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鳅的池塘养殖技术

2012-04-11刘东杰

黑龙江水产 2012年5期
关键词:投饵泥鳅水温

刘东杰

(五常市向阳镇人民政府 黑龙江 五常 150200)

泥鳅是出口创汇的产品,国际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现在国内的泥鳅市场价格也居高不下,所以泥鳅是一种市场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过量抓捕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泥鳅养殖技术简单,具有管理方便、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大、资金回笼快等特点,是适合广大渔民养殖的好品种。

一、选择池塘

水源充足无污染、避风向阳。鱼种池面积100-300m2,成鱼池面积1000-2000m2,池深80-100cm,水深30-50cm,池埂用土修成坡比为1:1.5,再用水泥磨光护坡。池底淤泥20-30cm。进水口用密网布包裹,防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为方便捕捞,池中设与排水口相连接的鱼溜,面积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50cm。

二、清塘和施肥

放养前10d清整鳅池,清除过多淤泥,检查防逃围网,堵塞漏洞,疏通进排水管道。因泥鳅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故不能用生石灰清塘,可用浓度为10ppm的漂白粉清塘。放养前4d加注新水,在向阳池边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作基肥,每667m2施100~150kg。

三、放养泥鳅

泥鳅放养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6月中旬,泥鳅大量上市时收购放养。泥鳅放养前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浸泡4~5min消毒。实行分级放养,放养密度:中鳅(不超过90尾/kg)每667m2放养1000kg;小鳅(300尾/kg以内)每667m2放养800kg;同池放养的泥鳅要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四、水质管理

养殖鳅池的水质以“肥、活、嫩、爽”为标准,溶氧大于3mg∕L,养殖池水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通过施放有机肥,调节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为30cm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保持微流水。若水质太瘦,透明度过高,要适当追施肥料。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cm。

五、科学喂养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食谱广。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当水温超过10℃时开始进食,15℃摄食旺盛,水温在25-27℃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刚下池的泥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因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投放泥鳅种苗5d后开始少量投饵,饲料以专用颗粒饲料为主,逐步诱食、驯化,当泥鳅对投饵形成条件反射时加大投饵量,逐步增加到泥鳅体重的3%~4%。泥鳅性贪食,喜欢夜间觅食,经过驯化可改为白天摄食。每天投饵4次,时间为上午6时、11时,下午14时、18时,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0%、20%、15%、35%。

六、日常管理

主要是加强巡塘,最好是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水质变化情况、泥鳅吃食情况、设施运转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溶氧大于3mg∕L,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高温季节保持微流水,每星期换水1-2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2。每天投饵时,观察有无泥鳅逃到网外,检查有无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网损坏等。经常用地笼在网外捕捞,根据捕捞量的多少,大体判断漏洞所在位置,以便人工检查、修补。

七、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泥鳅的适应能力很强,疾病应以防为主。避免鳅体的机械损伤,只要水质清新,泥鳅一般没有病害。通过水质调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环境,泥鳅就会生长旺盛,抵抗力强。要尽量做到不用药或少用药,避免有害的药物残留,实现无公害标准化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常见疾病的防治如下:

1、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可按1m3水体溶解20g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min~20min。

2、曲骨病。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防治方法: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3、水霉病。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min~10min,也可用浓度为10mg/L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min~30min,可治愈水霉病。

4、寄生虫病。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按1m3水体用0.5g硫酸铜和0.2g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5、气泡病。鳅苗阶段因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防治方法:重病池,可用浓度为1g/L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

6、敌害生物。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防治方法: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

八、捕捞、暂养和运输

池塘排水,使泥鳅集中到鱼溜,通过排水底口张网捕捞。起捕后放在鱼篓、网箱、水缸或水泥池中用清水暂养数天,不投饵。其目的是排除体内粪便,提高运输成活率;短程运输采用干法运输,即把泥鳅放在容器内,保持皮肤湿润就可;中程运输可用运鱼大娄装运,一般1kg水可装运1-1.5kg泥鳅,气温15℃左右时,可装运5-8hr;远程运输则应采用降温运输,即把泥鳅放在5℃左右的冷藏车内,控温运输。

猜你喜欢

投饵泥鳅水温
某轻型卡车水温偏高的分析及验证
泥鳅笼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精养鱼池不同天气如何科学投饵
精养鱼池如何做到科学投饵
基于PLC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DS18B20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捉泥鳅
投饵机的选用与维护
捉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