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朝韩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04-12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东北亚抗日研讨会

董 丹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中朝韩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董 丹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今共召开了十一次,已成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品牌会议之一。在历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韩、朝、日、俄等国学者回顾共同抗日历史、探索合作发展前景,并围绕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和朝鲜(韩国)的侵略及其殖民统治、东北亚各国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战争责任与编写中日韩三国历史教科书等问题发表论文百余篇并结集出版。回顾历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于促进东北亚各国学者的共同研究和学术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是很有意义的。

一、日本对中、朝(韩)等国的侵略及其殖民统治问题

在历次学术研讨会上,各国学者对日本武装占领中国东北及朝鲜(韩国)实行殖民统治问题论述得比较集中。具体表现在:

1.政治统治方面: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辛培林指出,“分而治之”的民族统治政策是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后对东北地区实行的长达14年的最为恶毒的殖民统治政策。这种政策在对待各少数民族上,其共同之处是:极力贬低,无端歧视;恶毒挑拨关系,制造对立;千方百计毒化、奴化,残酷的法西斯镇压和屠杀。而不同之处则表现在:始终把矛头指向汉民族;对满族、蒙古族实行利用、笼络和怀柔;对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弱小民族实施毒化和灭绝;把朝鲜族抬高到“准高等民族”的地位,大搞“皇民化”,使之“日本化”。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朝鲜学者黄明哲揭露了日本扼杀朝鲜人民的民族自主意识、推行对朝鲜人民的愚昧化和皇民化、强征20万朝鲜妇女充当随军慰安妇和奴役600余万朝鲜青壮年劳动力等罪行。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车霁虹阐述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达到其“治安肃正”的目的而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

2.经济侵略方面: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韩国学者郑昞旭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构想,充分表现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特点,其目的就是把东北的经济从中国分割出去并纳入到日本,使其成为日本的原料供给地和军需产业基地。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解学诗、第六次学术研讨会上韩国学者梁晶弼、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高晓燕等也从不同侧面揭露了日本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掠夺。

3.移民统治方面: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孙继武阐述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向中国东北移民,并通过移民达到其对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韩国学者郑泰宪指出,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扩大,“满洲”移民政策除了经济上的目的外,还有作为殖民统治的挡箭牌“维持治安”的政治、军事目的。由于恶劣的朝鲜经济形势而抱着当自耕农乃至富农的梦想到“满洲”的农民,到头来只能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的对象。

4.侵略暴行方面: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藤永壮指出,日本占领东北时期,日本军队把朝鲜女性作为慰安妇大肆利用的事实是不能否定的。在满洲国已建立了以日本本土的公娼制度为模式的制度。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辛培林以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高晓燕、王敬荣都用大量历史事实论证了日本在华期间的侵略罪行,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及给这一地区带来的极端贫困化。

二、东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问题

在历次学术研讨会上,各国学者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东北亚各国人民的联合抗日斗争问题。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

1.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问题。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常好礼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艰苦而光辉的抗日历程,指出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这一战争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誓死不做亡国奴、誓死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意志。韩国学者朴桓阐述了分布在黑龙江地区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指出,黑龙江地区作为抗日运动的中心地域充分发挥了中枢作用。

2011年是江桥抗战80周年。在纪念“江桥抗战”80周年研讨会及抗日历史问题第十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车霁虹、刘全顺、龙东林也就《伪满政权建立初期日满官吏之间的政治博弈》、《沦陷时期日本实施朝鲜人移居东北策略评析》以及《中韩关系史的重要见证——<李范奭将军回忆录>中译本前言》等问题发言。

2.朝鲜(韩国)人在中国东北的抗日斗争问题。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金宇钟指出,朝鲜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开展的抗日独立战争不仅得到了朝鲜族人民的全力支援,而且得到中国爱国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同情和支持。最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了联合抗日,共同战斗的道路,所以这一斗争是中朝、中韩联合抗日斗争的重要部分。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韩国学者徐仲锡指出,韩民族的抗日武装斗争主要是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的,这一地区以鸭绿江和豆满江为界,不仅地理上相连接,而且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大量的韩人移居此地,为抗日武装斗争提供了人力因素,支援了民族解放运动。

3.中朝(韩)国人民联合抗日斗争问题。在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赵俊清阐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亚地区——主要是中国东北、朝鲜、日本、蒙古、苏联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力量,为消灭日本法西斯,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朝鲜学者李正革指出,朝中人民的抗日统一战线是以革命道义和战友之爱为基础的最真诚而无私的统一战线,是贯穿在抗日斗争中始终得到不断发展的统一战线,是国际反帝统一战线的典范,为加强东北亚抗日斗争、加快胜利步伐树立了典范。

2009年是安重根举义100周年,第九次研讨会举行了专题研讨。会上,韩国学者金大镐指出,安重根思想的精华就是“东洋和平论”。他希望整个东洋走向和平,日本也在从中走向繁荣。安重根“东洋的和平”思想对东亚国家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朝鲜金日成领导的人民革命军及“先军”政治等问题。在历次学术研讨会上,朝鲜学者都格外强调朝鲜革命者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特别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突出作用。朝鲜民族的独立解放斗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世界特别是东北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反日革命运动紧密相连的。

三、日本战争责任及教科书问题

历次学术研讨会上,各国学者对日本政府在战争责任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和日本右翼势力顽固地坚持其自由主义史观,对他们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都进行了严正的批判。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步平通过战前、战中、战后日本教科书的变化过程,并联系战后日本社会关于历史教科书多次发生的风波,以及发生这一风波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作了深刻剖析,并用大量铁的事实批判了日本教科书中的一系列谬论,对当前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朝鲜学者黄明哲认为,日本文部省通过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特别是极力歪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朝鲜进行殖民统治的罪行,其本质就是把过去日本对朝鲜人民所犯的罪行加以合理化,是拒不承认罪恶责任的可耻行径。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学者王希亮从分析20世纪80年代日本新保守主义政治入手,揭示了日本战争责任尖锐化的国际、国内因素;通过追寻日本战争责任尖锐化的轨迹,进而解析了日本战争责任“顽疾”的症结所在。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上,韩国学者李相一就当前在韩国和日本高等学校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俄战争的原因和结果等重点问题作比较,进而考察两国教科书叙述中的问题。第五次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松本武祝指出了中日韩三国历史学者共同编写出版的近现代史读本的意义。他认为该读本除国家和(国民)运动领域外,有相当的篇幅记载了社会与文化,将引起三国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关注。但这些记载还只停留在三国各自的情况,对其中的关联性议论不够深。今后,有必要深化研究民众社会及文化等层面的相互交流,通过这些研究,有可能从“侵略和抵抗”这一框架中发现有价值的内容,同时也许会为历史的分期提出新的视点。

四、东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合作问题

东北亚地区的各国人民在自主、友好、和平的理念下,为了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加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合作。在第三次学术研讨会上,朝鲜学者李哲指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东北亚人民反帝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国学者金东洙指出,加强合作、促进发展是东北亚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要明确该地区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明确互补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要坚持以史为鉴,消除隔阂,面向未来的方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关系,坚持全球化和区域化相结合。此外,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上,俄罗斯学者扎比雅克分析了目前东北亚合作的形式以及东北亚各国之间合作发展趋势。

小结

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除取得上述学术成果外,还搭建了各国学者之间特别是中韩两国学术交流的平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实现了互访并达成了互派学者等协议,双方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获得了信息,丰富了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双方领导的重视、支持以及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研讨会得以延续,从而将中韩学术交流推向新阶段。

2011-12-15

董丹(196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馆员,从事东北地方文献研究。

〔责任编辑:时 妍〕

猜你喜欢

东北亚抗日研讨会
抗日小英雄杨杨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抗日英烈马威龙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