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当代包装设计发展回顾
2012-04-11长沙理工大学品牌传播与创意设计研究所
长沙理工大学品牌传播与创意设计研究所 谢 琪
自上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包装设计在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20世纪后期占有重要地位,“包装设计湘军”也曾在中国设计界独占鳌头,本文笔者以多年搜集整理的史实资料就此作一简单回顾。
一、新中国成立至1970年代末期的湖南包装设计
建国初期,湖南只有一些私人广告公司有极少数设计人员,个别印刷厂有一、两个兼职设计人员,1956年公私合营后才有专职设计人员,那时印制工艺设备也很落后,一些简单的包装装潢也只有由私人广告公司设计和石印印刷。公私合营后,长沙几十家小厂合营为一个厂(长沙美术印刷厂前身),经过改造,开始有了凸板和平版印刷。
文革以前,湖南省有关设计人员很少,大约只有一百多人,主要集中在省轻化厅设计公司、省工艺美术公司装潢设计室、长沙市一轻、二轻局和工艺美术研究所等几家单位。
文革开始后,包装装潢设计也成了革命的对象,设计单位一律解散,设计人员下放的下放,改行的改行,设计资料也被当作“四旧”销毁,设计行业遭受严重冲击。以后的包装装潢往往是以毛主席语录来体现,毫无设计可言。
1971年周恩来总理批示“要做好包装工作。”从此为改变我国外贸中长期存在的落后局面,我国包装工作出现了新气象,外贸部于1971年和1972年分别在广州和上海举办了出口商品包装展览会,并陈列进口样品,开拓了国内设计师的视界,1972年我省派出了有领导、业务和专业人员组成几十人的代表团赴沪参加了出口商品包装装潢会议和国内外商品包装对比展览。
此后,“包装装潢”这个专用名词也开始出现在各种报刊上,包装设计工作也列入了外贸工作的议事日程中,外贸部主办了多次出口商品展览,进行国外包装样品分析,组织对外交流和学术研讨,出版相关刊物,湖南省外贸局也多次组织专题研究,并召开全省出口包装装潢会议。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湖南包装设计同全国一样,由于计划经济模式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产品匮乏,供不应求,习惯于以产定销,内销包装没有多少设计空间。加之又受外封锁,包装工艺与设备陈旧,与国内外交流既窄又少,就是相对重视的出口商品包装也是简陋粗糙,款式变化慢,过于注重东方传统,没有市场观念,设计单调,所谓“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包装设计很落后。
二、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的湖南包装设计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改变商品包装的落后状况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对包装设计的重视首先体现在组织和人员的落实上。在湖南省出口包装公司成立多年后,有关专业公司和各地市外贸均成立了包装装潢科。1981年成立湖南省包装装潢广告公司,各地市也相继设立兼管包装的机构,1983年成立湖南省包装总公司,1984年成立省包装研究所,长沙市一轻研究所设有包装研究室,长沙市印刷公司、长沙美术印刷厂、彩色印刷厂、印铁制罐厂、益阳人民印刷厂等省内的印刷、陶瓷、日用品、纺织、医药等企业都有装潢设计室和设计人员,包装装潢设计队伍不断壮大,至1981年全省大约有300多人。1981年9月成立湖南省包装技术协会,其下属的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先后更名为设计委员会和平面设计委员会,该机构对推动湖南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湖南包装设计也步入高速发展期。
优秀的包装设计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我省的陶瓷销售包装,采用彩色照相图案,设计美观合理,有效地宣传了商品,1978年仅销售5万套,1979年就激增到58万套,1980年又上升到105万套,创汇375万元,增汇30万美元。
包装设计也被作为我省科研课题得以深入研究,1980年刘蔚起的“酒的包装装潢研究”获全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Research on income distribution of PPP project in urban public parking lot based on Shapley value method
1978年武汉评比交流,我省有5件作品获设计奖,刘蔚起在大会作了酒类包装设计的专题发言;1979年在福州我省又有作品获奖。1980年于重庆举办的全国轻工产品包装装潢评比会上,我省小春斗瓷器等4件包装获优秀作品奖。1981年在昆明举行的全国出口商品包装评比,我省柑桔包装盒等10件作品获奖。1982年首次全国包装展览会上我省6件展品作为优秀包装入选序幕馆展出,湖南馆展品受到好评。在全国第一、二、三届(1983、87、89年)包装评比中湖南获奖总数也名列前矛。
1981年9月在长沙举办了湖南省第一次包装展览会。1983年由省经委、省包协举办首届“湖南优秀包装产品”评比,此后每二年举办一届,1989年更名为“湖南省装潢设计评比”,评比范围以包装设计为主,1991年后更名为“湖南省包装、广告、标志、CI设计”评比,将评比范围由包装扩大到相关设计,该奖成为本省相关设计领域影响最大的权威奖项。
1986年是中国当代包装设计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我省包装设计师龙兆曙设计的“西汉古酒包装”和“精炻瓷咖啡具包装”荣获“亚洲之星”包装设计奖,这是我国大陆设计师首次获国际包装设计奖,同年“西汉古酒包装”又荣获“世界之星”包装奖,这是我国商品包装在国际性设计大赛中首次获得最高荣誉,为我国及我省包装设计界争了光。1987年龙兆曙再摘二项“世界之星”,1988年李渔和孙新华也分别荣获三项“世界之星”,姚青民、李小乔设计的中国十二大名茶包装荣获“亚洲之星”,1989年,李渔、孙新华、郭湘黔又收获三项“世界之星”,在1980年代,我国荣获的“世界之星”中有90%为湖南包装设计师所得,湖南包装设计师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设计群体,尤以外贸系统成绩最为显赫,对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990年由湖南省包协装潢设计委员会与湖南科协共同举办了国内首次海峡两岸设计交流活动,同时举办了“湖南·台湾设计展”。
1991年11月第四届“中南星奖”包装装潢装设计评比在长沙展出,湖南获得大丰收。此次展评为提高湖南设计水平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年“平面设计在中国”作品评审在深圳揭晓,由海内外著名设计家组成的评审团共评出6个金奖,我省姚青民、李小乔设计的“三女士中国特醇苦酒”获包装类唯一金奖。
1993年湖南省装潢设计委员会组织评选出第一批“湖南省包装设计家”,共有30人获此荣誉称号。1996年湖南省包协设计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全国第一本包装设计家作品集《湖南省包装设计家设计作品选集》,收录了43位作者的315件套设计作品。
1999年湖南省美术家协会首次将艺术设计纳入建国50周年省美展中,并选送包装设计作品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改革开放前,湖南只有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创建于1973年的工艺美术系(原湖南省工艺美校、今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和1978年招生的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今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有大中专层次包装装潢设计专业,其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很少,远远无法满足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故这时期许多大中专院校纷纷开办包装装潢设计专业方向,其中1985年株洲大学(今湖南工业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大专层次包装设计专业。特别是恢复高考后,这些院校为湖南及全国输送了一大批受过系统正规专业教育的包装设计高级专门人才,日后成为包装设计界的骨干,当时尤其以湖南轻专工艺美术系师资最强、招生规模最大、毕业生最多、影响最广,涌现了李渔、孙新华、郭湘黔、赵世平、王跃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包装设计师。同时,湖南省包协装潢设计委员会及省包装研究所组织和举办了多届湖南省包装设计研讨班和学习班。
这个时期国家中心工作转至经济建设方面来,许多产品的包装从无到有,从粗趋精,内销产品的销售包装也开始受到重视,包装设计师的地位大大提高。但当时许多包装设计对结构与生产工艺考虑较少,市场意识不够强。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设计师逐步树立起较强的市场意识,注重面向市场、面向生产,我省包装设计快步走向成熟。也在这个时期,我省一批中青包装设计骨干相继离开湖南,南下沿海发达城市工作,对湖南包装设计产生了暂时性的影响,但由于交流增加,又同时促进了湖南包装设计水平的提高。
三、本世纪的湖南包装设计
2001年“湖南省包装、广告、标志、CI设计”更名为“湖南之星”艺术设计大奖评比,以后评比范围逐步扩大。同年11月在湖南隆回举办了首次“湖南之星”艺术设计评比,同时主办了2001年湖南农土特产品包装评比。2001年12月在长沙举办第九届“中南星奖”评比。此次邀请了台湾、香港设计协会参加,为中国大区第一次。2007年11月第12届“湖南之星”和“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奖评比范围已拓展到视觉传达设计(含标志、包装、品牌规划、广告、装帧、海报、插画)、多媒体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陶艺设计、服装设计及学术论文七大类。
2007年7月湖南省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在湖南工大成立。2009年长沙市包装印刷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湖南凌华印务公司在长沙成立,并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等院校的包装设计与印刷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包装研究工作。
我国步于21世纪以来,经济仍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国力极大增强,国民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大为提升,社会责任感也普遍提高,加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宽带网的推广,信息交流更加即时通畅,包装设计也产生如下变化:强调整体策划设计及品牌包装设计,关注设计的附加值。在设计中更加注重对本土文化元素的应用与提炼。设计风格和手法更加多元化,部分设计非常时尚,结构造型变化丰富,美观经济又实用,并且在设计中能充分发挥材料和工艺的特点,如特种纸及整饰加工工艺的灵活运用。同时,在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对绿色包装研究应用非常重视。
湖南当代包装设计曾在全国一度独领风骚,而今发展式微,温故知新,总结研究其成就和经验,对推动文化强省,提升湖南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及竞争力,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