一)健康的消费心理健康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健康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大学生的健康消费是指与自己购买能力相称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理性。从伦理学角度看,健康消费就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
健康的心理标志是心态平和、自信、积极向上和充满活力。健康消费心理的表现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透支,不奢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学生,不因贫穷而自卑,不因富有而自傲,做到“富而无骄”、“富而好礼”,“贫而无谄”、“贫而乐”,以阳光心态对待消费;充分认识健康消费的意义,对社会可扩大内需,拉动生产;对个人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真正成为自己劳动成果的主人,真正享受自己的付出,正确地对待金钱等物质利益。
(二)责任意识和诚信消费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诚信待人,诚信消费,担当社会责任。要让大学生明白作为社会的人,就有责任,不仅有对家庭、社会的责任,而且有对自身的责任;让他们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激父母,回报社会;让他们懂得诚信消费的重要意义,取信于人、取信于社会,自己才有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消费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
(三)正确的理财意识和自主创业意识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方式的变化,面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多样化、前卫化,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树立理财意识。同时借助高校教学资源和平台,开设理财或者消费道德之类的课程,开发大学生的财商和创业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经济独立健康消费奠定基础。
(四)团结互助,正视消费差距消费层次多样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必然存在的。高消费层次的消费者必然会带给低层次消费者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尤其是在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压力更大。因此,高校必须正视大学生消费差距拉大的现实。一方面要加强德育力度,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条件好的同学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条件差的同学,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正视自身当前所处的消费层次,认识到精神的贫困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社会中的贫富差距现象,让条件好的学生看到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习惯;让贫困大学生在看到社会现实后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并积极为其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摆脱因消费水平差距带来的精神压力。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潜在危机,尤其是道德上的危机。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1]张玉奇.论大学生消费与消费观的培养[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1):58-60.
[2]李思静.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时代教育,2011(5):45-46.
[3]戴世勇.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2004(5):56-58.
[4]何尚文.略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念的培养[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3):65-68.
〔责任编辑 郭剑卿〕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Consumption
G UO Yu-lian
(Political D epartment,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034000)
College students i s a special consumer groups,whose consum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ffect notonly the talent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but also the university campus,the whole society,and the consumer culture.Therefore,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moderate consumption,to develop thrift habits,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nsumer culture,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workers.
c ollege students;c onsumer attitudes;m oderate consumption
G641
A
2011-09-02
山西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GH-09003)
郭玉莲(1968-),女,山西岢岚人,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
1674-0882(2012)01-0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