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

2012-04-10何强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环境保护

何强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认识应该扩大领域,提出了对“环境隐患”的认识与思考,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提出了基本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建设发展 环境保护 环境隐患 尊重自然

一、发展与环境隐患

在现今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国门开放,科技、经济、贸易、建筑、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涌入国门,推动了我国科技、贸易、建筑和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各地方经济、贸易的振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国土资源开发综合效益较低,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们将面临城市扩大、人口剧增、交通堵塞等新问题。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的经济、贸易、通讯、建筑业……,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在建设发展中,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日益恶化,部分水资源遭到破坏,大量耕地被浪费,水土流失、空气、河水受污染、生态环境遭破坏,一些建筑存在质量问题。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有些建筑却在20年左右拆迁,生态遭到破坏,都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留下了隐患。

生命支持资源,而资源——空气、水和土地却日益退化,环境祸患正在威胁人类。这不是耸人听闻,回顾我们在开发和建设中所走过的路程,对环境和自然的破坏所付出的代价便可说明。

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大多数开发者往往首先重视建筑的功能,建成后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形象,“个性”与“特性”。却很少注意自身对环境的影响,企业“个性”与组群的关系;企业“特性”与地区建筑特点的协调;企业、公私经济效益与社会和城市的综合效益,给城市和后人留下了新的隐患。

人们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又在破坏环境,使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逐渐陷入了一个新的生态不平衡状态。后人为此在建筑与自然、城市与环境、道路与污水排放、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保护、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等等,重新付出昂贵的代价去改造、去协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现代人深思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只是建筑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以及建设部门所关心的问题,它所涉及的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环境问题。仅仅停留在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上,不适合21世纪人类生存与环境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使我国大多数村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较发达的地区,村、镇巨大的变化令人惊喜。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宅从过去的一层、二层,发展到三层、四、五层;在村、镇所划拨的一方土地上,一个比一个高的“塔楼”挤涌在一起,无规则的、大量的分布在城郊广大的土地上。其建筑形式有中式的、欧式的、美式的……,民办、镇办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有发展的,也有倒闭的。其中有些就其布置的随意性可以看出缺乏统一的规划,大量耕地被占用,水资源遭破坏,无序建设造成环境破坏。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剧增、交通堵塞,城市将向周边农村扩大,那种无序建设不能适应未来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必将改造或拆除。但遭破坏的自然与资源不能再生。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资源可用不可生,破坏自然与环境也许只需1年、2年,但是我们要恢复自然、改造环境却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

二、发展与尊重自然

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并不拥有自身所居住的世界,仅仅是从子孙处借得,暂为保管罢了。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乡村交给下一代?人类在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危机,从我们在发展中对自然、资源、环境所带来的破坏和隐患,不难发现:人类尊重自然,合理理用资源,自然给予人类的回报是慷慨的、美好的;反之自然给予人类的回报是无情的、灾难性的。

今天我们在保护自然和改造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已经或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淮河水质清理、太湖水质达标、上海苏州河整治、城市空气污染治理、耕地保护、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质量低劣的违章建筑及路、桥拆除……等等,都是在我们发展的道路中不尊重自然、不重视环境、缺乏质量意识所付出的代价。

事实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是我们每一位建设者“今天”或“明天”的神圣职责,是我们人类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住得宽敞、住得舒适,而忽略了环境与自然的保护,空气、水和土地资源保护,为后人留下祸患。今天我们在治理和改造环境与自然时,不应忘记我们承受的各种各样的“报复”,以及为此所付出的巨大的代价。

三、建设发展的认识与建议

城市发展规划应该扩大区域,不应局限于城市周边范围,因为今日的村、镇就是明日的城市。对扩大区域内的村、镇建设应有长远的、宏观的规划要求,开发与建设必须按照村、镇宏观规划要求进行,与其充分的节省土地、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为子孙们留下一片蓝天,一个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自然环境。

无论是城市建设,村、镇建设,还是房地产开发,应该兼顾个人与社会、局部与整体、现在与未来的整体利益,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近期效益,只顾区域、个人环境整洁,而不顾周边、乃至大气层的空气和水、土地和农作物污染,贻害长远。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及环境设计领域,应该让每一位公民知晓和参与。通过广播、电视、公民参与、评议、政府宣传等不同方式宣传和教育,在中学就应开设这种教育的章节,使整个社会提高环境文化水平,最终将这一概念转化为社会共识。

建筑师在城镇建设、人居环境、保护自然方面是“前沿战士”,应尽心、尽职,作出贡献,得到社会和人民的真正尊重。

提高职能部门的环境意识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目前我国建筑师的社会地位还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和认同情况下,政府部门对规划的管理和实施,对城市、村、镇的环境整体性破坏的监督和管理,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可研究和制定一套建筑设计咨询专家制度,以便各企业、开发商及业主的咨询,既在宏观规划上控制,又在微观设计上给予指导,让企业、开发商及业主在工程设计之前,就了解建筑工程单体与群体、与城市、与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和利用、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使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满足城市规划整体要求,转化为社会共识,并将这一概念逐步达到制度化、法律化。

建筑与自然的协调,改善人居环境,其实不是一个新话题。古代城市建设,讲求“相地”、“风水”、地势、气候,现代人也不是不知,只是由于城市日趋密集、人口剧增、经济发展迅速、资源紧张,追求眼前利益,却忘记了违背客观规律.无节制的索取自然给后人带来的隐患。

在高速发展建设的今天,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生活空间、环境意识、生态平衡、建筑文化、建筑艺术、企业的“个性”与“特性”。建筑设计不再是单一话题;用传统的概念或设计方式来考虑建筑群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已经不合时宜。我们要用群体的观念、城市的观念看建筑:从单个建筑到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到城市与乡村规划的结合、融合,以至区域的协调发展,都应当成为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考虑的基本点,在成长中随时追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整体性及其与自然的结合。这是规划师和建筑师现在乃至将来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

过去的建筑观念要拓宽,建筑“手法”要改变,要有“时间——空间一人间”意识,要注重自然与环境保护,要提倡环境社会性、整体性的追求,要学会利用与融合地区建筑与世界建筑的长处,要倡导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造福子孙;要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艰难开发和痛苦之后,人们开始尊重所居住的这个地球,逐渐得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结论:人居环境、保护自然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的共识。城市在扩大,村、镇在发展,21世纪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城市与村镇的界线将更加模糊,城市周边的村、镇将转化为新型的城市。无序、紊乱之态不加以克服和限制,将会有更多的资源和耕地被浪费,环境和自然遭到破坏,21世纪的发展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结束语;

人类要生存也要发展,虽然我们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只要我们尊重科学,保护环境,提高社会对环境和建筑的共识和参与,我们就能逐渐消除“祸患”,战胜“危机”。在我们未来的建设与开发中,减少甚至克服为后人留下的“祸患”,大自然定将回报人类,迎接我们的新世纪将更加美好、宜人。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政策
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SWOT分析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探索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